【现场】黄岩个展:山水世界观 | 狮語画廊
发起人:另存为  回复数:0   浏览数:1568   最后更新:2018/09/25 10:08:09 by 另存为
[楼主] 另存为 2018-09-25 10:08:09

来源:狮語画廊


山水世界观:黄岩个展

The Shan-shui Worldview: Huang Yan Solo Exhibition


展期 Duration: 2018.9.11 - 2018.10.27


上海狮語画廊 LEO GALLERY SHANGHAI

上海徐汇区武康路376号武康庭内

Address: Ferguson Lane, 376 Wu Kang Road,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200031, China.



20世纪的人类史,使乡愁变成了超越东方、西方意识形态的共有财富。山水文明就是这乡愁。山水文明不仅仅是中国的三山五岳、五湖四海,这些指正中国地理、地貌特征的文明,也包括欧洲的阿尔卑斯山、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北美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南美的安第斯山脉及全世界众多的河流湖泊。发端于中国的山水精神与中国的“文人艺术”,有着和19世纪、20世纪欧美的浪漫主义艺术、印象主义艺术、后印象主义艺术、新印象主义艺术、野兽派艺术、立体主义艺术、达达艺术、超现实主义艺术、抽象表现主义艺术、波普艺术、大地艺术、观念艺术等艺术流派互为因果的关系,变成一种普世的艺术世界观。

——黄岩

山水世界观:黄岩个展”已于9月9日在上海狮語画廊圆满开幕,通过摄影、版画、油画等艺术家创作生涯中具代表性的作品,多角度呈现中国当代艺术先驱人物黄岩的创作历程,展期至10月27日。与上海空间遥相呼应,狮語画廊香港空间将于9月21日推出黄岩的摄影专题个展“纹身乌托邦:黄岩个展”,这是狮語画廊与艺术家黄岩的三度合作,以期全景展现其创作生涯的艺术脉络与多元视角。


萌芽于唐代,兴盛于宋元时期,中国文人绘画从发源起,就呈现著游心物外,不拘格律的新思潮,深远影响着此后至今的中国画史。而当下的中国艺术家,身处于社会、艺术、信息飞速发展与变革的时代,如何处理中西方文化碰撞交织的关系?如何从传统走向现代?如何回应当下社会?……这些都是艺术家所无法回避的创作母题。

黄岩1966年出生于中国山水城市吉林,植根于中国传统文人绘画,他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载体——笔、墨、纸、砚等材质进行当代性转换,将中国山水图式挪用至人体、摄影、甚至画布中,历经多种艺术媒材的山水创作和文人人物、花鸟绘画图式是黄岩治疗东西方人类文明史的病灶,也是重塑21世纪人类精神家园的艺术范本、标本之物。他的艺术路径基于自身文化身份的强烈认同,这不仅是传统中国绘画精神的延续和再现,同时也是中国文人绘画风格演变的当代探索。传统文人艺术在当代语境下的重新定义,就此串联起其创作的整体脉络。

如果说,他的乡愁是一种关乎中国精神、生命、艺术本源的感怀,但却早已超越了地域这一狭义的范畴,从更深处唤醒的是全球化语境中共同的文化乡愁。正如其自述中所言,发端于中国的山水精神与中国的‘文人艺术’,有着和西方众多艺术流派互为因果的关系,从而变成一种普世的艺术世界观。


而这份文化乡愁既蕴含着对往昔世界的怀想,同时也是对精神家园、未来世界的渴望,这一漫长的精神文化旅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追寻、重塑的过程,它最终指向的,是人类的终极归宿。







黄岩 (b.1966)


黄岩是中国当代最具代表性的先锋艺术家之一。


一九九四起用油画、水墨、摄影等多媒体的方式记进行创作,他的创作形式多元化,常在摄影里注入传统绘画和行为因素、在绘画里注入当代的因素,在水墨里将禅宗艺术与美国工业艺术结合。


自一九九七年至今曾在北京、香港、上海、伦敦、柏林、纽约、巴黎、阿姆斯特丹及米兰等地举办个展。一九九八年至今曾参与多达三十余个国际群展,其中有:一九九八年在伦敦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举办的《红色中国》、二零零四年在纽约国际摄影中心和芝加哥当代美术馆举办的《过去与未来-中国新摄影与录像艺术》、二零一三年美国大都会美术馆的《古法今用》水墨艺术展、广州三年展、成都双年展、布拉格双年展、以色列影像双年展、圣保罗影像双年展、挪威奥斯陆《堡》展、瑞士伯尔尼《麻将》展、《我们是你们的未来》莫斯科双年展、西班牙马德里ARTIUM当代摄影展、《龙的变身》纽约摄影展、威尼斯双年展等。


作品被世界各地很多重要的美术馆收藏。例如:中国国家大剧院(中国)、中国美术馆(中国)、广东美术馆、大英博物馆、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维多利亚.阿尔博特博物馆、美国哈佛大学美术馆、纽约摄影艺术中心、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及世界各地很多重要的美术馆、Artur Walther、Lawrence Schiller、Thomas Kann 、尤伦斯男爵夫妇(比利时)、希克(瑞士)、张颂仁(香港)、包陪丽(香港)收藏。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