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斯·麦格里特:让网络的具象和物质成为可见的
发起人:开平方根  回复数:0   浏览数:2007   最后更新:2018/10/24 16:09:42 by 开平方根
[楼主] 开平方根 2018-10-24 16:09:42

来源:艺术世界杂志


尼古拉斯·麦格里特,《黑名单》(Nicolas Maigret, The Black Lists),

Conception: Nicolas Maigret & Maria Roszkowska, 2016―


栾志超|采访整理

艺术家|图片提供


ArtWorld:你所有的创作几乎都和技术及网络相关。首先能否谈谈你的教育背景,以及你的日常交往圈?


尼古拉斯·麦格里特:我特别幸运,深入地学习了前卫艺术的相关知识,从未来主义到反艺术、工业音乐及早期的网络艺术,无所不包。在了解了这些艺术实践背后的立场之后——其中既有极端,也有惊奇,还有干扰,对高品位的极力抵制——我就觉得创作装饰品或是讨巧的艺术毫无意义可言了。同时,艺术家是将技术及科学研究大众化的工具——对这一观念我也无法苟同。相反,我觉得特别有趣的地方在于对技术及传播机制的误用、滥用或是曲解。


ArtWorld:随着大批量生产的发展,我们不再追问超市、商场里的食物、衣服都是从何而来;随着技术及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也不再追问一件事情是如何完成的;但是你的作品反而始终在关注机器背后的工作机制。对这个问题的关注是如何开始的?


尼古拉斯·麦格里特:某种程度上,这源于我的这样一个感受,即和创造人工制品比起来,有更多重要且意味深长的事物需要我们在此时此地更好地去体验、认知和理解——那些需要被艺术家发掘、展示、变换和呈现的事物。我认为,为了更好地拥抱我们所赖以生存的超科技的境况,批判性地、有情感地了解如何与这样一个境况发生联系,我们首先需要在各个层面上获得有关这一境况的体验。这样一来,揭示——我们姑且称之为网络通讯——其结构、模式及动态关系就成了达成上述目标的一个途径。我认为,这有助于建构构成我们日常语境的智能及工具、基础架构的机制。我在不同的领域探索这一方式,包括建筑的呼应(《呼应的建筑》(Resonant Architecture))、网络流量(《盗版电影院》(The Pirate Cinema))和数据编码(《系统反思》(System Introspection))。


尼古拉斯·麦格里特,《黑名单》(Nicolas Maigret, The Black Lists),

Conception: Nicolas Maigret & Maria Roszkowska, 2016- , Solo exhibition DISNOVATION.ORG, Stereolux, Nantes, FR 2017

《黑名单》是一部百科全书,共计 13 卷,每卷 666 页,广泛收录了被用于自动过滤违法网站的违禁网站清单,通过呈现不可被看见的内容来呈现社会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模式。


ArtWorld:你对工作机制的探索是从对功能障碍、失败、禁止、“山寨”等等的关注开始的,比如《黑名单》(The Blacklists)《失败博物馆》(The Museum of Failures)《盗版书》(The Pirate Book)等作品。为何选择这些角度作为出发点?


尼古拉斯·麦格里特:在当下的西方语境中,非常重要的一点似乎是提供一种对传奇创新故事的批判性解读——这些创新许诺给我们一个基于超消费、技术决定论、数字殖民及无限增长神话的璀璨未来。我们希望能够质疑对未来超常态的想象,提出横向跨界的道路,以及多样化地去揭示、打破和推翻创新神话的策略。通过策展人和艺术家实施的不同项目,我们希望将线性的进步论与我们对于未来的认知结合在一起,而未来对我们而言是退步或维持。将资本主义的大浪与人类行动的技术注入到大量艺术实践的多样性中来——我们的这一提议或许并不总是可能的,但却是必要的,特别是能够为讨论及批判性预测提供支持。

尼古拉斯·麦格里特,《失败博物馆》(Nicolas Maigret, The Museum of Failures),

Conception : DISNOVATION.ORG, Photo : Sébastien Moitrot, CC NC-SA 4.0

当代的信仰机制是建立在科学、技术和创新之上的,因此,建立另外一种有关技术的叙事就极为重要。不再基于被工具化了的英雄传说,而基于那些不可见的被废弃的项目、 流产的工程、错误、故障、失败商业案例、伦理难题,等等。由此,《失败博物馆》从一个历史的、象征性的、诗意的、文化的角度来勾勒当代社会。


ArtWorld:艺术实践同样也是一种将想法和观念视觉化的方式。因此,我或许也可以将你创作这些作品的方式称为对信息的处理。这些作品有的表现为书的形式,有的表现为物件的形式。能否就此谈谈。


尼古拉斯·麦格里特:《盗版书》之所以以书的形式出现是因为我与玛丽亚·罗兹科夫斯卡(Maria Roszkowska)所作的研究大多数时候都基于文本。这本书当中包含的故事回溯了来自印度、古巴、巴西、墨西哥、马里、中国、英国等国家的人的经历。举例来说,《艺术预测机器人》(The Predictive Art Bot)经历了多个版本和各种装配型式。最开始,这件作品是一个推特(Twitter)机器人。后来,它则变成了一件装置,用到了显示文本的扇叶和投影。投影显示的是从观众当下能够看到的信息流中形成的预测。

尼古拉斯·麦格里特,《盗版书》(Nicolas Maigret, The Pirate Book),EDITED BY Nicolas Maigret & Maria Roszkowska,DESIGN BY Maria Roszkowska


ArtWorld:《山寨考古学》(Shanzhai Archeology)让我联想到我们今天所生产的大量的电子垃圾。不仅仅包括各种各样的手机,还包括大量用以存储和备份数据的硬盘。很难想象人类会对生产东西并存储起来表现出如此强烈的需求。对你来说,这种需求源自何处?电子垃圾的未来是什么?鉴于所有的东西都被储存了起来,这样一种生产和存储的行为对我们的叙事以及对历史的叙述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尼古拉斯·麦格里特:在三年的时间里,我们通过网络(主要是淘宝和阿里巴巴)和地下商场收集停产的设备。在我们看来,这种狂热和需求不仅仅只是源于想要去保存这些手机的愿望,还包括去保存及分享这些手机特殊的功能、故事及其叙事。举例来说,囚犯手机(Prisoner Phone)是“全世界最小的手机”。这部手机 99% 的原材料都是塑料,这就意味着监狱的例行检查很难查出这部手机。这部手机易于隐藏和运输,特别是通过无人机或信鸽。这部手机还配有“变声器”。在《山寨考古学》这部作品中,我们希望把这些通讯设备还原到它们最初的语境当中。我们的灵感既源自街边的摊贩,也源自“商场”——在这些巨大的、不好找的市场上,你可以找到小的商铺在售卖手机、小设备和电子组件。


ArtWorld:《山寨考古学》和《盗版书》这两件作品牵涉到了版权及原创性的问题。你对此问题持何种态度?我们通常认为网络是无边界的,但是在谈到共享以及人与人之间、公司与公司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共享时,又总会产生罅隙。能否就此谈谈?


尼古拉斯·麦格里特:媒体盗版在发展中国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促成着文化产物的发展、多样化以及不同政见的形成,降低了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及文化不对等。通过重新合成、重新制作、衍生变换这样的做法,这也成了殖民或异化文化的温床,创造性地抵抗西方及中心化了的市场模式。我们感兴趣的是盗版的创造性面向,提供一种有关这些伪造品的不同(积极)视角,并呈现出这些事物背后的创造力。

尼古拉斯·麦格里特,《山寨考古学》(Nicolas Maigret, Shanzhai Archeology), Conception: DISNOVATION.ORG (With Clément Renaud & Yuan Qu), Solo exhibition DISNOVATION.ORG, Stereolux, Nantes, FR 2017


ArtWorld:《艺术预测机器人》系列实际上以技术的方式在艺术的领域探讨了原创性的问题。这个问题恰好又是这个行业一直以来极为看重的。这件作品通过算法基于现成的信息生产艺术的观念。能否谈谈这件作品的工作原理?


尼古拉斯·麦格里特:《艺术预测机器人》把人的创作过程自动化和回避掉了,由此仿造了受媒体影响的艺术观念的可预测性。但是除了简单的自动化之外,这件作品的意图是生发出开放的、反直觉的,甚至是引发令人不安的感受的观念。为了做到这一点,这件作品持续地监控在有影响力的新闻素材中所产生的新的信息流。这些新闻素材源于各种各样的异质领域,如政治、环境、创新、文化、社会活动、健康,等等。基于此,这件作品识别出关键词,并将这些关键词组合起来,生成艺术创作的概念。这个过程是完全自动化的,生成的概念既有天马行空的,也有天启式的。每一个预测都是一次想法的实验,等待着被人类孵化、误用或挪用。


ArtWorld:这件作品是如何开始的?你认为艺术行业是否存在真正的原创?原创性是否仍然重要?


尼古拉斯·麦格里特:在艺术行业,观念的生产仍然在价值链的顶端。在这样一个想法和灵感的领域内进行实践,《艺术预测机器人》试图探索将权力交予机器以及技术增强的意识的极限所在。机器人的设想本质上是希望激发想象,引发欲望生产和阐释的过程。正是在这些人类的阐释中蕴藏着无数的选择,决定了一个待实现的项目的相关。同时,也是这个阐释的过程决定了人类或非人类的增强是否成功。

尼古拉斯·麦格里特,《艺术预测机器人 V3》(Nicolas Maigret, Predictive Art Bot V3), Conception : DISNOVATION.ORG, Programming : Jérôme Jerome Saint-Clair

Photo : Gabriel Asper, CC NC-SA 4.0

尼古拉斯·麦格里特,《艺术预测机器人 V2》(Nicolas Maigret, Predictive Art Bot V2),Alien Matter - Transmediale 展览现场,2017 @ HKW Photo : Dasha Ilina, CC NC-SA 4.0


ArtWorld:有意思的是,一方面你关注技术的故障——这就意味着你认为技术有其局限性和缺点,另一方面你又创造出一个可以代替艺术家工作的机器——指出人脑是可替代的。能否就此谈谈?


尼古拉斯·麦格里特:《艺术预测机器人》基于这样一个前提:艺术观念(在一个既定的文化领域内)的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趋于标准化和趋同化。这些原材料又与一个程序、公式或者预测性机制极度相似。《艺术预测机器人》不仅仅是要再造这样一个观念生产的不稳定机制,还要让它变得更为异常。这件作品是作为一个生成器而诞生的,生成开放开源的想法供全网的人来采用。它的使用、挪用或是误用都是完全自由取用的。它是一个实体,既可以是一个表演者,也可以是一个倡导者,还可以是争论的促发者。它既可以是测试知识版权问题之阈限的实验室,也可以是对创造过程的自动化,还可以是对工作实践的自动化。

尼古拉斯·麦格里特,《艺术预测机器人 V4》(Nicolas Maigret, Predictive Art Bot

V4),Solo exhibition DISNOVATION.ORG, Stereolux, Nantes, FR 2017


ArtWorld:在《盗版电影院》中,上载的内容被实时地显示在屏幕上。这使得观众能够知道屏幕背后以及无形的网络上正在发生着什么,看到我们对数据的生产、消费与传播过程。这件作品在技术的层面是如何实现的?这件作品让观众以图像视觉的方式看到“字节”的工作方式,就这一点你是如何去想的?


尼古拉斯·麦格里特:《盗版电影院》让P2P 的文件共享中原本看到不到的行为和地图成为可见的。这件作品表现为一间监控室的形式,使用 BitTorrent 协议呈现了网络上实时的 P2P 传送。它监控着海盗湾网站(The Pirate Bay)上前 100 位的文件交换。每台电脑从这个清单上选择一部分 Torrent 文件,并监控一分钟,然后再切换到一个新的文件。P2P 交换协议基于文件都是碎片化的,它本身是一个交换装置。文件的碎片化将交换分发到不同的接收者那里。文件又可以重新将一个又一个的碎片拼合起来,直至拼合完成。这些碎片源自不同的使用者,而且完全是无序的。这件作品提供了一种方式,让我们把数字电影媒介看作是一个信息流,甚或是在全球范围内扩散的信息流。它试图通过电缆的逻辑——电缆随着接口与地点的不同而变换——来重新探索电影。

尼古拉斯·麦格里特,《盗版电影院》(Nicolas Maigret, The Pirate Cinema),展览现场图,Barcelona,2016


ArtWorld:《以太聚合应用》(The Aether Mashup)以声音和图像的方式把Wi-Fi所进行的数字活动视觉化了。这是如何实现的?这件作品是在中国完成的,你当时如何想到要做这件作品?


尼古拉斯·麦格里特:我和莱昂内尔·莱蒂森(Lionel Radisson)、克莱蒙特·雷诺德(Clément Renaud)一同工作,制作了一个可携带式的装备。这个装备可以把Wi-Fi之间的交流在特定的范围内转化成图像与声音的信息流。我们当时受邀去北京的草场地艺术区作一个月的驻留。其间,我们在草场地艺术区分散装配了很多小盒子。这个东西可以摄取到村子里的 Wi-Fi 交换,包括网页、图像、聊天、邮件,等等。这个盒子拦截下来的碎片立刻又在一个类似控制室的房间里传播出去。这个房间里满是屏幕,实时呈现当地村民的网络交换行为。这件作品以这种方式呈现了一个特定区域内的数字交换,并视觉化了一个不可见的城市数字空间。


尼古拉斯·麦格里特,《以太聚合应用⸺ 中国》(Nicolas Maigret, The Aether Mashup - China),展览现场,@ V ART CENTER - Shanghai,Images (c) Make+


ArtWorld:在把这些原本不可见之物视觉化的时候,把抽象具像化、物质化的时候,也相应地对物质本身的含义,以及真实/虚拟的含义提出了挑战。你是如何思考的?


尼古拉斯·麦格里特:在我看来,网络的每一个角落都是物质性的,将像素呈现在屏幕上需要能量、稀土元素、大量的服务器设施、地下电缆交换网络、机器、人力,等等。同时,我们每日的网络活动又产生大量的碳排放。我希望能够把网络和数字交换视觉化,让它们成为可见的,让人们看到这些东西是由什么构成的,又是如何工作的,这些东西是何等的具像和物质。


驻留项目,中国北京草场地艺术区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