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昕:泰康收藏始终与“潮流观点”保持距离
发起人:另存为  回复数:0   浏览数:1471   最后更新:2019/02/11 22:19:11 by 另存为
[楼主] 另存为 2019-02-11 22:19:11

来源:绝对艺术


近些年,中国大量兴起民营美术馆,藏家运营的私人美术馆,在上海更是形成集中的美术馆区域。这些美术馆每年推出大量艺术展,其中不乏高质量、高人气的精品展。但相较之下,馆藏作为衡量美术馆的重要因素之一,却鲜少有人关注。本期“特别策划”栏目聚焦“中国的美术馆在收藏什么?”,深入探究国内7家美术馆、非营利艺术机构(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龙美术馆、红砖美术馆、今日美术馆、银川当代美术馆、泰康收藏)的馆藏,并力邀王璜生、吕澎两位业界专家探讨中国的美术馆馆藏历程及现状。


唐昕:泰康收藏始终与“潮流观点”保持距离


谈到中国非营利艺术空间的收藏,泰康人寿作为国内最早进行当代艺术收藏的金融企业,经由泰康空间十余年的经营、研究与梳理,至今已初步建立起一个颇具美术史意义与规模的艺术品收藏系统,其中不乏相关美术史发展阶段中的标志性作品和代表性艺术家的重要作品。早在2009年,泰康空间就率先提出将收藏“体系化”的理念,其收藏实践与藏品研究可追溯至1930年代早期的中国现代绘画与摄影,早期的红色艺术以及建国后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等,也囊括了中国当下最受关注的新艺术。泰康收藏对中国现当代艺术提供的基本历史框架、根源性问题的再研究以及艺术档案的保存,正在陆续通过展览、出版等多样的形式在泰康空间及其他专业机构发布,这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以及非营利艺术机构的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刊借“特别策划”之际,邀唐昕女士一同畅谈泰康的收藏理念及她多年的业界观察。

泰康空间是一家致力于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研究与收藏的非营利艺术机构,2003年由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现为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办并获得其持续支持。2009 年至今,泰康空间位于北京东北部的草场地艺术区。


ART ABSOLUTE与唐昕的对话


ART ABSOLUTE泰康是2009年提出要把收藏建立成体系吗?


唐昕:对,2011年我们在中国美术馆做的一个展览,就是展示泰康收藏体系的框架。我们的空间是2003年成立的,大概从2005年开始介入收藏,起初不是我们空间主导,后来慢慢变成我们以学术研究服务于收藏,以研究的历史脉络建构收藏的整体构架。

蔡国强,《天空中的人、鹰与眼睛》,火药、纸,230×77.5cm×9,2004


ART ABSOLUTE收藏需要大量资金支持,泰康总部每年的支持力度如何?


唐昕:每年都要用掉大量资金,但是也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预算,都是根据需要去收藏。我们在预算上没有限定金额,主要围绕我们自己的收藏体系,从学术和美术史的框架上来收藏。


ART ABSOLUTE怎么收藏是由谁来确定和评估,有组委会等讨论吗?


唐昕:没有组委会,基本上是由泰康空间这边提建议,主要包括对于建议收藏的作品的学术判断,建议的理由,大概预算,然后跟领导汇报,领导来裁决。

黄永砯,《五边形计划——从五角大楼到拿破仑堡》,水彩,65.5x76cm,2007


ART ABSOLUTE泰康的收藏系统与其它机构有明显的异同,主要以红色革命题材,女性艺术和摄影为主,为什么以这三条线作为收藏的主要方向?


唐昕:这与我们对当代艺术的研究有关,我们对当代艺术的研究有几个方面,研究当代艺术的前世今生,自然就会延伸到“红色”部分。研究它的本身还会发现好多问题,如媒介的问题,在这里面我们抓取摄影作为个案研究的方向,所以这部分收藏就相对独立成为一个媒介的案例。女性这部分也是当代艺术中非常重要并且独立的一个问题,其实没有刻意,所以主要还是围绕当代艺术的研究延展开,形成了现在的框架和脉络。我们的很多项目都跟藏品有关,收藏又跟展览项目关系密切,以研究辅助收藏。

孟禄丁、张群,《在新时代——亚当夏娃的启示》,布面油画,196×164cm,1985


ART ABSOLUTE收藏当代艺术,尤其是收藏在世艺术家的作品,肯定会有风险,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唐昕:这在我们体系化之前就已经在讨论了,就是要和“市场流行观点”保持距离。当年艺术品成为理财的工具,就变成一种潮流,但是我们的研究独立于流行观点,我们收藏的是价值。用什么来作为价值判断的核心标准,这是我们当时在追问的。泰康用这么多年建立的学术研究,要能立得住,收藏的东西不是只在今天有价值,应该是几十年之后也是有价值的。所谓的风险是你跟着潮流走,潮流要是判断错了,你就跟着垮了,还有一种风险就是不跟着潮流走,别人都买你不买,这本身就是考验,一样存在风险。怎么都有风险,就看你怎么选择。

吴冠中,《北国风光》,布面油画,68x179.5cm,1979


ART ABSOLUTE 当时泰康在建立收藏体系的时候,国内几乎没有可参考或参照的范例,是否对国外做过调研或者进行参考?


唐昕:当时也没有特别深入的调研,因为西方美术馆的具体方法我们从外面其实是看不到的,所以没法拿来做依据,没法借鉴。当时就是一种直觉,西方人从他们的理解角度来看中国当代,并且给出他们的判断。我们一定程度上依赖或者认可他们的判断。但那时有一个很突出的问题是我们在跟西方对话时,发现我们对西方的认知远远大于他们对中国的认知,不管是中国社会、变革还是文化、历史。也就是说我们发现他们存在误读。那我们就想用我们的收藏来说明自己的历史,所以就在想如何建构一个收藏能展示中国的近代历史和美术史发展的关系。当时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想法,是未来当人们走进我们的泰康美术馆,就能了解中国的近代美术史,看到清晰的脉络、历史框架,能联想到社会变迁、文化发展和艺术媒介的发展演变之间的关系。

吴作人,《战地黄花分外香》,布面油画,118x175.5cm,1977


ART ABSOLUTE 建立收藏体系已经将近10 年,从建立之初到现在做了哪些调整?


唐昕:大的框架和结构没有变化,框架提出以后需要去丰满和深入,所以这么多年都是在不断地充实。比如说,摄影方面,最初是按照朦胧的关于摄影进入中国之后的发展这个方向去收藏,目前有几千张摄影藏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更多关于摄影的问题,就开始细分和深入,在最初还形不成一个体系,现在逐渐成形了。当有一定的积累之后就能看到内部更多的问题,随着研究的深入可以展开更多不同的话题,这样就越来越深入和打开,这是我们这十年的工作方法。

袁庆一,《春天来了》,布面油画,170×189cm,1984


ART ABSOLUTE 您曾著有《中国非营利艺术机构》这本书,当时曾与一些非营利机构的负责人进行对谈,在这个对谈过程中,您对中国的非营利性机构有哪些看法和认识?


唐昕:因为这些机构都很熟悉,当时没有谈每家具体面临什么难题,主要为了迎接泰康空间成立十周年,想把自己作为个案或者说一个公共的样本来谈非营利艺术机构,也不枉成长了10 年。前些年,大家都在围绕艺术市场探索商业,非营利机构还没有太多作为,在整个行业里还不太受关注,每家非营利机构都有自己的难处。后来,中国的营利和非营利机构都形成了规模。随着不断总结和摸索经验,非营利机构的很多做法逐渐被大家认识到,比如非营利可以弥补商业机构做不到的一些工作,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大家慢慢越来越关注和重视非营利机构,所以这几年各种艺术中心、艺术基金会等非营利机构越来越多。我们做那本书时还处于初期阶段,当时希望非营利机构从群体上能获得更多的关注。

肖鲁,《对话》,行为、装置,240x270x90cm,1989


ART ABSOLUTE上海地区由私人藏家转向创建美术馆的比较多,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唐昕:这跟上一个阶段的商业发展有关系,商业发展之后,藏家越来越多,藏品达到一定规模时自然就涉及到维护、储藏、展示等问题,大藏家就会升级成美术馆。


ART ABSOLUTE回到藏品的管理、维护、保存的问题,这也是做收藏的一个重要环节,泰康在这方面是怎样操作的?


唐昕:我们有非常专业的库房,所以藏品的日常维护环境非常好,有专业的保存,恒定的温、湿度,专业防酸、防潮、防火、防水,都在考虑的范围当中,我们也会定期对藏品维护做状态报告。

胡向前,《太阳》,录像,8',2009


ART ABSOLUTE说到日常的展览,很多人都觉得泰康这两年做了很多年轻艺术家参与的展览,多数都不是知名艺术家,在倾向上也偏向于实验性,这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唐昕:当代艺术产生之初,参与的人都是当时的年轻艺术家,最前沿的艺术都是年轻的艺术,另一方面,必须跟随、关注年轻艺术家去关注艺术的未来走向,因此我们收藏当代艺术就不能离开对前沿探索的关注。年轻艺术家群体始终在我们视野当中,这15 年一直都是,已经换了很多拨了,我们关注年轻艺术家也就是关注当代艺术的动向和变化。如果不始终了解这些变化,以后就没法收藏了。我们做这些实验性的展览,也是想把这些实验性的创作实践拉到视野中来,给自己机会去看,随时去检验,从个体艺术家到整个群体,观察他们的工作。

马秋莎,《从平源里4号到天桥北里4号》,录像,7分54秒,彩色,有声,2007


ART ABSOLUTE以您的从业经历,您如何看待非营利机构的收藏的存在价值和意义?


唐昕:泰康作为一个机构收藏者,收藏不依赖任何个人的趣味和爱好,而是依据对近代美术发展和它与社会变迁的关系作为判断基础,这让整体收藏更显客观。另外,泰康收藏不以短期市场获利为目的,重视长期的积累,为未来美术馆做藏品准备,并不加剧市场交易的换手率,客观上也起到了稳定市场的作用。研究的角度,我们希望寻找这些作品的内在价值,也许能为未来业界建立学术共识的讨论提供一些材料。这几个方面应该还是积极的和有意义的吧。

唐昕

泰康保险集团艺术品收藏部负责人、

泰康空间总监、策展人。

1990年毕业于天津科技大学,1997年起以独立策展人的身份活跃于北京,策划了一系列本土当代艺术展览,同时开展与欧洲的艺术交流。

2003年加盟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创建泰康空间至今,带领其成为中国当下最具活力的非营利艺术机构之一。同时作为泰康保险集团艺术品收藏部的负责人,历经十余年的积累,她为泰康保险集团建立起一份翘楚业内并颇具规模与艺术史价值的企业收藏。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