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一答·上海 | 徐震®、乔志兵、尉洪磊、陆垒、付了了、张如怡、方迪
发起人:开平方根  回复数:0   浏览数:1996   最后更新:2019/12/04 11:17:14 by 开平方根
[楼主] 开平方根 2019-12-04 11:17:14

来源:ARTSHARD艺术碎片


没顶画廊

徐震®“你好”


油罐艺术中心

西普瑞安·盖拉德“海湾到海湾”


天线空间

尉洪磊“1,7I6[ ] [ ] [ ] [ ] [ ] [ ]”


香格纳上海

陆垒“荒诞小说”


昊美术馆(上海)

厉槟源个展


东画廊

张如怡“以为何处”


Vanguard Gallery

方迪“金饭碗”


没顶画廊

“你好”

艺术家:徐震®

2019.11.06 - 12.31

Q:

如果我们把“交流”系列绘画分解成“创作这张画的技术、人们所熟知的卡通形象、卡通形象被数字化拉扯的方法及意图”这三个层面来理解的话,这就像是通过三种媒介压缩成一种对事物重新认识的“观念视觉载体”,它仿佛是在交待:在今天的数字时代,类似卡通形象这样的被制造出来的视觉消费物,经过数字化的迭代后,它被重新认识,也可能会成为一种被数字化后的美学残留。对此,你是如何理解这一系列作品被叠加合成后的结果?是怎样看这三个层面之间的关系的?


徐震®


卡通形象本身的视觉语言都是抽象的,是由一些基本的抽象元素组成。


被变形、组合、拉扯的是人对卡通形象固有的认知经验而已。


能被辨认就能产生安全感,能消费是安全的,所有的卡通故事结局是安全的。这些都安全的令人扭曲。“安全”是一种被人们为之所用的心理、意识或消费意图,都是卡通的社会意义。

徐震®《交流(明亮的,冲动的,腼腆的)》, 2019,树脂、漆

徐震®《交流(惊喜的,冷静的,喜悦的)》, 2019,树脂、漆

徐震®《交流(冷静的,优雅的,调皮的)》, 2019,树脂、漆

徐震®《交流(热情的,夸张的,饱满的)》, 2019,树脂、漆


上海油罐艺术中心

海湾到海湾

艺术家:西普瑞安·盖拉德(Cyprien Gaillard)

2019.11.07 - 2020.01.12

Q:
在展览“海湾到海湾”及资料中,我们了解到西普瑞安·盖拉德在关注那些丧失了原始功能性的人类文明产物、纪念碑和建筑遗迹等,并深入研究发掘处于损坏或重建状态的历史与现代废墟。同时你也提到他作品中这种外部的互相联系与内部的生物关系都可以被看作是对今日社会发展的一种启迪,传递出人文精神。那你能详细谈谈这种外部和内部的关系,如何启迪今日社会的发展?


乔志兵:


我想以作品《海湾到海湾》为例,具体来谈这种外部和内部的关系。

Cyprien Gaillard, Ocean II Ocean, 上海油罐艺术中心展览现场


纽约湾在美国东海岸拥有极其特殊的地位,作为跨州建设的大都市区,其基建联通尤其是交通建设的规划在城市的数次发展中体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艺术家选取了“地铁”这一典型意象作为视觉叙事的切入点。


艺术家像一个现代文明的探险者,从美国东海岸的纽约牙买加海湾上,摇晃的驳船上被抛下一段段废弃的地铁车厢,到海湾彼岸俄罗斯古老的地下地铁车站里,大理石墙壁和地面上闪烁着可以追溯到侏罗纪时期的古老贝类化石,当视线进入更深入到海底,人们惊人地发现废弃的地铁车厢成为了人造的礁石,提供了海洋生物栖居新生的环境。



Cyprien Gaillard, Ocean II Ocean, 上海油罐艺术中心展览现场


当艺术家选取的几段截然不同的、能唤起共鸣的“参考文献”结合在一起,我们突然发现所有历史、地理、时间、空间的概念都在此失灵。艺术家暨此重申的是后工业时代人与大自然的互动关系——人类最终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这也是说,艺术家对失落、模糊和淹没的历史的挖掘,敏锐地与当代能源和运输方式产生的历史动力相结合,是对活着的和先前活着的生物的一种动人的沉思。艺术家将地质的和环境的历史呈现给我们,就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居住的一样,为所有当代的转变提供背景,同时微妙地重新调整我们与我们的地球家园的关系。

Cyprien Gaillard, Ocean II Ocean, 上海油罐艺术中心展览现场


天线空间

1,7I6[ ] [ ] [ ] [ ] [ ] [ ]

艺术家:尉洪磊

2019.11.06 - 2020.01.02

Q:
对你最新个展中的1个“,”、7个“I”、6个[ ] [ ] [ ] [ ] [ ] [ ]作品之间的关系很好奇,发现“,”所隐喻的人头像也贯穿于其他两个部分,那对你来说这三部分之间隐喻着怎样一种关系?


尉洪磊:


它们之间没有隐喻关系,在这次展览的三个部分中头像承载了我对于表达的理解,一个可以容纳点线面的容器。“点线面”是对雕塑和绘画的理解,就像把音符放在五线谱里就形成了曲子,把词汇放在句子里就成了诗歌。





尉洪磊: 1,7I6[ ][ ][ ][ ][ ][ ],2019, 展览现场, 天线空间


香格纳上海

荒唐小说

艺术家:陆垒

2019.11.06 - 2019.12.29

Q:
对于本次展览,我们首先关注到的是展览题目中的“小说”一词。通常我们说到小说,它是用叙事的形式来交代作者的想法。但你在展览前言中提到,小说可以脱离文字,但有时我们又不能完全依靠作品的视觉去说明所有的问题,依然会依靠文字的书写。那你是如何理解“小说”一词在本次展览中的意义的?同时,小说所提供的特定叙事场景或背景,是否会局限你作品的表达?


陆垒:


荒唐小说其实并不是这次展览的主题,我把它当成我以前的,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工作的一种概括,其实也可以用其他名字。我并没有纠结于是不是“小说”,但是我在这次展览的构想中,的确是提供了一种叙事感。

陆垒,在寒冬,巨人们聚集在广场中心,用沙做的圆球按照星辰的方位,玩一种弹球游戏,2019

陆垒,被闪电击中的W&H,2019,铸铝、铜、榉木、玻璃、橡胶圆片、欧松板基座,210(H)*300(W)*204cm | Base 103cm(H)


视觉的确不能够解决所有问题,哪怕借助了文字也不能。一直以来视觉的感知是可以产生文字的联想的,正如我们读小说也能自动生成图像。我不觉得在创作中,它们缺一不可。我从事创作,最终的目的是自我的释放,并没有其他的使命,所以,局限性是难免的,但我依然希望对作品的解读是开放的,而不是依赖艺术家的“胡说八道”。

陆垒,轰鸣万岁!,2019,铸铝、欧松板基座,2 pieces  | L:  73*88*70cm | R: 72*80*57cm | Base 131cm(H)

陆垒,圆括号长廊与卫生池,2019,铸铝、32套水龙头、进出水系统、欧松板基座,展示配有圆形瓷砖防水台和圆括号长廊(高262cm,包括22组水泥板和铁架),尺寸可变,365(H)*270(W)*240cm


昊美术馆上海

艺术家:厉槟源

2019.11.23 - 2020.03.15

Q:
当网络根深蒂固地融入我们的生活之后,我们有时候很难去分离网络与现实中的自身,甚至网络中的自身已然是我们无法割舍的一部分,那么厉槟源也不例外,似乎他在社交网络上的某些经历更切合身体已等同于某种物体的物质结构,那么在本次展览的十年梳理中,为什么没有加入他自己在虚拟网络中行为的部分?对于展览中的“作品”是如何选择、考量的?


付了了:



在厉槟源的艺术实践中,身体的在场和个人与其社会处境之间的关系是很重要的。今天当我们在讨论技术问题的时候,常常面对的是身体的信息化,即身体本身的消失,与之相反的是,信息却在不断的“具身化”。鲍德里亚在论当代身体时指出:“身体的整个当代史是身体的标识史,是包括各种标志和符号的一个网络,这个网络自形成以来就遮盖着身体,分化着身体,破坏着身体的差异和根本两性,以便把身体组织成一个进行符号交换、与物体领域相同的结构物质”。


“厉槟源”展览开幕日现场,2019,图片©昊美术馆


厉槟源创作中身体的绝对在场和牺牲式的付出恰恰对当代身体的消失和标识化的对抗和批判,无论是在网络还是在现实中。这一点从他整个创作的发展来看是很明确的,也是十分可贵的。因此,作为厉槟源的首次同名个展,展览的构思是集中在他十年来创作的开始和发展脉络这条主线上,然后自然的引出他在今天面临的挑战和回应这些挑战的实验,即尝试运用电影的镜头语言去重塑现场艺术之“现场”。



“厉槟源”展览开幕日现场,2019,图片©昊美术馆


东画廊

以为何处

艺术家:张如怡

2019.11.06 - 2020.01.12

Q:
你的作品与展览空间的关系也是人们常常所关注的,在此次个展中我们既能看到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的鲜活事物及情景,也能看到与鲜活看似相反的水泥混凝土等建设材料,但你又总是能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共处的转换关系,并且像作品《室内外机》是在真实合理发生的。那对你来说,这种互相介入与转换的关系代表着人的什么样的社会处境?为什么会常常用水泥材质的仙人掌来进行转换?


张如怡:


或许可以从《室内外机》说起,它是一件二手空调外机与室内鱼缸组合的作品,配合建筑外墙的瓷砖场景,鱼缸里则浸泡了穿插植物与弯曲钢筋的混凝土雕塑物,暴露的风扇携带着机械的微弱轰隆声在缓慢转动,无意识地对应着鱼的静态游动及水面的波纹。此时,空调外机的机械声与风叶转动带动了空间流动,内外不同景观的错置合并,在以静物为介质的呈现中让个体与周遭发生关联,暗示了个体与现实情境下矛盾、对峙、调和的沉默瞬间。



张如怡,室内外机,2019,空调外机,转速器,鱼缸,混凝土,清道夫,加热棒,过滤器,灯,90×32×152cm


混凝土质感的植物(仙人掌)中包含了有机物与工业机械的转换,是对于个体与周遭相互作用关系的回应,仙人掌的静默迟缓与我所处时代的密度与快速形成一个对比,仙人掌自身所携带的尖锐与柔软特质的隐喻,通过建设的工业材料的转化、调度寻找一种内空间和外部世界的构建,尝试个体对现实的压缩,而非个体的消失。

张如怡,暗色之物-7,2019,混凝土,碎石,木托板,木条,40×30×72cm ( 含木托板)

张如怡,紧绷的柱形结构,2019,混凝土,空心管,钢筋,钢丝绳,12×12×250cm ( 雕塑)


Vanguard Gallery

金饭碗

艺术家:方迪

2019.11.06 - 2020.01.05

Q:
在巴布新几内亚,“金饭碗”这样一个名词的出现,似乎与这个吃饭靠树的国家是有违和感的,“金饭碗”这个字中国古代起就暗示着衣食无忧的词,当这样一个名字的饭店出现在巴布新几内亚时,更像是一种文化输出或者说是介入。而啾小组的深圳大饭店项目,同样构建了“饭店”这样一个公共场所。为什么会偏爱“饭店”这样一个场域呢?


方迪:


啾小组不光偏爱饭店,还偏爱酒店。这次展览里出现的“金饭碗”的概念是直接引用当地的一家餐厅“金饭碗”,由广东台山老移民在巴布亚新几内亚首都开设的第一家中餐厅,因为地理位置就在总理府对面,它也是一个政治信息中心。”金饭碗”还有暗示着当地的部长、官员和议员他们的权利给他们带了各种利益,暗讽他们抱着这个生财的”金饭碗”。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我在国企外派工作期间给了我客观的收入。对公共场所的运用是我们一直关注社会人群对公共空间的依托。


方迪,“金饭碗”展览现场

方迪,塔乌鲁

方迪,才哥的前厅

方迪,“金饭碗”展览现场


图片资料来源于画廊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