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这是唯一的艺术样式:革命浪漫主义
发起人:蘑菇开花  回复数:4   浏览数:3462   最后更新:2010/12/30 20:05:20 by guest
[楼主] 蘑菇开花 2009-11-03 14:26:50
革命浪漫主义 张雅心样板戏剧照大型回顾展


 
展览城市: 北京
策 展 人: 画儿
展览时间: 2009-10-31~2009-12-20
开幕时间: 2009年10月31日15:00
展览地点: See+画廊
参展人员: 张雅心
主办单位: See+画廊
备  注: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798艺术区797路B10号see+画廊
电话:59789266



   建国60周年,样板戏成型40周年,我们将举办老摄影家张雅心先生拍摄于上个世纪的近三百幅样板戏经典剧照大型回顾展,并解密当年的拍摄内幕。

  八部样板戏是文革期间被官方允许的唯一的文艺形式,它主宰了那一特殊历史时期全中国人民的文艺与生活,主导了那个年代中国人民的审美与价值的主张,甚至生活的戏剧化形态。对于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中国人来说,它是一段集体的历史背景和公共回忆。

  样板戏的拍演集中了中国当时最好的条件、最好的导演、最好的演员、最好的编曲、最好的舞美、最好的指挥等等,谢晋、谢铁骊、翁偶虹、田汉、李承祥、汪曾祺、李少春、袁世海、李德伦……这些名字足以让我们震撼。

  身为新华社摄影记者的张雅心,当年被委以重任:拍摄样板戏。这是一项政治意义远远超过摄影意义的任务。样板戏占据全民文艺生活达十年之久,样板戏剧照也作为视觉经典影像被无数次的复制或者创作成招贴画、邮票、火花、装饰陶瓷等等各种各样的工艺品,样板戏也因这些图像的传播镌刻在了中国的历史上。对一种物象如此作出涵盖面广泛的多次复制本身隐含着大众文化的推广策略,只不过当时的推广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诉求革命理想主义的意识形态。

  作为众多文革时期文化艺术商品复制参照的原件,这批保存完好的原始样板戏剧照底片,对文革时期文化艺术创作和消费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参照系,是弥足珍贵的第一手视觉数据资料,和革命浪漫主义的行为艺术图解范本。

  开幕式上我们将邀请当年参演的主要演员和年逾八旬的拍摄者张雅心老先生共聚首,忆当年,并演唱经典曲目。


 
 
图片来源:艺术国际
 

 
 

白毛女




杜鹃山






红色娘子军




龙江颂




奇袭白虎团



沙家浜



沂蒙颂



智取威武山
[沙发:1楼] guest 2010-12-29 17:06:11
回头看看,现代京剧除了这几部以外,改革开放30年推出了新京剧不下2000部,没有一部能撼动他们的地位
[板凳:2楼] guest 2010-12-29 22:19:18
这些有什么地位?统一思想和奴役人民方面贡献很大?
[地板:3楼] guest 2010-12-30 16:38:19

[4楼] guest 2010-12-30 20:05:20
那现在的思想是不是就更统一 人民是不是就解放了呢?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