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或虚构——九十年代中国长篇小说经典
发起人:30岁的包工头  回复数:0   浏览数:2222   最后更新:2006/04/06 10:11:53 by 30岁的包工头
[楼主] 30岁的包工头 2006-04-06 10:11:53
今天看博客,无意中看到一篇说韩寒的那篇博文《文坛算个屁,谁都别装逼》,然后到韩寒的博客里找到了这篇文章来读,幸好韩寒的博客还在还保存着这篇文章(如果像白烨那样关博了也许我就看不到了),而看完的第一感觉就是:韩寒你算个啥?
韩寒说:“比如我,我的写作可以说是中国难得的纯文学。写我所想,并不参加任何宣传活动。也从不假惺惺叫帮人开个研讨会之类。新书也更无任何的发布会。卖的好,是因为写的好。有终一日卖不好,是因为总有那天,也没关系。很多的畅销书作家,写的都是纯文学。因为,无论他们怎么写,都有人送钱,所以,就彻底不用考虑什么取悦读者,迎合市场,想写什么写什么。相反,很多书卖的不好的号称纯文学作家,必须时不时考虑,我要加点吸引眼球的东西啊,我第80页要上个床(还得野外)啊,100页要同性恋(并且3P)一下啊,200页得来点暴力(必须死人)啊,400页得来点乱伦(还是母女)啊。(通常种类作者写东西还特别长,没500页打不住),440页文革一下啊。评论家一看,惊了,我操,都是人性啊,都是社会的边缘啊,都是性格的错乱啊,关心人类啊,牛逼,纯文学。”
我记得我有一次在广州购书中心见过韩寒,他在签名售书,卖的是《三重门》,原来,从上海到广州来签名售书就不是参加宣传活动——算是我白活了这么多年了,第一次知道。而至于韩寒同学所说的那些80页怎么样、100页怎么样等大概是我读书读的少了,在五六十年代生的那一代作家当中几乎没有看到这样的状况,难道,韩寒同学专门去找这样的小说来读?
看来我还是关着门,读我自己心里的九十年代的经典小说,免得被韩寒之流说我装逼之类的,我可不想我也关了我的博客。

《白鹿原》
第一次读《白鹿原》,没有读完整,隔了一个多星期才接着读完的——感觉结尾的一百多页有些拖沓,但是,前面的四五百页,不得不承认,写的很精彩,尤其是白嘉轩这个悲剧性人物的塑造,很厚重。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陈忠实也借朱先生还有鹿三、白嘉轩等人深刻的描写了儒家思想文化,无论是积极还是消极的方面。
张炜借《古船》写道家,但远远不如陈忠实在《白鹿原》中写儒家一般的深刻,只可惜陈忠实除了《白鹿原》之外没有优秀的作品了,就像很多的中国作家一样,靠一本书成名,而成名后也逐渐的消声匿迹了。

《长恨歌》
去年看关锦鹏导演的同名电影《长恨歌》时的第一感觉就是,关锦鹏把王安忆的小说原著给意淫了一次又一次——王安忆是借一个女人的三段感情写一个城市的变迁,而关在电影里却是变成了一个女人的三段卖淫史了,认识几分钟就上床甚至怀孕了……
王安忆的原著写的很好,以细腻的笔法写了一个女人的一生中的三个时刻,而这三个时刻却是已经代表了这个女人的传奇一生;而且,王安忆写的传奇不是大悲大喜的传奇,而只是日常生活的传奇,我们每个人所每天面对的生老病死的平平淡淡的日常生活的传奇。
王安忆写的波澜不惊,只可惜被改编成电影时被意淫了……

《活着》
余华的小说,有一种冰冷的感觉,无论是八十年代先锋文学主将时期的作品,还是九十年代的转型作品,而最经典就是这部《活着》了。
一个叫福贵的老人,在几十年之间,因为种种缘故,身边的亲人都先后一一的离开了,他的父亲,母亲,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孙子……只剩下他孤零零的一个人,还有一头老牛……
小说的名字叫“活着”,其实是写一个个死去的故事,余华以黑色幽默的手法写了福贵的数十年的生活,也借喻了那过去的数十年的历史。

《家族》
张炜的小说,写的最好的是《古船》,而九十年代还发表出版了不少的作品,尽管后期的已经明显的有了停滞的现象,但是九十年代前中期还是出了三部优秀的作品,《九月寓言》、《家族》及《柏慧》,而个人觉得其中最好的是《家族》。
《九月寓言》充满了激情的叙事,而《柏慧》像是一篇一气呵成的抒情散文,《家族》讲的故事却是《柏慧》的小说版,以平静的语言叙说了数十年间的历史变迁还有两个家族之间一个个个性生命的悲剧。
类似于《活着》的故事,但《家族》比《活着》大气,而且更加富有激情,不过感觉张炜当时的创作已经趋于停滞,到了2000年的《外省书》时才更加的明显罢了。

《羽蛇》
女性小说在1989年的《玫瑰门》中得到了一次尽情的书写,而九十年代的陈染、林白他们就把女性小说引向了更加私隐的私人生活,彷佛打开了一扇被偷窥的小窗,让读者从窗外偷窥女性一个人的战争。
而徐小斌的《羽蛇》,把历史叙事与私人小说所结合,书写了一百多年之间的历史变迁还有女人之间的战争,有些类似于《玫瑰门》,但叙事语言更加的诡异,彷佛就是走迷宫一样。
其实,《羽蛇》写的还是一个人的战争——五代女人,每个人的性格几乎都是一样,他们都是羽的复制品,她们之间的战争——无论是姐妹之间还是母女之间的——都是羽一个人的战争。而徐小斌的厉害,就是把这一个人的战争的语言写的像走迷宫一样,延续了她在《双鱼星座》等作品中的风格。

《日光流年》
有一个村子,由于某种缘故,没有人能够生活超过40岁,于是,每一个人都在拼命的挣扎着要活过40岁,每个人都想要为村子做点贡献让后人们可以活过40岁,于是,有人到城里卖皮,有人卖身……但是,四任村长,四种努力,最后还是希望一个个的破灭了。
而最后的一次努力,也是在小说的最开始,村长司马蓝挖水渠想引来村外的水而让村民们活过40岁(因为有人来调查过,主要原因是村子里的饮食用水,包含着某种有毒元素),但最后引来的,却是一样的乌黑的水,而村长司马蓝本人,也在40岁生日前的一天,过世了……
小说以完全倒叙的方式叙事,写的悲凉而沧桑……

九十年代的中国长篇小说,固然有一些像韩寒同学所说的那样80页如何,200页又如何的作品,但毕竟还存在着不少的好作品;固然矛盾文学奖不怎么样,但是还是选出了几部真正的好作品;评论家是越来越少了灵气写文章而多了胡吹乱捧,但坦白说,你韩寒,你也不算个啥,当年你还不是一样的被这些所谓的文学批评家吹捧出来的吗?
而且,畅销的书就一定是好书,就一定是经典的作品吗?张洪量的歌曲,最流行的是《你知道我在等你吗》和《广岛之恋》,但有谁知道他的《祭文》、《有种》等这些作词作曲都胜于前者的好作品呢?郑智化的第一张专辑中的《老幺的故事》是《水手》、《星星点灯》之流无法超越的,但是又多少人知道呢?
不要以为自己的书畅销,就当自己很牛B!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