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于无形之中(原) 转
发起人:复印机  回复数:2   浏览数:1908   最后更新:2006/07/18 14:27:52 by
[楼主] 复印机 2006-07-18 14:12:01
诞生于无形之中(原)

来自美术论坛


任协华

1,当代艺术始终存在在一种过激的状态之中。对于复杂多变的现实而言,也许是太过于偏激了,又也许正好是相得益彰,因此也就始终有一种似乎是不着边际的方式,充满着不和谐的矛盾,尽管这样的不和谐也许正好是当代艺术的魅力所在(当代艺术的魅力,是一种什么样的魅力呢?),但是我依然不能排除的是,艺术本身所具有的诗意,我指的是在过于激烈的状态之中,还依然保留着的“较为宁静的诗意”,它与我们已经习惯了的日常的当代艺术相比,不是更向前了,也不是更好看了——向前的当代艺术和好看的当代艺术似乎已经显示出过剩的意义——而是更自然了、更直接了。这样的时候,我们就需要看一看吴翦的画,为的是来梳理出这份“较为宁静的诗意”,并且可以用来作用于我们疲惫不堪的内心世界,但是我要强调的是,首先是对于吴翦而言,这可以看作是他人生旅途之中的一份意外的礼物,究其原因,乃是在于通过“诗意”所传达出来的气息,经过时间的淘洗之后,已经成为吴翦自身的源泉,因为它不是一种传统意义上的陈旧的活力,所以,吴翦的架上油画的水墨处理方式所带来的气息,有可能使我们重返了一个美好家园的存在,如果这也是一种解读的方式的话,我认为这还算得上是一种较为妥帖的理解。

2,这是一种在表面上看上去张牙舞爪的诗意,除非我们能够回避自身软弱的肌体,否则我们就不能够懂得诗意与张牙舞爪之间的深刻联系。它有可能深刻的指向民众阶层数千年来所拥有的美好理想,夸张、反讽、戏谐、无序、狂野,使吴翦的绘画作品带上了强烈的情感色彩,我时刻在追问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吴翦的手上,绘画成为了现在这样的形态,这是一个疑问,但是并不是一个问题实质的构成,一个关于绘画的疑问,在刹那间变成了巨大的障碍,主要是由我们自身所构成的障碍。

3,这样的画面,处处充斥着暴力、不谐调、哭喊、玩笑,但那是看不见的,我们能够确定的是吴翦在他的作品中并没有提供给我们任何一种可以进行甄别、类比的元素,或者说,吴翦已经提供给我们的是除了绘画以外的其余的所有,比如说,他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放弃世界的视角,然后暗示我们的眼睛去进行徒劳的观看、考察、注视、分析、判断,是的,那的确是你的眼睛所看到的,但是,和吴翦无关。所以,吴翦在他的绘画作品中只做了一件事,他“让你去看”,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我有时候会觉得吴翦是善于进行引诱的高手,他不露声色、简单明了,一如他说话、办事的风格。因此观看吴翦的作品,其效果不亚于观看一出出人意表的风格派戏剧,即不提供线索,也不制造高潮,令我们相当惊讶,这一点,放在当代艺术的巨大的体量中,所拥有的质量,就当然是相当显眼了。

4,但是有一个例外已经开始出现,我们可以将此看作吴翦为我们乏味的生活带来的一点用以将精神唤醒的调味品,就是通过对汉白玉的雕刻、制作而成的几个相关作品上,我们很难用装置这样一个现存的概念来面对这些因为太过于洁白而忽略了昂贵、超值的作品,或者,更为直接的是,我们要面对这样的状况,这是一个作品吗?或者,我们也会更深一步,那么,它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5,如果我们仅仅只能看到尊贵无比的汉白玉用来雕刻而成为垃圾物是一种对比效果的话,那么这样的理解肯定是一种过于简单的理解,或者不如说是一种太过艺术化的理解,我要说的是,汉白玉在这里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它只是一块较为笨重的石头而已,这块笨重的石头在吴翦的作品中失去了自身的重量,并且仿佛已经成为一种暧昧的阴影,和一种说不清的带有功利色彩的消费性产品,而其中真正具有价值的很可能是垃圾物,垃圾物至少给我们提供了一种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证据,来自我们记忆中较为细致、翔实的证据,看:“它们”被我们排除了,同时也说明:“它们”被我们曾经使用过、接纳过、品尝过、触摸过,但是,这些记忆的证据是用汉白玉雕刻制作而成的,并且更为荒诞的是,“汉白玉”企图模仿并强行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为的是用它的失重来替代我们的生活。这是不是在暗示着我们什么呢。如果说这种在失重之后仍然试图进行衔接的努力意味着艺术在当代的普遍形态的话,我们是否愿意在这两者之中以我们自身为桥梁做一次衔接呢,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就要面临一个向自己发问的陷阱:我们能不能做到?而由汉白玉构成的垃圾物,已经通过物质的具体转换(显而易见的造型、恰当的角度、较为纯粹的阴影效果),而成为某种象征,它不仅仅包含了我们所说的“较为宁静的诗意”,而且还包含了我们想要的“纯洁的生活”,然而在事实上,垃圾物却又是不存在的,垃圾物是“我”的反映,但不是事实的反映,事实的反映是,由于吴翦,从而化解了汉白玉,又同时化解了垃圾物,这是一个相互消解的状态。唯一存在的是,一块已经成为精神状态的石头。而又由此,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我们都会在隐隐约约中,由于这样一些作品的存在,而使我们忘记了,似乎还存在着一个隐藏在我们视线之外的人,他肯定不是吴翦——这些作品的创作者,也不可能是我们自己——我们只是观看者,那么,他是谁呢。

6,就象我们在事实上已经看到的那样,吴翦的绘画作品与装置作品在这样的解读下形成了天然的巧合,并且互为映照,一种是无形而清澈的,一种是有形而暧昧浑浊的,一种是黑色的,一种却是纯色的,一种是抽象是难以描绘的,一种又是具体到微观世界,一种是高阔的,远距离的,充满神圣感的,一种却是靠近的、在我们的日常中的,并且是无比琐碎的,这两种状态的同时出现,导致了什么呢,如果是彼此融会的矛盾而不是彼此冲突的矛盾,那么,在此之中,吴翦的作用是什么,是不是在暗示着我们,对于空间的理解以及其生动的质地,必需要依靠与之相应的对称物来加以考察,尽管两种解读的方式是通过不同的时间过程来完成的,或者说,这仅仅是一种在次序上的先后排列,但是难道事实的接点一定要在时间的先后关系上才能得以剖析吗,我以为,巧合就是本质,巧合,就是事实与事件本身固有的状态,虽然作为剖析现实的主要手段,当代艺术没有义务来承担巧合的责任,但是却依然是艺术至关重要的构成部分,因为它是对必然的质疑,也因为质疑是艺术家的基本手段之一,这就是为什么,在无比失重的石头之外,还存在着一种叫做“恰当的生活”一样,以及在有限的画布上,却体现出了“进入最核心区域”的努力一样,艺术自身的疾病,已经通过它自身的运行,获得了治愈。而这恰恰就是吴翦正在向我们提供的第一手的资料,和可行性研究报告。

7,所以,当我们去面对吴翦的作品时,有一个问题就可以被呈现出来,那就是什么是已经进行的而不是搁浅了的当代艺术,而在此之中,我们一方面要承受来自当代的压力,一方面仍要承受关于艺术的困惑,在更多的时候,我们已经看到,在双重的压力下所呈现出来的是极其变异的非艺术形态,所以这个问题的提出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我当然相信我们现在所说的不是什么所谓的“艺术美”或者关于“美的艺术”),因为它不仅包含了我们时代中确实已经被搁置的对于艺术的态度,还涉及了我们对于艺术的理解,甚至还要包含了对时代、当代、艺术此三者关系的重新审视,如果艺术家所创作的作品,不能够使我们的日常生活得到有效的关照,那么这样的艺术是否已经超越了我们所能接受的程度,和所抱有的对艺术的客观的正视,那么我们就要问,为什么并且又是什么样的原因,让我们具有了艺术必需要与现实进行对话的要求,这样的要求又是建立在一个什么样的基础之上呢,扭过头去忘却已经存在的事实不是一种好的选择,更不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因为我们的态度很可能反映着我们自身的进化过程,我深知要做到正视是困难的,因为要克服我们自身的失重(失重也是一种沉重),要克服我们自身的浮夸,还要克服对艺术作品的物质功利的喜好(比如:我喜欢这个作品,比如:它可以欣赏),而这正是吴翦通过他的创作赋予我们的激情,一种不再要求别人也不再刻意自身的激情,这样的激情是会被保留下来的,不仅仅是因为着这份有力把握的激情,更因为在这有力把握之外所凝聚而成的坚强的人格力量,让我们在难以承受的越来越表面的现实中,得以有沉静的一刻,去忘却尘世沸腾的喧嚣,抵达心灵的彼岸,通过对“不无为”状态的横向延伸,吴翦的作品,以一种非常直接的方式,把握了当代现实的重大特征,塑造无形,气势磅礴,同时也是个人之于艺术完整的呈现和洞察,在人格缺损、意义匮乏的今天,尤显其非凡的品格,大象彰显。

8,由此,在诸多的表象之后,我们就可以观察到,对常态的超越与把握,体现了吴翦作品的主要特征。这种特征又可以被视作吴翦艺术作品的魅力所在。而超越常态意味着对日常意志、社会形态、传统思维和世界纹理的深入。一种较之于理解更显深刻的进入。因为它是从现实中来的,而不是从艺术中来的,所以也就更具有立体阅读的质感和可能,而作为一种客观面对艺术的方式,我们也就可以从他的作品中,感悟到那种从沉静的心灵出发,而忘却沉重,给予我们力量的存在,豪放的笔触细腻而体贴,裹夹着凝重的目光,但又却于沉重之外透露出生动而活泼、时而高扬时而委婉的气息,使绘画的张力达到无穷的密度,从而得以馈赠心灵的本质世界,从气息入手,转换而成具体的抽象,和飘逸的锋芒,跨越彼岸,连接他者之眼,率性而发,宛若无声的吟诵,更如同被放大的微观世界,通过对不同的介质、材料、空间的运用,从而具有了确凿无疑的艺术品质,和对物质的心灵意识所产生的追问。不仅仅依赖于用作言说的无形与失重,更源于用作沉默的单纯。

9,这样,我们就可以从已经看到的这些作品中,来辨认出吴翦始终坚持、持续剖析的创作进程,他既能够通过对抽象性质的架上绘画的解构,又能够在取材于特殊载体之后进行日常的符号化结构,而相称的个人视角则是其中平衡的支点,我不是说,对极端的平衡,而是对平易、平凡的平衡。我认为在这一点上他达到的高度正是他所能降沉的低点,他在其中逾越穿行,从而将抽象与日常的映衬打造成为明亮、广阔的世界,因此我也就有理由<
[沙发:1楼] guest 2006-07-18 14:19:19
我k

有必要么。这个艺术家的作品我看过。这个评论员写得这么复杂。真能骗自己。
[板凳:2楼] guest 2006-07-18 14:27:52
[quote]引用第1楼guest2006-07-18 22:19发表的“”:
我k

有必要么。这个艺术家的作品我看过。这个评论员写得这么复杂。真能骗自己。[/quote]


突然听到“评论员”3个字,妈的笑死我了 哈哈哈哈哈哈!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