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米巴巴讲座补遗二(陈界仁、赵静蓉)
发起人:叮叮  回复数:0   浏览数:2458   最后更新:2011/01/02 10:34:43 by 叮叮
[楼主] 叮叮 2011-01-01 00:28:04
霍米巴巴讲座补遗二(陈界仁、赵静蓉)
2010-12-19 15:43:41

转自 豆瓣 新伟的日记


补充一点,主持人许江在下午的讨论会之前说,几位嘉宾之间商量了一下发言顺序,最后决定,按照国际惯例,“女士优先”。一般来说,总归是牌子小、辈分低的演讲者先讲,大牌的在后面压阵。这次也是,何春蕤和赵静蓉女士一位来自台湾、一位资历尚浅,所以相对大牌的赵汀阳最后一个讲(他甚至乘前几位发言的时间画了两幅漫画)。这难道不是一个以“文明规则”掩盖权力不平等的生动例子吗?我不是针对赵先生,而是说,主持人的这种安排,在无意识间,印证了何春蕤女士对文明的批判。

回到讨论的正题,第二位发言嘉宾是赵静蓉。她真诚地提出了许多困惑,包括:什么是后殖民,什么是身份,什么是理论……我的意思不是说不能提问题,而是说,在短短的三十分钟时间提出这么多问题,相当于什么都没有问。霍米在回应时礼貌地说,由于翻译的关系,他没弄清楚赵女士究竟在说什么。

第三位发言人是陈界仁。作为一位视觉艺术家,他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台湾戒严时期政府制作了许多殖民主义色彩的电影,对台湾人民进行教育,但是,他从小生长的这辈人会对这些电影进行不同的解读。这很像本雅明所说的对艺术产品的征用,本雅明说的是在照片上面加标题,而陈界仁则是观众对殖民电影进行反殖民解读。陈界仁指出,电影诞生的那一年,也正是台湾被割让占领的那一年。视觉艺术从一开始就具有暴力性。(这让我联想到周蕾对鲁迅看幻灯片的解读,差不多一样的意思。)霍米赞同陈的意见,他说,无论什么“主义”,在传播过程中,总有一个翻译的过程。而这个“translatibility”,恰恰是“主义”中最重要的因素。

另外一点,陈先生认为戒严时期的台湾相当于美国的干部培训所,而解严则是新自由主义干部的毕业证书。霍米再次赞同了他的意见,他说,台湾当然不直接是美国的殖民地。人们常常指责后殖民主义的夸张之辞是说后殖民主义者把整个第三世界夸大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只有被剥削、被凌辱的份。但实际上,后殖民主义不是这个意思,他们当然没有这么愚蠢或是受害狂。后殖民的意思是说,在第三世界,会存在一个作为中介的middle management(“干部培训所”),通过这个中介,帝国主义在第三世界构造了一套在地的(local)统治机制。


感谢

2010-12-19 15:44:52: 新伟 (我爱豆瓣)
  先写到这里,明天继续……


2010-12-19 15:51:24: 其其实 (怎么又不开心鸟。。)
  恩,等待。明天晚上去美院围观巴巴老爷。。


2010-12-21 18:32:45: 唐韬
  陈界仁说的时候,指出台湾是一个国家,这是错的。


> 我来回应

> 新伟的日记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