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影像.时间影像( 丹尼尔.罗詹的镜子与多重视野)
发起人:叮叮  回复数:6   浏览数:2635   最后更新:2006/02/02 16:26:23 by
[楼主] 叮叮 2006-02-02 16:23:15
运动影像.时间影像 (转自典藏)

丹尼尔.罗詹的镜子与多重视野
文/严华菊

1999年暑假,丹尼尔.罗詹(Daniel Rozin,1961-)开始在学校的工作室内,用电锯把木材切成一个个四平方公分的小木块。将方形木块的正面磨平、反面切成三角锥状后,他在每个木块的后面接上马达、电线,并一一固定在木架上,然后与计算机连接在一起。起初只是几十个木块组成的两、三排木架,只见罗詹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以计算机程序控制这些木块;每当木块转动,就会发出规律的声音,经过他办公室的人莫不对这些转动的木块深感好奇,却都不清楚它们到底有什么用途。在没有任何助手的协助下,罗詹独自制作830块木块,并将它们全部拼接在一起,定置于一个八角型的框架内、挂在墙上,这时,耗时10个月的《木镜》(Wooden Mirror, 1999)才算大功告成。
每当人们匆匆走过《木镜》时,便会被一阵阵雨点般的声音所吸引;一走近它就能看清每个金黄松木的独特纹路,倒退几步后,才发现这个830块木块组成的作品是一面镜子,忠实地反应在它前面走动人物的一举一动。
藏在《木镜》中的小型摄影机捕捉路人影像后,传到摄影机另一端的计算机,并解析成830-byte的录像讯号。罗詹利用自己的计算机程序和现成的计算机软件,不仅将数字影像缩小为35x29像素、原有影像的色彩压缩成灰色调,并依据每个木块本身不同的色泽,调整相对像素的明亮度。计算机软件比较《木镜》与屏幕上的影像后,送出指令、告知马达转动的程度,进而控制木块停留的角度,并利用木块倾斜的阴影,响应每个画素影像的明暗度。因为不是同时改变830片木块,而是比较与前一个图像不同的部分,以修正部分木块的角度;因此,既省下宝贵的计算时间,《木镜》还可以达到每秒钟移动15次的速度,使它产生平顺流畅的动作。
玻璃镜面、机械镜子、软件镜子
罗詹从七年前开始以镜子作为创作主旨。从早期的《画架》(Easel, 1998),可看出他对摄影机与计算机结合所产生不同的视觉角度特别有兴趣。《画架》前的三个色罐,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摄影镜头;当人们拿起画笔挥洒在《画架》的画布上时,画笔揭开的是可能是欣赏者自己、附近走过的人或街景影像,人们可以藉此完成一个不同影像合成的图画。
罗詹并不是一开始就决定用镜子创作;从最初不经意、到现在特别制作与镜子相关的作品,艺术家经过了长时间整理后,「镜子」的表达方式才逐渐浮现出来,并分别呈现于玻璃镜面、机械镜子与软件镜子。镜子不仅是罗詹的媒材、对象,更是表现的模式与主题。不论是被视为邪恶、魔术、迷信的象征,或是作为认识自己、分辨自我与他人差异的工具,镜中的影像总是充满暧昧和多层含义,因此,罗詹并不单纯利用镜子来映照事物,而是赋予它们多重意义。例如:以玻璃镜面制成的《破镜》(Broken Mirror, 2003)虽然响应照镜子的人,它更让散布在镜子对面墙上的图像,重新在《破镜》上组成完整的人像;看似简单的数字输出影像如《Tami, 1998》,则因为观赏的角度,而呈现出两个截然不同的画面,让即使是单纯的数字照片也包含不同的观点;而由计算机程序实时完成的「软件镜面」(Software Mirror),不仅让计算机屏幕变成了镜子,镜中人物也变成如印象派绘画的《二号镜子》(Mirror No.2, 2000),或是由电动玩具中的小精灵圆圈来呈现的《五号镜子》(Mirror No.5, 2001)。
在所有罗詹的镜子中,最受人津津乐道的是大型机械镜子:《木镜》、废弃现成物拼成的《垃圾镜面》(Trash Mirror, 2002)、本身就具有反射功能的银色圆球组成的《闪亮球镜》(Shiny Balls Mir-ror, 2003)之运作方式,它们都是由隐藏其中的摄影机取得人像,再用每个木块、垃圾、圆球来代表像素呈现影像。机械镜面模仿经过的人群,观者开始与自己的影像、身体互动;当面对他的机械镜子时,人们常常对自己的影像变得不太感兴趣,反而更关注于个人在空间内的位置及与身体的关系;简洁、易懂的机械镜面,正是虚拟与现实互动的结果。
曾经在台中国美馆「快感——奥地利电子艺术节25年大展」展出的《垃圾镜面》表面,是500件罗詹收集了自己口袋内的东西,和纽约街头被人丢弃的塑料杯盖与纸杯、磁盘片和光盘片、地铁图与车票、纸片信件、广告卷标等对象。他将压扁、略微修剪过的垃圾放置在正方形的板面上,不规则形状、材质、大小、色彩的现成物,使得《垃圾镜面》的组成分子不再是方正、统一规格的像素,而且因为现成物本身具有的独特光影,让计算机要更精准地计算每个对象倾斜的角度。单独的碎片随着人影而闪动,反应的不仅是个人,更是丢弃物所代表的纽约故事,和杂乱无章的物品的个别意义。
手工、动力机械、数字媒体的结合
我们通常不需要百分之百的讯息,便可以分辨眼前所见的事物,以及在纷扰中找到熟悉的影像。罗詹以木块等对象代表组成图像的像素,让人记起了克罗斯(Chuck Close, 1940-)用不同方格图像绘制成的大型肖像画。就像人们要远看才能辨认既抽象且写实的克罗斯人画像,观赏者需要与罗詹的镜子保持距离,才能分辨出镜中的人影;一旦太靠近它,个人的影像就会变得粗略模糊,但原本看不清的木块、垃圾、圆球细节则越来越清晰。
欣赏罗詹的作品,要试着超越像小孩子看见新玩具一样兴奋的阶段;精巧的手工、作品与观者的互动关系,是人们为他的作品吸引的主因。他的作品多直接了当,欣赏者不用花太多时间就知道如何与它互动。具有工业设计背景的罗詹,特别注重作品细节,不像部分装置艺术常给人未完成的印象。因为纽约大学互动电传学系(NYU-ITP)的训练,他开始以数字媒体创作,试图创造融合欣赏者与数字科技的作品;原本不是程序设计师的罗詹,也在学会计算机程序设计后,发展出自己的软件,并普遍运用在个人的作品中。1999年开始,他的作品在美国、欧洲、以色列、日本、韩国、台湾展出,先后获得奥地利电子艺术节奖、国际设计杂志年度设计奖、克赖斯勒设计奖等奖项。
学业结束后,罗詹获得学校与私人产业赞助,留在系上教学与研究。身兼艺术家、设计师、教育者、研究者的罗詹,从不吝惜让学生使用自创的软件;他并不喜欢教导如何使用计算机软件,而是寄望学生以新媒体、科技作媒介,创新个人的艺术表现。数字艺术家总需要不断学习新技术,才能追得上日新月异的科技;其实,罗詹并不特别在意最新科技,虽然使用数字媒体,人们在他的作品中却几乎看不到计算机。他试图打破计算机的鼠标、键盘等局限和不直接的经验,而利用综合数字科技与人性思考的作品,反映自然与虚拟世界的冲突、紧张的关系,藉以提供观者更大的想象空间。
观赏者是互动艺术的关键,观众尤其是罗詹作品中重要的一环,因为镜面的内容几乎全都来自观众。但在创作阶段,欣赏者的反应并不是罗詹的首要考虑,他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和来自媒材的感触,灵感多来自一般生活的周遭环境,而不是虚拟的世界。简单、直接的镜子,证实了数字互动艺术并不一定是复杂的,欣赏者不用花很多时间研究作品的使用方式,便能感受艺术家的理念。
跨国际的数字影像
国美馆展览结束后,罗詹的《垃圾镜子》直接运到韩国,作为纽约艺廊bitforms在汉城分馆开幕首展的作品之一。2001年成立、位于雀儿喜的「纽约软件艺术画廊」(bitforms)是纽约第一座专门经营数字艺术的艺廊,为了提高数字艺术家的曝光度与介绍最新的艺术形态,艺廊内展出软件艺术、雕塑、装置等结合科技与艺术的创作。bitforms的负责人StevenSacks甚至推出以美金100元代价,来收藏艺术家的不限数量的软件艺术的想法。有鉴于韩国在数字媒体的表现,并寄望与当地制作液晶显示器(LCD)的三星、LG等公司合作,bitforms在汉城的Mue百货公司设立分馆,并于2005年9月30日正式开幕。
Mue的负责人郑在凤(Chung Jae-Bong)是在汉城的W华克山庄酒店(W Seoul Walkerhill Hotel),看见罗詹的6x12英尺、由1500片木块组成的《木镜》后,想在自己的百货公司内陈列数字艺术。随着数字艺术逐渐成为公共空间内与人互动的媒介,总共制作了六件《木镜》,最近分别被西班牙博物馆、美国的Sprint、Radio Shack等公司收购,对类似罗詹作品的需求似乎也有增加的趋势。
bitforms汉城分馆开幕同时,纽约的bitforms推出罗詹的第二个个展。这个展览首次将不同主题、媒材的镜子摆在一起,让人们有机会比较艺术家不同的创作成果,其中包括有近两年来罗詹制作的机械镜子、玻璃镜子与四件软件镜子。纽约个展结束后,同样的作品将运到bitforms的汉城分馆,准备2006年1月的罗詹个人展。
一进入雀儿喜的bitforms艺廊,便看见白色空间内,一个由34片十英呎长的镜子组成的《自我中心的镜子》(Self Centered Mirror, 2001)。由于每片镜面只有一英尺宽,使得《自我中心的镜子》虽然占据整片墙面,却不像一般能够反射整个环境的镜子,而只单单地反映站在前面的欣赏者;当人们越靠近它,更只能看见镜中重复了17次的自己,而且每个影像都好似在追随你似的。狭窄的单片镜子、只能响应个人的《自我中心的镜子》,充分显示镜子所表的自恋意涵。
《自我中心的镜子》左边的《圈镜》(Circles Mirror, 2005),延续了罗詹的机械镜子之制作与互动原理,也是所有机械镜子中最安静的作品。纯白的空间内,站在光滑地面上、静止的《圈镜》让人感到些许畏惧,只有当你靠近它时,它才慢慢开始转动。《圈镜》的表面迭上了900个护贝胶膜保护成的圆形薄片,上面共有12种罗詹设计的几何图案,这也是艺术家首次在作品中使用自己创作的计算机图案。将呈扇状展开的黑白与彩色图案的圆盘依序钉在镜面上,每当有人接近《圈镜》时,随着圆盘转动,圆圈表面的图形便开始转变成不同程度的灰色阶,而逐渐呈现出欣赏者的身影,并同时发出规律的机械运转声。
运动影像.时间影像
bitforms的罗詹个展还包括四个软件镜子。艺廊墙上的四个液晶显示器,分别放置在罗詹用塑料玻璃制作的圆形框架内。LCD下方装有小型摄影机,用以猎取LCD前的影像,并透过罗詹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后,将影像转换成模糊、抽象画般的图像,呈现于LCD上。相对于数字媒体常标榜的「实时回馈」
[沙发:1楼] 叮叮 2006-02-02 16:23:54
Daniel Rozin 《画架》。 (纽约软件艺术画廊(bitforms)
[板凳:2楼] 叮叮 2006-02-02 16:24:24
Daniel Rozin将设计的计算机图案拼构成《圈镜》。 (纽约软件艺术画廊(bitforms))
[地板:3楼] 叮叮 2006-02-02 16:24:52
Daniel Rozin 《破镜》。 (纽约软件艺术画廊(bitforms))
[4楼] 叮叮 2006-02-02 16:25:17
Daniel Rozin 《木镜》。 (纽约软件艺术画廊(bitforms))
[5楼] 叮叮 2006-02-02 16:25:55
Daniel Rozin 《垃圾镜面》和细节。 (纽约软件艺术画廊(bitforms))
[6楼] 叮叮 2006-02-02 16:26:23
Daniel Rozin 《垃圾镜面》和细节。1 (纽约软件艺术画廊(bitforms))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