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文博会,不是为了给领导杜撰华丽的报表
发起人:深圳艺术网  回复数:0   浏览数:2048   最后更新:2011/05/17 01:22:48 by 深圳艺术网
[楼主] 深圳艺术网 2011-05-17 01:22:48
反思文博会,不是为了给领导杜撰华丽的报表  时间:2011-5-17 0:29:30 作者:深圳文艺网 来源:深圳文艺网  .........................................................................................................................................................
 

 

     文化产业的前提是文化,当然,低端的产业也可以说是文化产业。但是我们推崇和倡导的应该是那些具有时代导向性与文化创造性的文化。在谈文化产业的问题时,我首先要问:文化产业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是为了让我们这一代人有文化担当,在传承历史文明、发现与创造新可能性的社会责任感与文化使命感,还是为了校尽脑汁地给上一级领导写一份华丽的报表,给媒体交一些超现实的数据。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交给国家、交给历史的报表是什么?

        这几天陆续有一些外地人来深圳艺术创作库参观,他们看到60来位优秀的艺术家作品时,他们都很惊讶,说深圳居然有这股能代表深圳精神的艺术力量在文博会之外。艺术家们也表示,深圳是全国文化产业的先行着,大家非常热爱深圳这样一座城市。希望文博会通过这些问题能承载起来,包容起来,使深圳的政府部门、机构、个体能有机地联系起来,为复兴深圳精神而形成一种活力。

        一个已经举办过7年的展会,书画馆一开始就应该具备基本的专业领域品牌的战略,国际化艺术展览的眼光以及能体现深圳精神的一块文化实验田。   

        后来官方数据又显示,四天的文博会以1245.49千亿的成交额落幕,客观来说,已举办了7届的文博会无论是在规模还是影响力上都值得称赞。但笔者以为,盛名之外,除了赞歌,或许更应该思考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或许会对这个展会更有意义。  少点数字,多点实效
  本届展会开幕前,组委会就预测成交将超过1000亿元,这一说法也引起一些质疑,开幕前预报是否有“被成交”的嫌疑。与其纠缠于数据的增长,不如把目光放在成长实效上,若干年后来检阅一下,看有多少项目,多少成果诞生在这个平台上。
  少点运动,多点长效
  深圳市民都有经验,每年一到5月,到处是文博会宣传,展会一结束,一切又归于平静。如果从产业长远发展的角度看,能否少点运动式的动员,多一些长效的机制和办法?
  少点场面,多点内容
  每年文博会,无论是主会场还是分会场,场面无不隆重热烈。主会场的展台,争奇斗艳,无不穷尽心思,耗尽资本。四天展会一过,大多成为建筑垃圾。国际上专业的展会,很少会在展位上花费多少,更多精力是用在在产品、项目本身的展示和推介上,展台的豪华和展会取得的实效并不成正比,文博会不应成为场面上的竞赛。
  少点“圈地”,多点创意
  40个分会场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文博会对这个城市各区域文化产业的示范和拉动,但在另一个层面,分会场水平参差不齐,也有一些分会场不过是地产商批了文化的外衣从事另一种形式的“圈地”运动,未必完全与文化相干。文博会要上水平,上台阶,不妨少些“圈地”,多点创意。
  少点锦上添花,多点雪中送炭
  文博会上展台最豪华、人气最旺的都是有钱的主,在某种程度上,它们的参展“秀”的成分高过交易的成分,对展会更多的是起充门面的“锦上添花”作用。而真正需要寻求交易平台、交易机会的企业都淹没在豪华展台背后,无人关注,更多的企业或许交不起参展费。作为承担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平台重任的文博会,应该从全局出发,关注一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中小型文化企业,少些锦上添花,多些雪中送炭。
  少点政府因素,多点市场关注
  历届展会,最热闹噪音最大的都是政府展台,算上政府和国有企业,占的参展面积应该在70%以上。政府重视固然是好事,政府固然也需要推介自身的文化项目,展示文化成果。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到,为什么在这个产业中最有活力的民营文化企业参与得少,是否和我们过于重视“政府”,缺少对“市场”的关注和重视有关。文化产业要繁荣,政府固然需要重视,但更不应该忽视市场的因素。
  少点杂烩,多点专业
  文博会强调自身是一个“综合性展会”,即使是在某单一“专业馆”内,也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大杂烩”的嫌疑。纵观国际知名展会,无不是以专业而著称,只有专业化的发展道路才是可持续的。
  少点外围,多点核心
  直到本届展会,展会中的家具、珠宝等等文化产业外围层的产品依然层出不穷。这有损一个“国际化”、“专业化”展会形象。文化产业的核心层是内容产品,无论是摆在里面展示的还是报道出来的产生交易的,文化产业核心层的东西还是太少了。
  少点浮躁,多点沉淀
  文化产业有其特殊性,自从文博会从首届的两年一届变成一年一届后,每年一届的展示对许多政府和参展单位来说或许更多是一种任务或者秀场。没有沉淀,没有积累,就不可能有好的产品,而没有好的产品就不会有产业的发展。组织者不应把展会单纯当成一个商业展会,少点卖展位的心思,多点培育、扶持的措施或许更有利产业的发展。少点瑕疵,多点用心。
  举办一届如此规模的展会,中间出现一些错漏或遗憾是难免,但作为一个举办了7届的展会,依然有不少老问题没有解决。对外的宣传品印刷出差错,展馆噪音难控制,展虫霸占豪华的政府展台卖香水、皮带,这些问题似乎每届展会都有,但都解决不了。也许不是展虫太狡猾,而是组织者缺少举措。组织者可以多点用心,在追求“国际化”的同时,把这些小问题、老问题切实解决好。
附:
第一届文博会闭幕,组委会临时取消公布成交额数字,并将已发至媒体记者手中的通报材料紧急收回。
第二届文博会闭幕,总成交额超过100亿元
第三届文博会闭幕,成交额达467亿元人民币
第四届文博会闭幕,总成交额635亿多元
第五届深圳文博会圆满闭幕,总成交额达877.62亿元
第六届深圳文博会圆满闭幕,总成交额达1088.56亿元
第七届文博会闭幕,总成交额达1245.49亿元

深圳艺术网\深圳艺术创库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