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弓在威尼斯测试自己的作品
发起人:老金  回复数:48   浏览数:5003   最后更新:2011/05/02 00:00:00 by guest
[楼主] 老金 2011-05-02 00:00:00
原弓从威尼斯发来了一些作品现场测试的图片,我想他是希望我来帮他传到网上来。原弓的作品究竟怎样?网上已经有许多声音。我觉得作品能搞到原弓这样烂的程度,能为国家馆在国际上丢些脸面,这在今天的情形下,也是不易的。原弓集商人与艺人、学者与不学无术于一身,在今天这样的活宝也着实难寻。下面是原弓从现场发来的图片,望大家开怀拍砖,聊以一乐。










2011年5月21日至5月24日,第五十四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艺术家原弓与策展人彭锋、意大利专家、威尼斯大学著名批评家、著名媒体人珍妮佛。








2011年5月24日,艺术家原弓在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室内外的工作照。










2011年5月24日,艺术家原弓的《空香6000立方——大于6000立方》作品测试中。
[沙发:1楼] guest 2011-05-28 18:34:32
展示早期的蒸汽机吗?
[板凳:2楼] guest 2011-05-29 00:55:21
决裂铁
[地板:3楼] guest 2011-05-29 01:13:15

史上最傻比的作品
[4楼] guest 2011-05-29 01:49:53
羡慕妒忌狠
[5楼] guest 2011-05-29 01:54:22
我今天才知道搞威尼斯中国国家馆展览,要给中展公司的500万,是原弓出的。原弓钱为了参展忒傻b, 不过中展公司也它马太黑了,
[6楼] guest 2011-05-29 02:47:08

没有最傻,只有更傻!
[7楼] guest 2011-05-29 09:48:46

支持原弓,越乱越好,希望原弓在威尼斯载誉而归~据说在欧洲用钱买名誉比国内便宜
[8楼] guest 2011-05-29 09:55:25



靠~这张照片太给力了~装比的要向原弓哥学习
[9楼] guest 2011-05-29 11:54:10
EVERYBODY 都快来装逼啦
[10楼] guest 2011-05-29 11:55:20
8楼这张照片以后用作简历
[11楼] guest 2011-05-29 12:14:45
员工像个保镖~~~~
[12楼] guest 2011-05-29 13:25:28

[quote]引用第8楼guest于2011-5-29 9:55:25发表的:



靠~这张照片太给力了~装比的要向原弓哥学习...[/quote]

保镖哥
[13楼] guest 2011-05-29 17:25:48
哈哈哈哈,以为事情做复杂了就是真艺术了。员工挺可怜的不知道和些什么人学的艺术。
[14楼] guest 2011-05-29 21:34:56

整个一煞笔
[15楼] guest 2011-05-30 04:24:42
金峰不厚道,其实是自己想去没去成吧
[16楼] guest 2011-05-30 09:21:24

原弓的作品与中国馆的其他作品比较起来,就算不错了,顶原弓
[17楼] guest 2011-05-30 16:58:26
作品烂也是种风格,更要烂的皆大欢喜
[18楼] guest 2011-05-30 17:24:46
16楼的说的比较克实,金锋语言好酸啊!
[19楼] guest 2011-05-30 18:48:03
楼主麻烦你跳出来给讲解下作品的创作理念和意图?几张烟雾弥漫的照片看瞎了我家几双狗眼也看不出是什么东西
[20楼] 老金 2011-05-30 20:14:17
这是原弓今天发过来的图片,室内部分




























[21楼] 老金 2011-05-30 20:18:42
室外部分的图片














[22楼] 老金 2011-05-30 20:23:09



威尼斯双年展官方唯一指定地图

意大利VOGUE
[23楼] 老金 2011-05-30 20:37:51
原弓作品《空香6000立方——大于6000立方》在安装及实施过程当中,因其作品材料运用的独特性和前卫性,已引起本次双年展众多批评家、策展人、各国艺术家的广泛关注。










































[24楼] guest 2011-05-30 20:44:23
老金为哥们充当推手啦~吐~
[25楼] guest 2011-05-30 21:00:00
作品效果不错,超过预想。下面的接着骂。。。。。
[26楼] guest 2011-05-30 21:44:00
还是没看懂啊 老金完全就是发水贴 就看到一堆白晃晃的烟雾,这是什么东西?难道就是传说中的杀妻?填充在6000立方的空间里当然要往外冒啦,于是就狂冒大于6000立方的傻气?墙上那些字是什么?楼主别光发帖发图也说两句人话好不好?
[27楼] guest 2011-05-31 15:07:27
老金边发边哭:为什么不是我,我就穷点,胆小点,所以没去成。
[28楼] guest 2011-05-31 15:14:21
羡慕 嫉妒 恨
[29楼] guest 2011-05-31 23:39:41
钱吗币真是万能?!
[30楼] guest 2011-06-01 16:58:55

[quote]引用第29楼guest于2011-5-31 23:39:42发表的:
钱吗币真是万能!...[/quote]

欢迎原工载誉归来!
[31楼] 老金 2011-06-01 22:10:51




第五十四届威尼斯双年展威尼斯新闻官方网站5月31号:
中国馆原弓的作品“空香6000立方——大于6000立方”,让人有如梦如幻的感觉,是历届威尼斯双年展前所未有的!
[32楼] 老金 2011-06-01 22:12:19
【第一篇】创意就是力量

陈 默


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在没完没了的猜疑、争议、声讨中,在有关部门、策展人及参展艺术家的艰辛劳作中,即将揭开谜面。今天是5月31日,本届双年展的主题馆、一些国家馆、中国国家馆,现场作品布置都已基本到位,只等6月2日下午3点正式开幕。

威尼斯双年展的正式展区分作主题馆展区和国家馆展区两大区域。主题馆占据十分庞大深长的展示空间,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在这个区域里,另有意大利、中国以及南美阿根廷、智利等少数几个国家,得以在堪称黄金地段建馆。说实话,中国国家馆除了面积偏小、空间结构偏怪之外,位置的优越性,多少能够弥补一些缺陷。

本届中国国家馆策展人彭锋,开出的主题是“弥漫”,取义东方传统文化的“5味5行”,而5位艺术家分别以香、酒、药、茶、荷之5味构思设计作品,希望“弥漫”而出的中国味,成为威尼斯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们挥之不去的东方情结。作品分别是潘公凯《融》、原弓《空香》、杨茂源《器》、梁远伟《我请求:雨》、蔡志松《浮云》。策展人及5位参展艺术家,将在本届双年展上迎来一场大考。

但是,中国国家馆的空间问题,却是困扰历届策展人的现实难题。这是一个废弃的油库,从门口到内空间,排列着几十个或方或圆的硕大油桶。虽说是“废弃”,但不知何种原因,油桶占据大量空间不能移动,艺术作品呈现也只能与油桶“共存”。加之场外花园空间与意大利馆毗邻,几件并无新意的意方户外大型作品,对中方空间形成极大的视觉干扰,可谓内外交困。

原弓的作品“空香”,很好地化解了上述难题。在他最初提交给中国馆学术委员会的方案,是通过大型雾化工具,让威尼斯圣马可广场“消失”一秒钟,方案虽在国内深得好评,却被威尼斯官方否定。目前的方案只能退而求次:集中力量解决中国馆内外空间的诸多视觉矛盾,通过掺和香料的高压雾气在内外场域的徐徐释放,矛盾与问题渐次化解,生动、诡异、出彩。

作品“空香”携有副标题:“6000M3大于6000M3”,取意中国馆地平面积乘以高度,约6000立方米,加之户外空间数千立方米之“体积”,雾化的香气弥漫其间,恍若仙境,扑朔迷离。作者以隐藏、充满、消失、安全四个要素,将作品的内质与外延达至临界气和,张弛有度,富有弹性,同时也强化和丰富了四位同仁的作品效果。如是,这两日中国馆尚未开幕便门庭若市,便也有了合理的解释。有理由期待,开幕式将给大家带来的惊喜。

2011年5月31日于威尼斯
[33楼] 老金 2011-06-01 22:21:38
原弓海外来电,兴奋极了,他在处女花园的作品面积是10x10米,他说已经有藏家在洽谈收藏事宜,有德国的,也有犹太收藏家的。原弓的出售是每平方米要远远超过上海的房价,原弓的开价是20万人民币/每平方米。
在这里我只能说,希望原弓用纯粹商人的智商,为中国国家馆在学术之外争取最大利益,给大家的茶后饭余带来些谈资。
[34楼] guest 2011-06-01 22:33:01

很好的八卦,顶员工
[35楼] guest 2011-06-02 12:44:46

[quote]引用第33楼老金于2011-6-1 22:21:38发表的:
原弓海外来电,兴奋极了,他在处女花园的作品面积是10x10米,他说已经有藏家在洽谈收藏事宜,有德国的,也有犹太收藏家的。原弓的出售是每平方米要远远超过上海的房价,原弓的开价是20万人民币/每平方米。
在这里我只能说...[/quote]
靠~~商人就是不一样啊!!!
[36楼] guest 2011-06-03 18:00:24

[quote]引用第29楼guest于2011-5-31 23:39:42发表的:
钱吗币真是万能!...[/quote]

毫无疑问!绝对毫无疑问!

[37楼] guest 2011-06-03 21:26:11
第二篇】现场就是力量

陈 默





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在有惊无险中于6月2日下午3时正式开幕。亮相的嘉宾有:文化部外联局副局长项晓伟、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诸迪、中国对外展览公司副总经理阎东、本届双年展总策划人比奇·邱瑞格、中国馆策展人彭锋,参展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参展艺术家原弓、杨茂源、蔡志松、梁远伟,以及嘉宾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徐冰、喜马拉雅美术馆副馆长王纯杰,批评家陈默、马钦中,旅法导演郭卿,澳门馆策展人吴方洲,艺术家席建军、蔡园,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几十家媒体和各国艺术家、观众数百人,在中国馆门前的草地上,在浓溢的“香雾”中,拉开了“中国味”面纱。

一面是杯觥交错,欢声笑语,一面是“香雾”弥漫,云山雾罩,所有来宾及观众,在越来越厚重的雾气中渐渐“消失”,又渐次隐现,好一派“阴阳怪气”华夏神韵。在此时,所有在场的老外们,才真正领略了什么叫“东方文化”,什么叫“中国功夫”,什么叫“中国制造”。用“气”控制了全场的大地气雾装置《空香》作者原弓,成了各国媒体、策展人、收藏家追逐的明星,与他热情交流的各国艺术家接踵而至,欲高价购买其创意和作品者不乏其人,可以肯定,他的“好戏”还在后面。现场是判断一个展览质量的试金石,现场的活力是不容亵渎的,正所谓:现场就是力量。

展览既有开幕日,也必有关门时。在国家馆热闹开幕之后,我们有的是时间来梳理一下中国国家馆面临的种种问题:一是场地的临时性、租借性以及空间位置的狭小、不合理性,决定了这是一个充满悬疑的场馆,我们这个有经济实力的新兴大国,是不是还要届复一届地在如此有点寒酸的空间里将国家馆进行到底?二是相比较其它国家馆,大多有花巨资投建的专业性、当代性空间,我们的投入实在太小,甚至远不如香港地区馆。三是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有自己的代表国家形象和经济实力的独立场馆?双年展既是艺术界的盛会,也是国家文化形象比拼的国际舞台,一个国家的文化形象应该与GDP成正比关系,而不是偏离错位。衷心希望,我们的国家馆有着强势的未来。

2011年6月3日于威尼斯丽都岛
[38楼] guest 2011-06-03 22:38:33
若干年展馆里放烟雾就被人做过数回了,不胜枚举。
[39楼] guest 2011-06-04 00:03:10

[quote]引用第38楼guest于2011-6-3 22:38:34发表的:
若干年展馆里放烟雾就被人做过数回了,不胜枚举。...[/quote]

玩的就是重复,看重复的实际效果,现在的区别实际上就是那么一点点啦
[40楼] guest 2011-06-04 06:27:14
威尼斯创意大赛....
[41楼] guest 2011-06-04 22:20:35
【第三篇】传播就是力量

陈 默




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在继包括中国国家馆在内的多个国家馆相继开幕后,重头戏的主题馆将于今天下午正式开幕,同时也将宣布本届双年展的获奖名单。在此前的几天,包括主题馆在内的的很多场馆,事实上已经在接纳数量很大的急不可耐的业内人士及一些观众。我有幸借工作之便,顺带浏览了大多重要场馆,兹感想如下:

主题馆:顾名思义指历届双年展的主策展人的核心展示空间。这是一座在威尼斯历史上有记载的著名大型弹药库,今虽已废弃,但古为今用,被历届双年展钦定为主题馆恒定空间。在(根据目测)高度数十米面积达数万平米的犹如一列巨型火车的长方体空间里,展示着被策展人选定的来自世界各国优秀艺术家的各类作品,主题“启迪”,当然是“架下”占主导。但几乎没争议,宋冬的大型现成品装置作品被人看好,不仅仅是因为该作品被放置在正门入口空间格外抢眼,也不仅仅是他使用了中国社会学和民俗学元素。

国家馆:中国馆由于原弓作品之“香雾”的强大张力,迷倒看客无数,好评如潮,在意料之中;英国馆有些装神弄鬼,搞个不伦不类的“安检”,迫使众多看客排数百米长龙,作品普通却瞎折腾;意大利馆是西方版的“潘家园”,上百人的数百件作品,如仓储般堆积码放,恐怖;法国馆现代工业气息强劲,图像传送带在密集的管架中穿梭,与观众人流混合成趣,不错;美国馆门前一辆颠覆的重型现役坦克,空转的履带上联动飞转的跑步机和飞跑的运动员,声音巨大,视听觉刺激强烈。德国馆宛若教堂,虽内置仿真奇高,却在四面八方的多个圣像位置被镶嵌入观念影像视频,怪诞突兀。

其它馆:香港馆已在同一空间做过几届,特区政府重视当代艺术,划拨资金也堪称慷慨。但策划不当,选题择材不精,混乱无序,效果差强人意。与之相邻的澳门馆,也在同一空间做过几届,空间虽不大,但计划有方,玲珑可爱。由王林策划上海奥赛画廊主办的《“碎裂的文化=今天的人”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展》,也是本届威尼斯双年展的平行展,展区在当地的艺术院校内,艺术家何工、王承云、师进滇、高炀、冯锋、马晗、刘国夫、王小松等带来了各自的强势作品,观者人头攒动,东西方文化交融,其乐无穷。

在世界经济文化全球化时代,人们的价值观念随着时代背景的快速演变不断更新着,当代艺术的同步推进也是历史必然。通过跨文化、跨媒介交流,通过各种媒体的广泛高速传播,当代艺术的传播力量有增无减,正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在传播中我们善待现实,在传播中我们笑看秋月春风潮起潮落… …

2011年6月4日于威尼斯丽都岛
[42楼] guest 2011-06-06 02:45:37
我尽然看完了这个帖子。。。
酸啊 酸的不得了
[43楼] 艺术鸡巴 2011-06-06 03:02:22
果断的看完了, 总结 我国在国际上诞生了最新最牛史无前例的“装B之神”!B神-原老爷!!!!!!!
[44楼] guest 2011-06-06 11:01:21

小人成功是集权社会的一个规律

作者:小草(萧曹)




小人现象在中国已经存在几千年了,几千年的历史中,小人尽管受到上至教育家思想家的批判,下至普通百姓的谴责,但它还是能够经常站在政治舞台、生活舞台的中央,依仗权势,呼风唤雨,兴风作浪;颠倒黑白,指鹿为马,浑水摸鱼。孔子曾经感叹“小人难养”,“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其实,2千多年的文明史比的就是谁流氓,文明的、先进的经常被野蛮的、落后的打败,最典型的是蒙古人和女真人征服汉民族建立起来的宋王朝和明王朝,至清王朝后期,昔日那些连进贡资格都没有的蛮夷小国也有力量迫使中国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社会历来崇尚“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不在乎有没有公平正义,反正“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有枪便是草头王”,谁官大谁就有真理,老百姓也是听官大的,对应的是以《三国》、《水浒》为代表的江湖文化和厚黑理论。有名利权势,就会有不择手段、以攫取名利权势为目标的小人存在,这是不同社会所共有的,然而,只有权力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权力的传递是由少数人说了算的社会,小人现象才可能成为人人都要适应的社会现实、小人得势、小人猖獗才是不可避免的。

生活在小人辈出的社会,天天与小人打交道,难免不沾染小人的习气。要想不做小人,又不受小人的欺负,除了明白什么是小人,什么是小人行为之外,需要对滋生小人的社会现象做一番研究。秦佳先生编著的《离了小人难成戏》一书,给我们研究小人和小人行为提供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全书分为4章:第1章,小人成功是一个规律;第2章,研究小人成功很有必要;第3章,小人为什么会成功;第4章,小人是如何成功的。全书几乎用了3/4之多的篇幅完整地讲述了20多个小人成功的故事来说明问题,分析小人成功的外部因素和内在原因。

不知道是因为故事讲得太多偏离了主题,还是因为书的正式出版受到了限制,应该取名叫《小人成功定律》的书,取了个《离了小人难成戏》的名。我以为取了“离了小人难成戏”的名要说明的问题应该是谁离了小人难成戏,谁需要小人一起唱戏,分析的重点应该是小人唱戏的外部原因,而不是小人成功的主观原因。因为在不同的地方即使是同样的小人,唱戏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打工皇帝唐骏造假的事情被揭露出来以后,他还敢大言不惭地说有本事骗倒所有的人就是成功,还有大学敢请他去给大学生做励志报告《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而德国国防部长古滕贝格(他后面勇于担当的行为说明他不是小人)2006年的博士论文涉嫌抄袭被披露后,不仅公开认错宣布辞去国防部长的职务,还被大学取消了博士头衔。至于外部原因,秦佳先生说,“伟大的时代,就是大家不把小人放在眼里的时代,小人不易成功的时代。”但秦佳先生没有告诉我们,什么时代才是伟大的时代,为什么要造就一个小人不能成功的时代?以及怎样造就一个小人不能成功的时代?

与小人打交道免不了吃亏,以至于人们看到小人避而远之,然而在集权社会小人容易成功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成功后的小人在人们的眼里不再是小人,会受到追捧和仰慕,原先下三滥的手段也会被抹上“智慧”的光泽。撇开外部原因不谈,小人为什么容易成功?秦佳先生说,这是因为:“小人对目标的执着专一,小人对在为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的失败、挫折不气馁、不退却;小人轻装前进,没有道德包袱;小人的出身决定了他们奋斗的顽强性,对生存环境有惊人的适应力和生命力。”这段话说得虽然不十分明确,却包含了小人之所以可以被界定为小人的基本标准,是不是小人是以人格良心来划分的。

第1 ,小人几乎没有一个是笨蛋,他们对时机机遇的判断、对周围环境的认知和适应、对外部人际关系的感觉,比常人有更敏锐的反应。他们一般不愿意谋事而乐于谋人,通过打倒一个人取而代之或攀附一个人找到新的起点改变自己的地位。通过行贿、逢迎、讨好、恭顺等方法获取上司的好感。只要有一条缝,他们就能扒开一扇门,哪怕只能吸到一口血,即使打断他们的脊梁骨,他们也会在所不惜。

第2 ,小人没有立场,没有主见,没有对错。他们相信“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不为己天地诛”,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他们依附于权力,有奶便是娘,哪里钱多往哪里钻,哪边权大往哪边靠。有时,他们也会念叨些“主义”、“思想”、“理论”,但那是用来吓唬别人的,他们根本就不相信,也不懂。只要风向一变,他们马上就会转过头来否定他们先前说过的那些“主义”、“思想”和“理论”,即使是当众扇自己嘴巴也不会犹豫。面对权力比他们大的人,他们是一条狗,摇头摆尾,阿谀奉承。面对权力比他们小的人,他们是一群狼,恨不得把所有下属的肉连皮带骨头一起吞吃了。

第3 ,小人没有信仰,没有道德底线,不知廉耻。以荥阳战役为例,项羽拿出了自认为必胜的杀手锏,把先前俘虏的刘邦父亲太公和妻子吕稚推到军前,威胁说如果刘邦不答应和平就要把2人剁成肉酱。当时的形势若是反过来,为了抢救父亲和妻子项羽一定会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去冒险的;可刘邦不是,竟然答复说:要杀要剐随你的便,如果你杀了他们,别忘了分一碗肉给我吃吃......事实上刘邦曾经也会这么干的,彭城战役大败后为了自己逃命加快车速减轻负荷,他把自己的亲生儿子从马车上推了下去。

第4 ,小人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不遵守游戏规则,不按常规出牌,擅长搞阴谋诡计。这里的游戏规则当然包括法律。战争尽管是政治的最高形式,但战争也是有游戏规则的。比如不伤及无辜,不使用细菌等生化武器,不屠杀和平使者和已经放下武器的俘虏,战败国承担战争赔偿等。暗杀、飞行暴动、恐怖活动、兵不厌诈即使达到了预期目的也是不合法的。小人常常会做出一些令常人难以想象的事情。比如说袁绍兵力70万、曹操兵力7万,由于小人逢纪、郭图的调唆,致使袁绍在官渡之战中惨败。袁世凯是在帝党和后党斗争中“应运而生”的小人,先是表示坚决拥护光绪,当光绪召他带兵进京保护新政时,他却偷偷地潜回天津向荣禄告密,以致西太后迅速采取行动囚禁光绪,轰轰烈烈的“百日维新”归于失败。

我在秦佳先生“小人成功定律”的前面加上了前置词“集权社会”,是因为我认为离开了集权社会小人是不会成功的,即使是投机取巧暂时取得了成功也是不能长久的。理由是:

1 ,民主社会不存在一个至高无上的皇权,社会不需要通过皇权和各种社会关系来谋求自己合法的权益,人人平等的社会制度保证了每个人享有“4大自由”,不存在“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社会基础。公开透明的议会制度、审计制度制约了企图通过徇私舞弊谋取升迁和好处的地下通道,使当官的不能为自己谋取额外的好处。

2 ,诚信是社会运作的基本原则,对契约的尊重、对真知的固守,贯穿于日常生活、商界、学界以及思想等一切社会生活领域。比如!克林顿和莱温斯基的事曾经闹得沸沸扬扬,其核心问题是克林顿在说谎,说谎触犯了社会的道德底线,可以迫使一个总统下台。

3 ,宗教信仰和社会共有的价值观(普世价值),保证了社会的和谐有序。坑蒙拐骗,弄虚作假,强词夺理,崇尚暴力不仅会受到社会的谴责,也会受到自己良心的责备。

4 ,在民主社会正义比成功会得到更多的尊重。绝大多数人不会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成功。比如美国南北战争时,南方军面临失败,军官中有人提议将南方军化整为零分散到老百姓家里,然后进入山区打游击。南军最高统帅罗伯特·李将军不同意。他说:“战争是军人的职业,我们要是这样做,等于把战争的责任推给了无辜的老百姓。我虽然算不上一个优秀的军人,但我绝不会同意这样做,如果能用自己的生命换来南方老百姓的安宁,我宁可作为战犯被处死。”

小人是不会承认自己是小人的,特别是有了钱和权的小人还会骂别人是小人。当我们无法离开集权社会,又不得不与小人打交道,怎么办呢?网友【最神奇的心理学】给我们提出了以下几条忠告:

1 ,不要和小人有深入交往(能避开尽量避开);2 ,没有十足的把握,不要轻率地揭发和攻击小人(只有比小人更小人,才能斗得过小人);3 ,和小人说话要加倍小心,涉及个人隐私、对他人的抱怨和指责千万不要对小人说;4 ,不要试图和小人理论(这条很重要,小人是没有理论的);5 ,坚决避免与小人有任何经济上的往来;6 ,最好不要让小人知道你已经认识到他是小人(可参考文中作者判断小人的4条标准)。7 ,(这条是作者加的)不要自寻烦恼谋求集权社会不让小人成功的办法。
[45楼] guest 2011-06-06 12:14:14
关于“弥漫”的三个关键字释义
马钦忠

原弓于2011年参加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空香6000 m3——大于6000 m3》是一件颇有意思的作品,似乎是中国馆之“主题”的直接释义。我特意挑出3对词语加以诠释。

1, 中国馆的“寒酸”与“充满”

在古老的水城威尼斯以步行作为城市空间尺度,当代人会明显感到不适应。虽然本岛可谓弹丸之地,但对习惯于以现代交通工具代步的我辈,奔波于各地看展览真可谓是辛苦之极。每晚回到住处,双腿发酸,两脚麻木。但纵观整个展览,最鲜明的感受一是主题展,一级国际潮流,装置、影像、图片占主要地位。国际大牌明星邀约展品散布主题馆周边。二是国家馆第一、第二、第三世界的划分对比鲜明。第一世界,豪华奢侈,作品单纯直接,第二世界拼命向第一世界看齐,不论是民族风格还是地域问题,坚持用“西方主流”诠释其精神内涵。第三世界是既努力向第一世界看齐,又颇情不自禁白言语。三是商业气氛浓郁。国内政府官员每每大谈“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应以威尼斯双年展为范例,看看意大利人是如何巧妙处理艺术与商业关系,艺术即商业之道的辩证关系。

我为此陈述,目的在于说中国馆,其鲜明特点就是“寒酸”,6000 m3的空间多为油罐之“文物”所占据,展览之“空间”倒成了“见缝插针”的补充物。此之“国家馆”在我所看之30余国家馆中最为狭小,与我泱泱5000年文化古国实难沾边,还与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惊世骇俗地不相称,与老牌“帝国主义”之英美法德自然难以相提并论,与新科晋升之资本主义富人行列韩国、巴西之类也不可伯仲。

幸好,有原弓这件“空香6000 m3”,作品与水雾携带香雾渐渐充满空间,渐渐让置身其中的人、物、展品消逝殆尽。白如香雾。空如幽谷。咫尺无涯。我们因为“空香”而选择了这个被墨索里尼时代的油罐占据了大部分空间的场所。我们因为“空香”而杜绝了关于“寒酸”的国家馆的解释。

我们因此脸上有了更多的“面子”。

2, 东方精神与空间之“空”

“空香6000 m3”还有更有趣释义。所谓“东方精神”是什么呢?原弓的这件作品可备一说。“空香之空”乃空无一物,乃无物不在其中。海德格尔之“在”与“在者”亦尽现此之真谛,所谓“空”,万物皆为“无”,所谓“无物不在其中”,伸手可触,嗅之俱在,揽之却“无”。东方精神之道尽现与此。

3,“场所”与艺术的乌托邦

“现在感”可谓当代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所谓“现在感”就是与文化语境、现场物质环境的符号承载,形成“场所”互动,离开这个“场所”又会引申出不同的诠释内涵。原弓的“空香6000 m3”室内与室外,恰好形成既互相补充、申发,又形成不同空间环境的语义衍生。

室内因香雾弥漫而渐渐让6000 m3的空间成为视觉上的同质性空间,人与物、距离和尺度完全消失。而户外花园的香雾“弥漫”却渐渐赋予蓝天与绿茵构成的花园强烈的乌托邦气质。一股源于自然的神来之气,讲叙着一篇古老的由马可波罗口述的东方传奇。

当整个中国馆五个人的作品即潘公凯、杨茂源、梁远苇、蔡志松和原弓的作品,与整个威尼斯双年展期间的众多的艺术作品相比,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当代的艺术显然还较薄弱,不要以为有几个艺术家的作品拍卖拍到千万元人民币,中国的当代艺术就很成熟了。毫不讳言,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期待,下一次的国家馆能有更好的作品面貌和更好的真正体现国家形象的场所。

好在我们已经开始,未来一定美好!

2011年6月1日于威尼斯
[46楼] guest 2011-06-08 00:28:30

煞笔~
[47楼] guest 2011-06-10 02:16:58
决裂贴
[48楼] guest 2011-06-10 06:45:29
金锋酸啊关键时候没金了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