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书名谈
发起人:30岁的包工头  回复数:1   浏览数:2208   最后更新:2006/04/07 11:07:07 by
[楼主] 30岁的包工头 2006-04-06 04:21:37
钱钟书先生每部书书名他都有所解释,我属于整理和补充,投机取巧,并不能全算我的功劳。
话虽如此,本文如有任何误解错释,全归于我,与他人无关。



1,《围城》

看过《围城》的人,有印象的话应该记得书名源自于法国的一句谚语。反正你我大家都看不懂法文我就不抄出来了。译成中文是“被围困的城堡”,借苏文纨的口引申解释成“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记忆力超强的话会记得后面还有一句“鸿渐,是不是?”,看到这里大家都变成鸿渐,有的摇头有的点头……

《围城》原文对法国谚语的解释就是如此。但据《破围》的作者钱定平所考——“英、法、德文里均无此说。”
这么一来就有意思了。要么是钱钟书杜撰;要么就是钱钟书博闻强识,识他人所不识。两种可能对钱先生都毫发无损,但个中意思却值得玩味。

“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城里的人想逃出去”的“围城”状态是对婚姻、对生活的一种阐释,更可以看成是人性的一面。

但对于“围城”解释却不当这一种说法。
《围城》日文版的其中一个译者叫中岛长文,他当初到钱家拜见钱钟书先生就问起了“围城”来历,钱钟书从书柜拿出一本《史记会注考证》,翻到一段话给他看:“吾视居此围城之中者,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今吾视先生之玉貌,非有求于平原君者,曷为久居若围城之中而不去也?”这是《鲁仲连义不帝秦》中的一段话,这个典故很多选集都录有,手头上有《战国策》、《史记》、《古文观止》就能翻阅到这个故事。故事讲赵国国都邯郸遭到秦兵围困,魏王派人来让赵国尊秦王为帝,以此解困;鲁仲连知道后就费尽口舌,道清其中厉害关系主张抵抗到底。鲁仲连让魏国来使不再有劝降之念。不久,魏公子无忌夺了魏国将军兵权,击秦救赵,解了这围城之困。

和钱钟书写《围城》的时代背景联系起来,故事的意思就明显了,《围城》写于44、45年,当时中国还处于抗日战争时期。

所以说这个“围城”不但来历不同,意思和现在《围城》流行的理解也是有所出入。流行的“围城”是对婚姻对人生的一种寓意,现在这个是“解困围城”,除了婚姻、人生的解困外,还有“国难当头,饱受侵害”这个尚未解决将要解决的问题隐在里面。



2,《人•鬼•兽》

钱钟书的大作看不完,但小说却少得可怜,除了《围城》就剩《人•鬼•兽》这部短篇小说集,里面就收了《猫》、《灵感》、《纪念》、《上帝的梦》四篇。书名取于四篇小说里面的“主人公”,即序言里面所谓的“人是安分守法的良民,兽是驯服的家畜,而且鬼也并非没管束的野鬼;他们都只在本书范围里生活,决不越规溜出书外。”



3,《谈艺录》

《谈艺录》写于《围城》之前,是钱钟书对古诗文的评论、理论集。当年,成年没几年的我不知天高地厚,跑到图书馆借了一本中华书局版的《谈艺录》回来翻阅,繁体字,古文体,看得我是心凉手冷、头晕脑胀。古诗天地之广阔,先生学识之渊博,令小辈我佩服不已(在我写的文字里“佩服”一词极少见吧)。

像钱钟书这类钟情于古文的文人,写文章喜欢引经据典,取书名也爱好藏典故留出处。《谈艺录》书名也并非钱钟书自己所取,而是借用明朝有“文雄”之称的徐祯卿所作论集《谈艺录》书名。是同名作品。
徐祯卿的《谈艺录》只论汉魏,六朝之后不复言谈;而钱钟书的《谈艺录》只谈古诗,不屑一顾于新诗(“轻轻的我来了”那类)。较起来也是有趣。也趣。呵。


4,《也是集》

“也是”两字常出于口,用来做书名,雅致,颇具趣味。如此妙用,能相提并论的非鲁迅的《而已集》不可。“也是”“而已”无需对,相得益彰耳。

异曲同工的还有周星驰《鹿鼎记2》里的“有间客栈”。随手拈来,闲情;妙趣横生,逸致。


《也是集》由80年代初论文三篇加摘选《谈艺录》补订本组成。书名源于钱曾藏书闻名的“也是园”,《也是集》意为“也算是一部文集”。

一年后(84年)钱钟书读书时发现清初就有人写过一部名为《也是集》的著作,只是已经失传。



5,《七缀集》

先查字典。
缀,《广雅》言“缀,连也”;《说文》言“缀,合箸也”,

再上网。
某网上书店介绍看了此书“让人想起古代“五缀衣”、“七缀钵”等名目”,我只能说,这是不可能的!钱钟书可能,我们不可能。不信去弄本来看看。

其实网上简介那句话摘自钱钟书的话,只不过多了“让人”两个字,意思变了样。《七缀集》钱老说得非常明白:“这本书是拼拆缀补而成,内容有新旧七篇文章,我想起古代‘五缀衣’、‘七缀钵’等名目,题为《七缀集》。”

《七缀集》由修改后的《旧文四篇》和《也是集》三篇论文杂成。《旧文四篇》是钱钟书以前的四篇论文,为:中国诗与中国画、读《拉奥孔》、通感、林纾的翻译。《也是集》的三篇论文是:“诗可以怨”、“汉译第一首英语诗《人生颂》及有关二三事”、“一节历史掌故、一人宗教寓言、一篇小说”


6,《石语》

《七缀集》如以页数来看,是没什么内容的集子。非常薄。里面包含的《旧文四篇》更加是薄得可怜。但令人难以想象的是《石语》比《旧文四篇》还要薄。我手头收录的就7页纸(含一序)。有人买了不知什么版本,要了他10块,贵得他跳脚。
先不谈价钱是否合理,当今中国能这样出书的,恐怕除了国家领导人也没谁了——但他们每次谈话稿也要厚上许多。

《石语》是钱钟书年轻时和石遗老人(陈衍)对诗文“指点江山”式的谈心对话,石遗主说(钱钟书在旁穿插附会),是为“石语”。
陈石遗事后,“石语”变成双关意,除了上面一意之外,钱钟书还说过“木坏山颓,兰成辞赋,遂无韩陵片石堪共语矣。”

“韩陵片石”据说是安阳八大景之一。典故大概是北魏时高欢为纪念“韩陵大捷”建定国寺,让温子升撰韩陵山寺碑文,南朝的庾信游到定国寺读此碑文大赞不已,还抄录下来,回南朝后被文人问起,他答道:“唯韩陵片石,堪共语耳。……其余驴鸣犬吠,聒耳而已。”所谓语要惊人,此言一出,韩陵片石一传十十传百闻名于天下。



7,《宋诗选注》

国家命题作业。钱先生交了一份80分卷子,另外20分是因为错失一些没能入选的诗所扣。

顾名思义,就是选一些宋代的诗来注释。需要注意的是,“唐诗宋词”说法在百姓中已经形成习惯,不要记成《宋词选注》。


8,《槐聚诗存》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有《东坡七集》(非一书)。书集名用文人的字、号是中国文人的习惯。

钱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槐聚”取自元好问的诗句:“枯槐聚蚁无多地,秋水鸣蛙自一天。”《槐聚诗存》用的正是钱钟书的号。是他本人写的古体诗歌。

现在的读书人都没了字、号,太不像话。哪天我心血来潮也得起一个才行。声明:以后大家如果看到一本《水鸣电影集》大概就是我写的啦。


9,《管锥编》

好多年前我去三联书店,发现新出了一套《钱钟书全集》,里面排了十来本(其实是不记得多少本)厚厚的“管锥编”,当时我就有欲望买回去镇书架,其他不说,光看名字就能让一大堆人一头雾水。就算是饱读诗经的读书人来到我房间也要在我面前惭愧。
能如此吸引我的全集,三联出版的,一是《金庸全集》,另外就是《钱钟书全集》。前面那套已经绝版,后面那套一直未下决心。

钱钟书在《管锥编》序言里有过解释,“管锥”源自“以管窥天,以锥指地”,翻成白文就是用竹管子来看天,用尖尖的锥子来量地,意思是说他自己“不自量力”。这当然是一种自谦。

我看过李洪岩对《管锥编》的解读,说暗藏了钱钟书笔名之意,我不敢肯定,先将信将疑。至于说“管锥编”是一个方法论,就多少是臆测多想之结果,也按住不提。




10,《写在人生边上》

《管锥编》暗晦苦涩,《谈艺录》生僻难懂,都不是大众读品。钱钟书的散文论文是一绝,幽默生趣,道理跃然纸上,能看上瘾。他的小说《围城》分解成一段段,无非也是他风格形式下写的散文。

《写在人生边上》收录了钱钟书的十篇散文。书名出自他自己的话“假使人生是一部大书,那么,下面的几篇散文只能算是写在人生边上的。这本书真大!一时不易看完,就是写过的边上也还留下好多空白。”



11,《写在人生边上的边上》


《写在人生边上的边上》来于上面《写在人生边上》序言里的话“写过的边上也还留下许多空白”。是三联出钱钟书全集时(之前是否出过,我尚未得知)把钱先生另外一些散逸未版的旧作收录其中做的集子,本身并无书名。钱钟书夫人“杨绛女士曾口述为《人生边上的边上》,或误传,或排讹,故留下小小的遗憾。”




其他一些未正式发行的,如钱钟书自费印制的非卖品诗集,海外发行的,如《钱著七种》,或内容重复,或不见于坊间,就不谈为妥。



我不是个喜欢读书的年轻人,但喜欢钱钟书写的书是毋庸置疑的。
显然我不擅于宣扬、喊口号,“我喜欢钱钟书写的书”、“他的书是我的最爱”、“钱钟书的书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一类热烈言论都和我无缘,但就像喜欢一个女生,我对她的言行举止早已说明一切,明眼人是可以看出的,无需口号。


竹聿名
2006.4.1凌晨看碟后
[沙发:1楼] 顶贴帅哥老婆 2006-04-07 11:07:07
顶铁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请感谢我们伟大无私地顶贴家族吧
老公你放心,我不会跟顶贴超人跑的.*>_<*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