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罗伊斯小结:10月26日“未来的节日”小组讨论
发起人:理论车间  回复数:0   浏览数:2142   最后更新:2012/10/30 12:39:20 by 理论车间
[楼主] 理论车间 2012-10-30 12:39:20

来源:理论车间

 

要理解格罗伊斯的“共产主义”,中国人比起欧洲人来,是更有优势的。只要看一下我们经历过文革的父辈就行了——一年四季都穿着同样的深色衣服,吃得极其简朴,一双袜子晚上洗了第二天早上干了再穿,他们都是杜尚,都像他那样展出,甚至就将自己展在里面——格罗伊斯觉得,共产主义就是这样没劲的东西,杜尚这样的艺术家过的,正是这种文革时代一样的没劲的日子。大家都不愿干的没劲的事,艺术家才要去干。

 

杜尚无疑是个共产主义者,他的小便池强调了作品与物品之间前所未有的审美平等,这间接也强调了政治平等。杜尚就像苏联和中国的社会主义人民,不过,他是在资本主义世界里过着社会主义生活;这样去生活并不是难事,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但是我们的艺术家是要争名利、出风头的,他们愿意像文革时代那样地去活吗?杜尚是西方当代艺术的起点,我们是不是也要生活得像他,才能找到自己的起点?但在中国是,那样激烈动荡的政治生活我们的前人都过过了,我们现在的选择变得空前地困难。同样是搞艺术政治,在欧洲好像容易,在当代中国,哪怕是要看明白地图,都更难。

 

沃霍尔对杜尚作出反应,美国有了当代艺术;李希特对杜尚和沃霍尔作了反应,就有了德国当代艺术。中国还未作出有力的反应或反弹,所以,还没有当代艺术?这是格罗伊斯的立场中最让我们中国人难堪的一个。先做着,声称着。慢慢就会有,就会看上去像的?值得深入讨论。

 

然而像杜尚这样的现代主义的先锋派,是比苏联和中国的共产主义者还要更激进和彻底的,我们想要从他们那里拿过接力棒,很难。他们都是审美上的平等主义者,学他们的样,对于当代艺术家而言,简直是在自杀。格罗伊斯讲,欧洲人现在就是认真地去忍耐无意义和虚无,在民主和基督教的统治下,这种忍受几乎是他们生活的全部。中国的艺术家有没有本事,又有没有必要做到他们一样?

 

格罗伊斯认为,未来的艺术只能是各种政治计划、幸存计划和发明计划了,它们作为档案,存放在美术馆,到这么一步了,结局还算是好的。少嚷嚷作品之类!先有了谱系,才好存放和收藏艺术作品,中国的当代艺术还没有这样一个谱系,人们不知道怎么去收藏它,因此,在这一点上,也可以说,中国的当代艺术其实是还未开始的。它会开始吗?它开始了一下,就没下文了吗?让市场来弄出个谱系?实际上已弄出来了,你只能在其中忍受。

 

同时,未来的艺术也应是一种如何将我们自己“弄活”的幸存术啦。“新”是不可能的了,就连“有意思”,也是不可能的了,在当代语境中,能够“弄活”我们自己的,就是“新”的。作品如果不和人发生关系,就只是一个死物,“弄活”,就是要用作品把人,那个诸众,拖进来,像弹钢琴一样,把他们弹响,而展览就是我们可以采取的手段:每一个作品前都有一个广场。艺术家把人形捏出来而已,策展人通过展览,吹进一口气,把人弄活。在微博时代,每个人都既搞创作又搞策展了,仅仅去转发,也是一种策展行为,人应该有这样的自觉,通过这样的展览来弄活自己,奏响自己。

 

格罗伊斯的关于将我们自己从网上展示到网下的立场,也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

 

格罗伊斯听上去是有点悲观的,欧洲人都这样糟,中国人来弄,也不会好哪里去,当然学欧洲人就更糟了,因为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变得和欧洲人一样糟。但是这也完全可以作为我们自信的本钱,中国人糟糕,欧洲人也没好到哪里去,我们好像落后了一百年,结果倒还是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这是值得高兴的。在UCCA新闻发布会上,有美女记者直问格罗伊斯:“弄来弄去还是些垃圾作品,再往上弄,你们觉得有意思吗?”格的问答是:“目前还是垃圾,但这正是弄下去的理由。”

 

(备注:主题和艺术家的讨论,都浓缩在以上文本里了)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