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率现场艺术5.0+活态 Frequency Live Art 5. + Huotai
发起人:wuchengdian1  回复数:9   浏览数:2037   最后更新:2013/06/28 16:57:14 by guest
[楼主] wuchengdian1 2013-06-21 20:54:02


本次频率是第五回,+号的后面是这次活动场地的名称。依据第四回的讨论结果,我们这次把形式稍作调整,进一步强调艺术家和现场的关系。不再给这次的活动冠以一个貌似智慧、堂而皇之的名称,来表达策划人的意图。而是试图强调进入现场的艺术家和空间的关系。仅仅要求艺术家的作品是和现场产生直接的关联,不论是以何种方式。


‘5.0’ indicates this is Frequency’s fifth exhibition and the wordafter ‘+’ in the event’s title signifies site. Following advice given by participant’sin last exhibition’s discussion forum, we’ve made a change in our usual methodof operation. Rather than tacking on an ideo-logos to live artworks, we usevenue/site/place name as exhibition theme. We no longer want artworks to bemore than exactly what they are, when and where they transpire. The only thingwe ask from our artists now is that they speak to the time and place withinwhich they conduct their artworks.


《√2》 根号二

1.音乐人开始演奏。 2.两名协助员着设定服装进场,用粉笔在地上画出将发生行为的范围(方框及结构)。 3.两位诗人着设定服装进场,至方框中心,面向而立。 4.打字员在电脑前就位。 5.诗人开始念出诗歌(即兴创作)——打字员同步将自己听到的诗句输入电脑,输入的过程和文字将在投影仪上实时显示,之后这部分即兴创作的诗歌将以打印和张贴的方式展示。 6.两名协助员开始按之前在地上画出的方框将观众归位,用细线围绕。7.诗人开始和观众进行实时互动创作(人体麦克风)。8.将由打字员电脑打印的诗稿和诗人所着布料上的手写诗稿(正反面)张贴于活动场地出口。















[沙发:1楼] wuchengdian1 2013-06-21 21:00:35

东郊以东,2013,单频道录像,彩色,无声,7分钟47秒。

曹明浩/文

 

缘起

应《频率时间组》的邀请,参加了这次在‘东郊记忆’——活态的展览,也应活动的要求作品要与空间产生关联。在开始为期很短的田野调查伊始,我走到了红光小区4号院,这里居住的大部分是现今这个公园前身红光厂的老职工。走进院子,径直走,有两颗很大的桑葚树,我去的这个季节,结满桑葚。在这里,我结识红光厂退休职工杨春燕老师(杨老师著有《东区红光映象》一书)。        

在辗转‘东郊记忆’和这个老院子之间,在这段物理的路径里,不断重叠的历史现场中,我们的身体记忆的通路是否被连结,在主流历史书写中个体历史被‘书写’方式。

我产生了要在这个空间中‘生产想象’的想法。

成都东区音乐公园成立于2011年9月,位于成都东郊。园址前身是国营红光电子管厂,完全参照前苏联莫斯科灯泡厂建设,于1958年苏联援建。该厂是个军工企业,研制和生产用于国防军工产品。工厂实行严格的、保密制度。 “红光四周是高高的围墙,墙外的人可以听到墙内机器的轰鸣,可以看到电弧的闪光,对于场外的人来说,红广厂充满着神秘色彩,像是一座恢弘的神秘的城堡。”

当年的工业禁区似乎在一张白纸上悄然转身。当下,成为资本竞争的筹码,转化为消费奇观。与其说是历史的终结,毋宁更像是历史的重新开始。

 

 

  1. 《东区红光映象》 杨春燕 著
  2.  《东区红光映象》 杨春燕著
  3. 《去政治化的政治》汪晖著








[板凳:2楼] wuchengdian1 2013-06-21 21:05:34


《东郊记忆》张羽情景艺术,简述:在成都东郊记忆园区(前红光电子管厂遗留),用钢锉把一个毛像慢慢磨成粉,在遗落的粉尘上书写一句工人阶级也会灭亡














[地板:3楼] wuchengdian1 2013-06-21 21:07:08



《上层》影像,吴承典, 6分钟14秒


用非线性的手法,倒镜头拍摄“东郊记忆”、“活态”空间的现实、工作状况。试图拼凑出表面现实背后游离的虚无状态。














[4楼] wuchengdian1 2013-06-21 21:08:44


芬妮的实验声场

关于常态空间的非常态声音实验

在日常的声场中,人们常常处以一种无意识的声音频率中,这是和你的心跳成正比的的一种频率线,也自然形成了人们的惯性思维方式,我要做的现场表演就是在这种惯常的思维频率空间里,和人们做一个互动,以反常态的声场观察人们的心理反应和变化,从而去感受人们对于这种不同情绪变化而改变的思考方式,激活人们对于事务有着更立体的,深层次的思考,同时也会打破惯性思维的惰性而产生新的思考方式,这将会引导人们对于声音的一次视听革命和在不同的纬度空间中,人的声音在身体的不同部位中所产生的不同声场。












[5楼] wuchengdian1 2013-06-21 21:11:07

《昨天的梦》(行为,刘纬,30分钟)

方案:  我在二楼那个有玻璃的房子里,播报昨天的新闻联播,

过程:  我把昨天的新闻联播录制到录音笔里面,把录音笔放到我的嘴里面,布置一个桌子和椅子,以及话筒音响,我扮演新闻播报员

现场会把昨天的新闻联播画面用投影仪投射到背景上,而我代替播报员的位置,一直张嘴,让录音笔的声音从嘴里发出来,通过话筒和音响放大声音,

用实时传输摄像机把我在玻璃房子里的画面,用投影仪投射到展厅对面的大屏幕上,观众可以看到通过视频传输出来的画面,新闻播报结束,作品终止。

 








[6楼] wuchengdian1 2013-06-21 21:18:26















[7楼] guest 2013-06-22 09:44:52
支持
[8楼] guest 2013-06-22 22:41:00
[9楼] guest 2013-06-28 16:57:14
活态活态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