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的符号:以文字之名——当代中国艺术展
发起人:灰常灰  回复数:0   浏览数:2190   最后更新:2014/11/19 22:11:06 by 灰常灰
[楼主] 灰常灰 2014-11-19 22:11:06

来源:中德文化网

“隐秘的符号:以文字之名——当代中国艺术展”于2014年11月8日在汉堡“堤坝之门”美术馆(Hamburger Deichtorhallen)开幕。展览着眼于展现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

    在我们西方人眼中,汉字总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独特魅力;与此同时,汉字始终代表着一种奇特而陌生的语言,它玄奥难解,充满神秘。

    “隐秘的符号”提供给观者一个广阔视野,让人们有机会展望生机勃勃的中国当代艺术,探寻艾未未、冯梦波、谷文达、徐冰等一批当代先锋艺术家作品中所表现出的“中国文字宇宙”文化及艺术维度。历经三十年的中国先锋艺术延续了有着三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书法传统,这使得具有鲜明当代艺术特征的书法能够直接诉诸感性,在内容上易于把握和理解——对我们中的许多人而言,这种体验尚属首次。不难想象,这些艺术家在风格和内容方面极尽讽刺之能事,以一种狡猾而大不敬的方式来对抗无处不在的中国书法文化的经典和规范。对于后者,人们惯常倾向于将其视为民族艺术使命的一部分,胜于放在全球现代化进程这一动态背景中加以认识。

比以往更具现实意义的书法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先锋艺术运动试图以一种激进的姿态摆脱传统艺术的学院藩篱及社会主义写实主义教条的束缚。在此背景下,深受西方波普艺术影响的中国政治艺术名声大噪,在它的映照下,介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双重现实之间,艺术和政治、体制和国家,无不呈现出一种光怪陆离的色彩。与此同时,此前缺乏关注的、对书法、水墨画这些传统艺术表现形式的艺术创作,在今日双轨并行逐渐发展,以其颠覆性和反讽精神为中国艺术感受的源泉注入了新的灵魂。传统书法艺术貌似过时,对这一领域的探寻却似乎比以往更有意义。

    中国艺术品市场上,来自本世纪和上世纪的中国经典艺术品层出不穷;身价不菲、蜚声国际的艺术家排行榜上也往往不乏中国艺术家的名字。在偏爱本土艺术品的中国收藏家那里,书法作品一直炙手可热。这种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是当下中国的现状——中国在急遽发展,并日渐全球化,然而却在逐渐遗失其本国传统文化根源,尤以历史悠久的书法艺术为最。但同时,这也是中国与其他国家文化交流明显加强的标志。在香港等地举办的国际艺术展上,观众常常可以发现一些声名卓著的西方艺术家作品与中国书法构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关联。在此背景下,以当代艺术为背景来探讨中国传统思想的工具——即蕴含于中国书法之中的无数符号、形式与遗迹,似乎来得太迟了。

汉字实验

    “隐秘的符号”将展出38位中国艺术家共计110幅当代作品。这些作品从宏观上构成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动态汉字实验史。展览所推介的艺术家大多自幼熟习书法,他们在创作上回归本土传统书写。这一文化的重新转向在这次展览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手法加以呈现——创作过程中进行冥想以达到自我完善,艺术家个人对文字的深刻迷恋,以及书法的社会性和传播性;其中包括艺术家们对各种当下现象的批判,如迎合网络时代文字输入需要、对汉字进行的“改进”,汉字的商业化,由是为权利所左右,等等。本次展览展出了参展艺术家的多部“标志性”作品——如吴山专“国际红色幽默系列”作品中的“今天停水”(Today No Water);动人心弦、富于诗意的作品,如徐冰以9•11废墟尘土为材料而创作的“尘埃”(Where Does the Dust Itself Collect);受波普艺术启发、讽刺汉语语言系统的作品,以及貌似书法而实非书法的“书法”创作。

    在这部文字实验史之中,也不乏中国艺术家对抽象主义和表现主义等一些西方艺术风格的挪用。“隐秘的符号”提供了新的视角,概括地展现了一个纯粹的中国艺术世界,并展现了这个世界所具有时代性及仪式性。于此之外,新的发现得以公之于众:中国水墨画与书法传统展露出其宏大的艺术范示作用——作为纪念稍纵即逝美好的一座丰碑,作为值得留存保育的一座丰碑,却又能够不断呈现新的形式,能够启发最尖端最新颖的艺术创作,并且,讲述着中国历史的雄浑、悲剧性及其深不可测,承载着中国的文化财富。

    “隐秘的符号:以文字之名——当代中国艺术展”是汉堡堤坝之门美术馆、希格美术馆以及香港M+视觉文化博物馆共同合作的首个洲际合作项目。展览于2014年11月8日开幕,将在位于汉堡哈尔堡区的法尔肯贝格美术馆展至2015年2月8日。

迪克•卢克福(Dirk Luckow)博士
堤坝之门美术馆馆长,本次展览的策展人。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