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与投资编者语《假的真的》 姚嘉善(Pauline J. Yao)
发起人:黑店老板  回复数:0   浏览数:2353   最后更新:2007/03/31 14:48:05 by
[楼主] 黑店老板 2007-03-31 14:48:05
《当代艺术与投资》2007年第4期编者语


假的真的

姚嘉善(Pauline J. Yao)
来源:《当代艺术与投资》7年4期

    回顾2004年,我时任旧金山亚洲美术馆策展人,美术馆当时组织了一次展览,着重审视藏品中的假作和赝品。展览有着技术的倾向,更注重真假甄别背后的科学方法,而非更为深刻的艺术史或哲学的内涵——这是我过去的一个疏漏。一年后,我决定写一篇文章,着眼于中国当代艺术,以及艾未未、展望和蔡国强这三位艺术家之间的比较。该文后来在2005年提交给斯坦福大学一次学术会议,并发表于《艺术》杂志,成为一次题为“假的!”展览的最初起因,这是一次群展,组织了国内外十位艺术家,探讨当代艺术中复制、造假和伪造的问题。

    事情就是这样。一次展览给一篇文章赋予了灵感,而一篇文章成为一次展览的灵感所在,于是又有了这本杂志。当代艺术家与印刷出版物之间的合作,长期以来为艺术家们提供了宝贵的机遇,跨越画廊的樊篱,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和环境,与新的观众相交流。这本专刊以“假的!”为基础,我的想法不是为这次展览作促销,而是通过杂志的书面形式,提供进一步探讨造假和复制的观念的途径。因此,我对文本的选择,遵循了真实/虚构、真/假、复制/原作之间的路线:从拉尔夫·罗奥夫(Ralph Rugoff)虚构地记述人工与自然相融合的、幻想中的花房,到丁达韦(David Spalding)对摄影家杰夫·沃尔(Jeff Wall)作品中模仿和挪用的详细考察,也包括我自己的论文,讨论了参展艺术家以及马修(Mathieu Borysevicz)、刘鼎、斯蒂芬妮·苏约克(Stephanie Syjuco)、徐震、颜磊和周铁海这些临时委派的艺术家项目。在这份“假”杂志的编辑过程中,进行了多次富有成效的讨论,主要针对我们所有人对于“真”和“假”的假设和分类。最突出的也许莫过于一些东西一开始被当作假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某种意义上却成为“真的”,然而,在这本杂志特定的背景下,由于标题的用词不当,又再次被当成假的。周铁海恰到好处的封面,假扮收藏家—画廊商人—艺术展会赞助人皮埃尔·胡伯(Pierre Huber),揭开了当代艺术界习以为常的虚假外表和表里不一的言谈。

    首先,我希望这本专刊成为艺术家与中国杂志出版界之间一系列深入的互动,也希望《当代艺术与投资》能够继续为将来的实验提供环境和空间。我很感谢我的同窗好友卢迎华,是她第一个向我建议出版有关这个主题的专刊的想法,而且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我还要感谢左靖和夏季风,他们两人从一开始就参与并全力支持这项冒险的工作,尤其是左靖,在紧张而事无巨细的制作过程中,一直容忍着我不太标准的汉语。我也必须感谢如下提供大量帮助并使该项计划付诸实现的人:艾未未、马修(Mathieu Borysevicz)、fresh echo Studio、Galerie Urs Meile,Beijing-Lucerne、何颖宜(Rania Ho)、小红(Ros Holmes)、洪浩、刘鼎、毛卫东、皮力和桦林·布尔思(Waling Boers)(北京U空间)、邱志杰、Rosamund Felsen Gallery、拉尔夫·罗奥夫(Ralph Rugoff)、丁达韦(David Spalding)、斯蒂芬妮·苏约克(Stephanie Syjuco)、王卫、翁维、徐震、颜磊和周铁海。最后,我还要感谢我的同窗好友丁达韦,在这个项目进行的每一个阶段都发挥了作用,提出了宝贵建议并始终给予支持。

                                          (毛卫东译)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