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美术馆的理想与现实 转
发起人:娱记  回复数:0   浏览数:1796   最后更新:2007/04/02 08:29:29 by
[楼主] 娱记 2007-04-02 08:29:29
民营美术馆的理想与现实

转自artzine
By 孙瑜


李小山坐在四方美术馆的馆长办公室里,窗外是鼓楼大钟亭公园的入画景致。南京人都知道做房地产的四方集团,但四方美术馆却不那么好找,在大钟亭边上一条有些泥泞的小巷里,一幢有些陈旧的大楼,没有任何标志。
这位二十多年前以“中国画穷途末路”震惊艺术界的批评家对重提旧事毫无兴趣,在对二十多年来批评家们的发展轨迹做了如下概括后,他的话题就停留在他的美术馆的规划上。“80年代的批评家们写文章、做编辑,为的是抢夺话语权。到90年代,由于资金运转和社会机制的变化,批评家们纷纷进入了策展人的行列。比起写文章,策展比批评更直接地介入艺术。策展阶段过去后,老栗做了宋庄艺术馆,我做了‘四方’,其他人七七八八地都在以各种方式参与美术馆运作。以前策展是游击战,有了美术馆就成了正规军。我有这样的阵地和平台,就可以按照我的想法来实施以后的战略目标。”说这些话的时候,李小山踌躇满志。
以美术馆作为阵地和平台,有此想法的不止李小山一人。新年的第三天,王南溟行色匆匆地赶往四川美院,本学期他要在四川美院讲授为期两周的艺术法课程。他已完成的书稿《艺术、制度与法律——中国与国际交往的结果》据说因为触及一些艺术制度的敏感问题,出版一拖再拖。对美术馆和非营利艺术空间的研究是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营美术馆是中国艺术界的新事物,界定其为民营,是为了区别于政府财政投入的国家美术馆。一个并非巧合的现象是,近一两年来随着艺术市场的日趋火热,民营美术馆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且它们大多是由房地产商出资建立,今日美术馆如此,四方美术馆如此,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也是如此。
王南溟新近加盟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在当代艺术圈中,他文风犀利甚至口不饶人是出了名的,无论是对蔡国强的奚落还是与黄河清的笔战,王南溟的目标是要重塑中国当代艺术的观念,在他看来,中国的当代艺术应该以艺术的方式介入真正的中国本土问题。这一点恰与“证大”的新任馆长沈其斌不谋而合。沈其斌说,证大艺术馆的目标就是致力于本土当代艺术的建设,美术馆的定位是先锋的、实验的。

然而,对民营美术馆纸上谈兵的理想化设定与中国民营美术馆的现实之间显然存在着不小的落差。王南溟曾对“企业美术馆”提出过尖锐的质疑——企业美术馆,是企业还是美术馆?区分企业和美术馆的根本依据是看其是否是营利性,然而,如果从美术馆的建馆到举办展览,企业的出资都不是以捐款的形式实现,那么整个美术馆的资金就没有与企业真正脱离关系。事实上,目前中国的企业美术馆更像是企业的文化产业,企业对美术馆的投入则成了一种变相的广告投入,或者说,是以美术馆的新瓶,装着“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旧酒。
拿证大现代艺术馆的现状来说,其企业美术馆的特点很明显。馆长沈其斌介绍说:“证大集团是以金融、投资、房地产为龙头的创业型集团公司。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建立证大艺术馆,一方面企业的发展需要更好的社会形象;另一方面,也看到了在文化艺术领域存在着巨大的产业机会;第三,是因为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高度时,它要以一种方式来承担社会的责任回馈社会。”沈其斌说,未来的证大美术馆将是由基金会和社会共同管理公共美术馆,而不是证大集团的私有财产,显然实现这个未来规划还路漫漫兮,至少有一系列法规制度有待建立。比如,目前国内还不允许设立私人基金会,也没有像国外那样的对艺术捐助实行“同额免税”的税收制度。
几乎所有的企业美术馆都在对“同额免税”政策翘首以盼,但问题是,如果美术馆依然属于企业,企业向属下的美术馆投入资金,政府如果再给予其免税的政策优惠,企业就成了双重的获利者。关键在于美术馆必须先脱离企业,属于社会,企业的资金投入只是作为捐赠,而不是向属下的文化产业部门投资,企业才能因为这一捐赠行为而享受“同额免税”。

批评家的理想规划和企业家的现实经营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分歧。刚刚辞去多伦美术馆馆长职位,受聘于证大集团的沈其斌看上去精明能干,像个职业经理人。证大现代艺术馆由证大集团董事会领导,董事会下面成立理事会,由理事会确定馆长人选。馆长要向理事会和董事会汇报,理事会、董事会也会对馆长的工作有相应的预期。“不是说一年赚多少钱,而是说一年要做几个展览,需要实现怎样的社会效应,这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它的人气和媒体的公共曝光率。”沈其斌说。
虽说没有直接的营利要求,但美术馆显然已经成为企业的一个公共形象。沈其斌并不回避他和王南溟在美术馆的问题上观点有别:“美术馆是非营利机构,非营利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并非不做和经营有关的事。营利后挣的钱是支持文化艺术事业的。”在他看来,即使是传统意义上的博物馆,也可以引进经营的概念。“我们现在已经清醒地意识到,中国的博物馆,要结合本土现状,打破西方的非营利博物馆模式,要为博物馆注入营销、推广、经营的理念,这样的概念能够促使博物馆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本支持,不再完全靠着赞助生活。西方的博物馆几十年来基本是靠馆长讨生活,就是向社会寻求赞助的模式。今天的博物馆馆长要会经营,经营赚来的钱支持博物馆更好的发展。这是我认定的未来的方向。”
问题是,以“先锋性”和“实验性”为定位的现代艺术馆怎样同时又能成为成功的艺术产业?在艺术市场中已然创造了中国当代艺术价格奇迹的大腕们是否还是先锋的和实验的?这其中的论辩,行里行外,可真是各执一端。
不能否认,资本对艺术的介入是这股民营美术馆热潮涌动的根本原因。“目前话语权掌握在资金手中”,李小山说。这位当年从写文章到策展一路走来批评家现在也成为与资本共舞的人。“现在的情况和当年不同。我们当年是很单纯的,写东西、策展。现在面临的最大难点是你如何去面对资本。与资本打交道思路完全变了,学者型的人不适合做这个工作,人际交往能力情商低的人也不适合做这个工作。投资商并不是专家,他对这块是陌生的。你怎样用事实去争取他进入这一领域,这就显出一个人的能力。”

如果说王南溟和沈其斌作为研究人员和艺术馆馆长各司其职,李小山的角色则要比他们复杂得多。不知道他是如何平衡批评家的理想和馆长的现实。李小山也强调基金会做的是公益事业,其投入是不图回报的。谈到加盟“四方”,李小山说这是一种朋友间的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投资商拥有资金,热爱艺术,我有号召力,我们一拍即合。我跟投资商说不能把这个做成一个生意。我们要做长线,慢慢做出一个基金会,现在国家的政策法规还不健全,我们只能慢慢做,不能硬做。”
虽说不能把美术馆当成生意来做,但企业属下的美术馆毕竟还是在仰人鼻息,连李小山自己也承认,美术馆每年要向投资商申请经费,如果买进的馆藏作品价格看涨,就会给董事会以信心,在资金的投入上力度加大。投资商难免短视,但李小山相信这一事实并非不能改变,“关键看你用什么样的方式和理由让别人改变”,这或许就是他说的情商。
一如当年般雄心勃勃,李小山的目标是把四方艺术馆建成一个集收藏、研究和展示为一体的真正意义的美术馆。美术馆还可能发挥其公共教育作用,让普通民众逐步走近当代艺术。让李小山引以为豪的是四方美术馆的收藏,近现代大家如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等人的作品,收藏资金近两亿元。“与官方美术馆相比,我们在资金使用上更为灵活,学术上更加敏感,运作上更讲效率。展览主题与收藏更开放与多元。”
除了通过拍卖会等渠道收藏历史上大师的作品,四方美术馆的当代艺术收藏亦相当可观。张小刚已封笔的《大家庭》系列,应了老朋友的要求再画一张;王广义以两米宽的大画慨然支持,此外,方力钧、岳敏君、周春芽等当今艺术市场中当红明星的作品,一应俱全。这就是李小山的号召力。抛开那些雄心和规划不谈,单从企业文化的角度来看四方美术馆,馆长李小山已用他的号召力为企业集团的当代艺术收藏做出了别人无法替代的贡献。

关键还是在于美术馆的归属问题。“没跟企业脱离就不能称为一个真正的美术馆。这也不怪出资方,我们的政府没有公共投资平台,中国政府不允许私人设立基金会。”李小山说。如果美术馆最终没有脱离企业,成为社会的公共事业,李小山个人的号召力也就全部贡献给了四方集团的文化产业。这应该不是李小山们所愿意看到的。
民营美术馆在中国呈现越做越大的趋势。北京的今日美术馆则堪称圈内龙头。它坐落北京朝阳区CBD中心百子湾路苹果社区,占地1400平方米,硬件设施一流,展馆设计风格前卫,卓尔不群,共有2500平方米的展示空间。“四方”和“证大”也都以毫不逊色的大手笔投入硬件设施的建设。四方美术馆计划分设两处展馆,一处在南京珍珠泉风景区内,邀请美国建筑大师Steven Holl设计;另一处是在江宁大学城,委托著名奥地利建筑师Rainer Pirker负责设计,两处展馆的总展览面积超过一万平方米,都已进入施工阶段。而证大集团正在兴建一个名为喜马拉雅中心的大美术馆,选址在浦东世纪公园边上,新博览中心对面。其中的当代艺术馆有两万多平方米。证大集团的目标,是要把喜马拉雅中心做成未来上海的文化地标,整体建筑由国际著名的建筑设计师矶崎新设计。规划在2009年面向社会开放。
如今的今日美术馆已然以“民营非企业”的姿态进入公众的视野,推广和研究中国当代艺术是他们的目标。2004年,在今日美术馆创办两年之际,今日集团董事长张宝全卸任馆长,将美术馆交由张子康管理。“如果说以前的今日美术馆是画廊概念上的美术馆,那么,新馆将按照国际美术馆规范建设和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