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骁纯:密集装饰语体的多向展开
发起人:yishuwenyi  回复数:0   浏览数:1250   最后更新:2015/06/04 15:24:21 by yishuwenyi
[楼主] yishuwenyi 2015-06-04 15:24:21

▲刘骁纯

     发现个性鲜明的基础语言,是当代架上艺术家立足的基点。 在伊灵的画中,回环套叠、交错堆积、密集地塞满所有缝隙的笔道道组成的装饰图像,构成了最具特色的基础语言。这种语言的最初发现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当时他研究大量了民间美术,并对民间图式进行了自己的现代重构——密密麻麻的小符号、小纹样组成了整体的大符号、大纹样,隐喻着艺术家对宇宙和人生的宏观体悟。那些作品可以归入当时兴起的“民间风”,它确立了伊灵的密集性装饰语体。进入20世纪90年代,“民间风”已经转化成了新传统。当时活跃的艺术家,有的维护新传统,有的则继续突围。伊灵属于后者,他以更开放的文化思考、艺术观念、生活 视野完成着自我的再超越,这种再超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随着关注重点从“天人之际”的宏观体认转向当代 社会的现实感应,图像也从民间符号的单元组合转向了古今中外各种符号的多元并置,呈现出当代文化的解构特征和碎片特征;2.伊灵式的密集装饰语体的潜在可能性出现了多种指向的展开。其展开指向可归纳为:

1  

▲< 吉祥 > 伊灵 版画 2008 年 50×60cm  

     平面化和纵深化的两极推进。这里讲的平面和纵深,首先指的是精神。1994 年他为荷兰马斯特里赫克特国际机场绘制的大型露天壁画,可以代表精神平面化的指向——鲜明强烈的色彩对比、小符号组成的大块穿插、各个单元的平涂效果、大量使用商业社会的流行符号、装饰中带着波普和涂鸦意味等等,构成了强烈的视觉刺激,为匆匆过客提供着适悦的视觉快餐。与此相反,在另一些作品中, 伊灵却以文化性的符号、混沌而又深沉的色调、反复覆盖形成的肌理、厚重而又滞涩的笔触,实现着精神上和文化上的深度体验和深层表达。

2  

▲<和谐> 伊灵 布面丙烯 2007年 100×80cm

     抽象化和具象化的两极分化。在伊灵的画中,密集的笔道和象形符号是一体的。进入20世纪90年代,他的艺术出现了两极分化:一极是象征符号几乎没有了,只剩下笔道的运动和抽象纹样,密集笔道从勾勒符号的手段彻底转化为心灵表达的直接形式。笔触中精神内涵的加深促成了笔触的自主化和图像的抽象化,而图像的抽象化反过来又进一步推进了笔触中的精神含量的增容和深化。另一极则由小符号组成了更大的人物图像,这些半具象人物并不醒目,隐隐约约地藏在了小符号和小纹样之中。这既可视为密集笔 道对具象人物的覆盖,又可视为具象艺术解构笔触的排列,显示出不彻底的观念化倾向。

3  

     装饰化和情绪化的两极展开。伊灵画中的符号原是一种抽象精神的隐喻和象征,这种抽象精神越是不带情绪性,图像便越是趋向装饰性。进入90年代以后,其中一部分作品情绪性越来越重,并形成了情绪性递增而装饰性递减的势态。其中有的情绪平和而趋向写意,有的情绪不安而趋向表现。在这里,情绪成为装饰的解构力量,但伊灵的绘画始终以装饰不走向工艺、情绪表现又不彻底抛弃装饰痕迹而形成特征。这些已经显示出了伊灵的密集装饰语体的极大活力, 但这还只是火山迸发的开端,更壮观的气象正有待艺术家凭借想象力去继续发现。


返回页首

帖子已锁定,不允许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