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被合法化的神性视角
发起人:艺术眼artspy  回复数:0   浏览数:1700   最后更新:2015/11/30 10:53:44 by 艺术眼artspy
[楼主] 艺术眼artspy 2015-11-30 10:53:44

来源:艺术眼


自2006年起,艺术家章清表现出了以监控系统作为艺术创作的材料的兴趣——正如他所说的那样:“现实需要一种预设的安全‘担保’,于是监控就像神一样至上而下地俯视世人的行为;人们也用监控自欺,充当自己和彼此的窥察者。”——并以视频、装置等媒介形式拓展了这一材料的可能性。本次讲座邀请到学者陆兴华、策展人张涵露就艺术家章清所持续关注的监控视角展开讨论。


嘉宾介绍

章清(艺术家):现工作和生活在上海。章清的艺术创作自早期荒诞和暴力幽默的行为艺术,逐渐发展为一种成熟的录像和装置语言,混淆了现实与虚构,荒谬与合理。正如哈罗德·希曼所说“章清的力量在于以日常物品和车为道具游戏于荒谬的边缘,同时以一种夸张的方式来关注日常观念。”


陆兴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学院教授)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当代法国哲学、当代艺术理论方面的研究。


张涵露(策展人):写作者,策展人,芝加哥艺术学院艺术历史、理论与评论硕士。曾与纽约与上海多家机构与空间合作展览。“国际艺术评论奖”二等奖,2014;文章发表于Artforum、ArtReview Asia、“瑞象视点”、《艺术界》等媒体或刊物。


录像局

录像局是专门针对录像艺术的非营利机构,由陈侗、方璐和朱加创办,现有北京和广州两个空间。录像局的主要工作是收集和整理录像艺术家的作品、资料,并建立便于检索的档案。此次讲座嘉宾章清是录像局第44位建立档案的影像艺术家。

章清早期作品/ 咳呵咳呵

2002, 单频录像, 48", DV PAL, 4:3, 720×576, 彩色, 无声(本文涉及到作品图片均来自录像局艺术家章清主页)


作者眼部被打伤,身穿一件黑色穆斯林的短袖T恤,慢慢将钮扣一个个打开,然后把T恤翻过来,围在头上,形似穆斯林妇女。(文字来自录像局艺术家章清主页,由艺术家提供)

章清 / 603足球场    2006, 6频单画面录像/监控录像, 18'00'', DV PAL, 4:3, 720×576, 彩色, 有声

邀请国家乙级足球联赛的球员和裁判,分成蓝、白两队,在艺术家本人家中,进行一场足球赛,一方踢出窗外为进球,另一方踢入厨房算进球。(文字来自录像局艺术家章清主页,由艺术家提供)


章清最初开始用监控视频创作,始于一次偶然的机会。监控摄像因其特有的广角效果和拼图效果,引起了艺术家的注意。 从2006年《足球场》开始,监控摄像成为他创作中不可缺少的媒介,通过这一媒介,他也通过不同的艺术语言和方式来对“监控视角”不断地进行反思。在《别走得太快》中,他在陕西深山中的一个小村子中精心设计了一个都市白领朝九晚五工作的场景,并在不同的角度装置监控摄像头对这个村庄进行监控。斑驳idea泥草墙上绘满了都市的符号,一个个身着西装领带的“都市白领”在街道上忙碌行走,整个过程流露着都市节奏下人们对自身环境的淡漠。艺术家将拍到到的影像资料放置在模拟了村庄的画廊中,强烈反差的背后,是艺术家对“监控”环境的问题:出于安保考虑安装在公共空间中的监控对深山中与世隔绝的人们的意义在哪里?

章清 / 别走得太快     2008, 十频录像(9+1)/2画面/监控录像装置, 13'36'', DV PAL, 4:3, 720×576, 彩色, 无声

通过将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融为一体,反思了中国发展过程中的两极分化现象以及使这种发展成为可能的控制技术。该项目的核心版块是一面九屏的电视墙,屏幕上循环播放着安装在村子各个角落的监视器拍摄下来的静态录像。与摆拍的摄影作品不同,章清在此处放弃了对镜头的控制,转而使用一种无处不在的“中立”角度记录现场,就像每天记录全世界各大城市生活的无数监控录像机一样。镜头与对象的疏离,加上拍摄角度的绝对静止,掩盖了艺术家在编排动作上的所有机巧。作品完全按照拍摄地的房屋布局摆放,让到画廊看展的观众充分感受到中国当代社会两极之间的巨大差异。(文字来自录像局艺术家章清主页,由艺术家提供)


章清很善于利用监控视频系统的语言模式,实验和探讨当我们离开自身语言环境,进入另一个语言环境和社会体制时,在混淆的真相和假象中,对事物自身价值和意义的判断。 具有代表性的是《百姓书记》和《向汤姆·史密斯学习》。这两件作品互相映照,《百姓书记》用八十年代的宣传手法记录了“百姓书记”的各种“为人民服务”行为,但是纯正的英文解说与中国特色的画面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而相对应的《向汤姆·史密斯学习》则是记录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酒厂工人的个人事迹,而略带口音的中文解说配以监控摄像的画面,让人不禁疑惑,这是表演还是事实?章清通过这种置换,用监控摄像的“摆拍”将带有明显文化背景的东西放在了另外一个环境中。

章清 / 百姓书记    2010, 多频单画面录像/监控录像, 17'30'', DV PAL, 16:9, 1920×1080, 彩色, 有声

章清运用典型的80年代宣传领导干部的手法模式,通过监控设备镜头将一个“百姓书记”的光辉形象巨细无遗地呈现出来。这部作品保有强烈现实的意识形态特征,政党与人民的关系、政党的组织纪律、发展规则等等都被艺术家顺理成章地安排进入脚本,章清制造了一个老百姓可以依赖的偶像,这个偶像完美得让人无法去想象他的存在。录像的画外音由一位资深的中国籍播音员朗读,仅英文,艺术家有意设置的语言环境似乎使作品脱离了中国国情,令观众意外地获得一些猎奇、错位的观看经验。(文字来自录像局艺术家章清主页,由艺术家提供)

章清 / 向汤姆·史密斯学习     2011, 多频单画面录像/监控录像, 13'41'', DV PAL, 16:9, 1920×1080, 彩色, 有声

以资本主义视角暗讽方式宣传一位在资本主义社会优秀的酒厂工人形象。全片艺术家以监控器的视角完成整部作品的拍摄和剪辑。监控器一方面是证据和线索的来源,它记录了一个好人好事的场景;但面对镜头被监控者的表演就令真相不得而知了。

2011年9月至10月,《向汤姆•史密斯学习》参加“格兰菲迪艺术家驻村项目2011展”。观众在现场看到他们熟悉的画面,但中文的标题、字幕和朗读切断了他们深入下去的认知,这是艺术家设计的遮掩。(文字来自录像局艺术家章清主页,由艺术家提供)


策展人张涵露称章清的监控作品“拍的到摩天大楼,也拍的到眼泪的丝绸”,他的作品中不仅有对整个社会体制与现场发问,也拍摄到了人心最私密的地方。但是这种对人性的“监控”并没有让人觉得害怕,反而能触摸到它的温暖。将监控作为拍摄手段其实是放弃了拍摄的主动性,所以在展示的时候,它有很多可能会被剪掉却保留下来的东西,这些东西可能超出了艺术家创作的预期。欧洲的艺术家用监控拍摄更多关注的是将政治和人们的生活联系起来,但是章清的作品让人并不觉得监控的可怕,反而能通过它来看到很多人性深处的东西。

章清 / 乒乒乓乓!    2013, 两频监控录像装置, 17'44', DV PAL, 16:9, 1920×1080, 彩色, 有声

在一个建筑的施工现场,施工工人利用工地现有材料制作了简易乒乓球拍,和自己的工友进行乒乓球比赛。视频通过工人工作中的视角交代了进行乒乓比赛工人的工种以及工作的状态。最后在建筑完工后,艺术家本人入住了当时进行乒乓球比赛的房间。

项目背景:

艺术家相信工人在视觉审美上有独立判断力,在施工过程中激活他们本来就存在的创作力。参与者就地取材,在装修过程中的任何,人工,材料,事件都是可成立的素材。企图随着这一系列的事件发生,工人的身份得到暂时的改变,触动原先的雇佣关系。他们暂且从固定模式中解放出来,被给予充分的权利。艺术家此时作为一个激发者,促成了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同时重新寻找了自己的角色和生产关系。(文字来自录像局艺术家章清主页,由艺术家提供)


这或许也是因为章清创作时已经过滤掉了“监控”在“偷窥”这一层面上的含义,他关注的是监控下人们的心理。当人们意识到自己被“监控”的时候,他们的行为是一种自我表演。坏人也许想展示出自己好的一面,好人或许更想展示完美的自己,而也有暴露癖在监控之下可能会做出与日常迥异的行为来激发快感,也有艺术家在意识到自己出于“监控”之下时会主动的去凝视观看者,并用一些行为来完成被观看者与观看者之间的对抗。正如拉康所说,人的一生永远不能摆脱镜像阶段。镜像让一个人恢复随着年龄增长逐渐降低的自恋,监控正是起到了这样一个作用,它帮助人们恢复自身的“神性”。

章清 / Boylston街886号,波士顿,纽约    2014, 3频单画面录像/监控录像, 21'20'', DV PAL, 16:9, 1920×1080, 彩色, 无声

作品是关于2013年发生在美国波士顿马拉松比赛中的爆炸案。美国官方当时公布了三个角度拍摄到的监控录像,而警方正是通过这些录像找到了戴鸭舌帽的嫌疑犯,并最终将其抓获。

这三段被公众熟知的监控录像成为了破案的重要线索,民众和官方都很庆幸有这三个监控探头的存在,此时公众已忘却了其在公共空间的拍摄实际上也侵犯了他们的隐私。

艺术家在案发现场的同一位置放置了三个摄像头,并将戴鸭舌帽的所有行人,都技术性地处理为嫌疑犯。

如若我们自己出现在这三个监控视频中,并且被技术性地误判为嫌疑犯时,我们还是否认为,这些监控给人带来的安保作用大于侵犯隐私的危害?我们的逻辑判断处于一种得失选择的疑惑中。(文字来自录像局艺术家章清主页,由艺术家提供)


关于现代社会中的监控,张涵露与陆兴华则认为这是一种与福柯的“圆形监狱”刚好相对的一种状态,福柯的圆形监狱中,是一个人在监控周围的所有人,而在互联网时代,通过网络让所有人可以监控某一个人。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这种监控也无处不在,可能在朋友圈随手PO出的一张照片就让人窥探到一天的行程,而这张经过精心调色的照片正是一场完美的表演。


那么,今天,你发朋友圈了吗?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