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囱 | Siri:谁是这个世界上最受女孩子喜欢的人?
发起人:artalk  回复数:0   浏览数:1514   最后更新:2016/08/28 19:10:59 by artalk
[楼主] artalk 2016-08-28 19:10:59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平台:artalk




漫画与架上绘画的不同只在于“时间”。每一个漫画格子都是一只时间容器,之间用情节串联;画布就好比是漫画格子之间狭窄空白的延伸放大。绘画把漫画关在笼子里让它们彼此相望,以保持自身的高贵血统。主流的现代绘画隐没了时间、舍弃了故事,以企图穿透时间、到达不朽。


宿醉,2014
谈话之二,2015
帮小穗画只老鼠,2015


烟囱正视了二者之间的戒备状态。在他的近作中,漫画格偶尔从画布上生长出来,分割着画面或者干脆充作画框;当烟囱的一幅画中没有框时我便会心想,你逃出来了呀,恭喜!既然画布上可以生长出任何东西,那么它就随时可以生出一种物质自我伤害或者自我成就。游戏始终是人的游戏,改变的从来只是规则。时间埋下了伏笔,故事里才有人性。2016,世界依然需要时钟,世界依然需要《叙事癖》。


《叙事癖5周年纪念特刊》
购买:淘宝店铺 “叙事癖,乞丐出版”

(好一条沉浸式广告)


周星驰曾在电影发布会上坦言漫画对自己的影响。我认为周星驰电影最大的魅力在于,当我们像剥洋葱一样剥开“无厘头”式电影的外皮,先露出一层漫画式的里子,再向内挖掘——也就是漫画的核心——在夸张、幽默、毫无逻辑之下的脉脉温情、生活智慧以及对人与社会较真儿的调侃。末了,我们只好涕泪横流叹道,靠,境界怎么又他妈得到了升华。当漫画样式出现在严肃的画布上,它与其他绘画从一开始便分道扬镳:烟囱的画儿更关心人也更懂人,更关心你也更懂自己。(又像是一条广告,笑脸)



再次翻出烟囱的《自恋》系列漫画仍还觉得好笑(耳边甚至颤起烟囱魔性的笑声)。“自恋”本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心理学名词、一面可以握在手中的镜子,而这个看似很小的潜在因素在烟囱的笔下却成了一只放大镜,放大了对自我的注视,也折射出不同身份、不同视角的人体暗疮。烟囱拿着这面小小的镜子照照自己再照照别人,哼哈大笑,你、我、每一位读者也跟着笑起来,笑那些该死的不完美,笑我们与不完美的自己以及世界的和解。

我不禁疑惑,是烟囱把事儿的起因想得有点沉重还是我们只愿意将结果放大?我们爱电子乐明星、爱方尖碑、爱一切需要我们仰望的、不可企及的美好,无奈每个人、每一天都在(被迫)接受生活的平凡与重复的洗礼。这是一盆洗了又洗的臭水,对此不屑一顾的人一定是随时准备扔了这脏盆换新的,但生活对我们的打磨就是让我们远离恶臭找寻活水源头。像烟囱这样的神仙儿,想必是在某清潭泉边一边泡澡一边说,f**k,好爽,远处的雪山看起来好好吃。


I Am a Mother,2011


和曾与烟囱一起办过双个展的艺术家温凌相比,后者在作品中更加突出对于视觉记忆的描绘,烟囱则在他的漫画里主动地切分镜头、把握主题、刻画人物、调度场面——做自己剧场的导演和演员。想象力是他的助手,标志性的烟囱式形象是最具诱惑力的演出服装。当演员走下舞台步入人群,他/她便开始了在生活中的表演练习,“其实我是一个演员”。


厚画法之三,2014


烟囱在2014年创作了大量拼贴作品,用烟囱自己的话说,这批作品是他画画得有点累时做的一套脑广播操。这套体态轻盈、动作优美、曲调明快的广播操揽获了多少少年少女的心啊(我就是其中的两个)!


野餐,2014

伤心,2014
伙伴,2014
花香,2014

烟囱善用简单的形象和单纯的情境哼起一支支夏乐章。无论是逗猫、野餐、浇花、画画儿,这些日常片段在柔软的拼贴布料面前变得具有细密柔滑的触感;无论是开心、专注、好奇、生气,微妙的情绪状态都在圆圆的眼睛里,在布片边缘翘起的线头梢儿,在讨喜的形状和颜色中一览无余且毫不扭捏矫情。烟囱大叔轻而易举用粉色浪花将你我拍到在地。

虽然烟囱在接受采访时坦言,自己毕业于央美国画系但上学时实在不怎么喜欢国画,但为什么烟囱的拼贴总能让人嗅到国画那悠远闲逸的心境呢?
进行中的画画之二,2014


烟囱正沿着上山小路脚步轻快的攀爬艺术之丘。上山缆车排队的人太多了,何况山林之间自有大好风光,背包里又刚好准备了便当。他没有在风景中竖起一座人造高塔,却揽获了大批童心未泯的孩子们,诱他们坐在山脚下思忖如何登山自己的心中的山头。烟囱用自己的方式此抵抗生活的平淡、抵抗主流艺术的权威。他早早的被画廊签约,以职业艺术家的身份持续创作。我们不禁感叹,啊,好一阵俏丽的清风。





扫一扫,关注“artalk”


❦24ℒℴ vℯBY❧


谈艺术,说人话
返回页首

帖子已锁定,不允许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