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澜杂文|管平湖先生的俪松居漆话
发起人:当代艺盟  回复数:0   浏览数:1433   最后更新:2017/01/16 15:00:28 by 当代艺盟
[楼主] 当代艺盟 2017-01-16 15:00:28

俪松居是王世襄先生的居所,是《髹饰录解说》成稿的地方。

  俪松居是“大圣遗音”的家,那里是老北京琴人的俱乐部……

  朱启钤先生刊刻的古籍《营造法式》、《髹饰录》以及“清代匠作则例”与马衡先生、梁思成先生、陈梦家先生一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分别成为王世襄先生的引路人。而同样与《髹饰录》发生关系的还有已逝去整整50年的管平湖先生。

  王世襄老先生对中国文博领域的贡献是丰富的,在对《髹饰录》的注解和推敲以及对古代漆作工艺的研究方面管平湖先生该算是他的同行者。

  “在王世襄心里,朱启钤一直是有着极重分量的前辈:他是古物陈列所的创立者,并使之成为后来故宫博物院的雏形。他在1930年筹资成立的中国营造学社,则奠定了中国古代建筑学的基础。”

  《髹饰录》是明代隆庆年间名匠黄成记述的一部漆经,经嘉兴人杨明逐条加注,不过因年代久远、术语名词多,一般人很难读懂。更可惜的是,这部唯一存世的中国古代漆工专著,却仅在日本藏有孤本。1927年,朱启钤几经周折向日本寿禄堂主人借出抄本自费刊刻,才使该文献在国内有所流传。

  朱启钤先生早年间请王世襄先生为《髹饰录》做注解,这样的工作王老几乎做了大半辈子。

  听袁荃猷先生说:《髹饰录》的注解几乎每一步都是以工艺的实践恢复为基础的……王老的父亲王继增先生与老友朱启钤先生收藏有一些明清的宫廷漆器,当时就是请的养心殿造办处的漆作高手刘永恒和多宝臣师徒做的修护的活儿。

  当时比较珍贵的大漆古董最常见的是陈设器,但传世古琴犹为其中之最。修复古琴不是一般漆作匠人做得了的,管平湖先生是经常到俪松居(王世襄先生居所)的国手级古琴修复专家。

  周绍良先生说过:辅仁大学的陈垣教授和朱启钤前辈请管平湖先生修复过一些文房用的大漆器物,修补的很好,很难看出来是补过的。北平一带的古琴家有不少都请管先生修过老琴,但管先生并不是像坊间传说的那样是因为生活所迫做的油漆匠。周老说管先生主要的生活来源是靠画画儿,他是在荣宝斋挂笔单的。

  管平湖先生是师承王世襄的舅舅金北楼的,北楼先生与张大千齐名,乃是二三十年代京城画坛的翘楚。除了荣宝斋,琉璃厂的佩文斋也与管先生有往来,这间画店的老板张佩卿亦经营碑拓、古籍和文玩。

  关于管平湖先生的髹漆,大约是与湖社有关。

  1926年北楼先生去世,其子金荫湖会同其父的入室弟子陈梅湖、惠拓湖、赵明湖、陈升湖等在钱粮胡同14号组织画会,因金北楼生前为其入室弟子都取“湖”字为号,故以“湖社”称之(管先生名为平,师承金老后取号“平湖”)。

  当时张学良将军也曾捐款支持画会,并且参加过画会的活动。“湖社”成立之后,许多著名画家如王雪涛、吴镜汀、胡佩衡、汪慎生等相继参加,人数最多时达四百余人。社会上各界名流也慕名而至,如齐白石、陈半丁,梅兰芳、言菊朋等都与“湖社”有交往。

  前文提到的养心殿造办处的漆作高手刘永恒、多宝臣师徒与北楼先生家、王继增家有渊源,据袁荃猷先生回忆管平湖先生曾为湖社的成员做过不少的漆活儿、所修的器物除了修复古琴之外,大多为文房物品,大一些的器物多由刘永恒师傅带到作坊里修复。

  王世襄先生家的古琴有的也是被管先生修护过的,我还记得在袁先生家见到过一件描金漆盒,说是经管先生补过漆面的……

  俪松居里王世襄先生做《髹饰录》注解的工作持续了几十年,刘永恒师傅、朱家溍先生都参与了,管平湖先生亦与此有关,但最后帮助他全部完成这项工作的是70多岁的多宝臣先生。

  50年的样子,在故宫博物院修复厂,王世襄对多宝臣先生执弟子礼,朱家溍先生和管平湖先生在座。

  但没过几年,王世襄先生就遭遇了他一生中最大的磨难。他在1952年被关进看守所审查10个月,文物局和故宫博物院也随后将他除名。

  而管平湖先生在此期间则承受着丧失子女之痛……

  “《髹饰录解说》初稿,王世襄从1949年冬写到1958年秋,跨时近10年。他脱稿后,朱启钤已86岁高龄,为他写了序。王世襄心知难以出版,冒险送至一家誊印社自费油印了200册,分送给一些友人(这其中也包括管平湖先生)。书的封面上,只印了他自己的号“王长安”,连名字都没敢署。”

  王世襄先生后来写道:“大凡受极不公正待遇者,可能自寻短见,可能铤而走险,罪名同为‘自绝于人民’,故万万不可。我则与荃猷相濡以沫,共同决定坚守自珍。自珍者,更加严于律己,规规矩矩,堂堂正正做人。惟仅此虽可独善其身,却无补于世,终将虚度此生。故更当平心静气,不亢不卑,对一己作客观之剖析,以期发现有何对国家、对人民有益之工作而尚能胜任者,全力以赴,不辞十倍之艰劳、辛劳,达到妥善完成之目的。”

作者简介

  盛澜,1975年生于北京,数学博士,对佛教建筑、佛教文献、佛教造像、佛教美术有研究。

  师从著名红学家、敦煌学家、佛学家、文史学家周绍良先生。

  曾任中国佛教古代文献保护中心理事、香港东方佛教艺术研究会研究员、中国佛教建筑研究所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

  九十年代末,经周绍良先引荐,到杜仙洲先生处从事佛教古代建筑专项研究,期间参与完成了对杜先生著述《中国建筑明式彩画图集》、《青海乐都瞿昙寺研究报告》、《中国古建筑修缮技术》、《山西永乐宫研究报告》、《中国建筑清式彩画图集》等文献的图文勘校工作。

  早年曾于袁荃猷先生门下修习古琴,与古琴宗师成公亮、陶艺、乔珊素有交往,在古代琴器研究方面得到了郑珉中、马俊昌先生的指点,并且十分推崇陈逸墨先生的琴学观点……

相关成就

  一、在嘎玛德勒的指导下捐资修复了一批传世的“嘎玛嘎赤画派”唐卡。

  二、捐助并参加了图布丹喇嘛主持的雍和宫部分佛堂内装与陈设修复工作。

  三、参加中国古代佛教文献保护项目并参与捐资修复佛教经卷。

  四、参加袁剑君先生主持的北京恭王府部分建筑及陈设研究工作。

  五、捐助净慧法师中国禅宗文献目录编攥工作。

  六、赞助首都博物馆中国古代铜炉制作技艺研究项目。

  七、参加清华大学宋代家具结构与美学研究课题。

  八、赞助周绍良先生《百喻经今译》出版工作。

  九、参加杜仙洲先生组织的柏林寺修缮工程文献考据工作。

  十、参加郑珉中先生故宫藏古琴形制与结构研究子课题。


返回页首

帖子已锁定,不允许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