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策展:4月12日夜复信
发起人:毛边本  回复数:0   浏览数:1091   最后更新:2017/01/16 21:05:34 by 毛边本
[楼主] 毛边本 2017-01-16 21:05:34

来源:燃点

文 / 刘林 译 / Ting Wang



S兄,

你见过从头至尾始终让你保持畅快的展览吗?当展览踏入它自己的中途,我们惟有承担起身体的苦痛,在这中途堆积“物”,指望着在开幕前让它们产生出价值。我现在就处在这中途之中,享受着枯涩的日常劳作带来的空虚。策展人在这个时间段里闹情绪是挺糟糕的事,是吧?但人不应该像机构那样机构化,当代艺术不是教人没面目。

不过此时,我就像那些仪式过程中的神汉,重复着那几个单调的动作,甚至忘却时间,把自己投入到展览或项目为我们制造的“场”之中,热火朝天,疲惫不堪。我总是觉得在所有展览开幕的前夜,展厅里都游荡着一位神明,它护佑着一切展览的完整性,展览中途里产生的混沌、虚伪和野蛮,在开幕前夜为这位主神全部洗脱,即使那个展览从任何一个细节上看都漏洞百出,这位神明也总是能在总体上为展览罩上一层灵光。这就叫化腐朽为神奇吗?前几天,一个我很喜欢的策展人在开幕晚宴上对参展艺术家说,“这个展览也算是混下来了”,我是感同身受的,而且这种说法让你认定他是个懂得感恩的策展人。

我恐怕会相信这种没来由的神迹,所以对于眼下的事情又不担忧。而我陷入无穷劳作,却是自己的柔弱带来的罪过,我所遭受的苦劳在细节上毫无意义,却反过来挤压时间,直到我无从体验空虚。我们总是会夸大策展人与艺术家的矛盾,难道那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么?一个展览的路线图总是被很清晰的描绘出来,但我们的思索是在那根清晰的线索上下浮沉的。我们仅仅是要去反对对方的意见而已吧?我们老是去谈论“有效性”和“可能性”,但展览的效果至多如何我们心中是了然的,而我们知道的不可能性却远比可能性要丰富。我是不应该说这些话的,但我不想因为我什么都不说而无意间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殉道士的形象,我特别害怕变成那样。

现在看来,恐怕自我怀疑的策展实践要更有说服力(我们需要一个“正确”的展览吗?),如果我果真相信上面那位神明,我就应该因为自己的怀疑去“信”,而不是放弃抵抗的等待它来拯救我。或许这样我就不再迷失在现在这个时间点上了吧?这样说来,这几天我和艺术家们的争吵倒是好事了,我们必须被不可能性包围,才能找到一种上升的方法。我一直忧心的批评的丧失,也竟然在这种争吵中复活了,策展人(批评家者)在主题摇摆不定的项目里否定艺术家的方案,艺术家则毫不留情的批判策展人的自以为是,方案在这个过程中被不断纠正、打磨,我们把所有不可能性全部减去,循着那个唯一性的微光而去。

S兄,在这样酸腐的字句里,你看出我的决心了么?策展是关于自由意志和宿命论的事件,在这展览的中途,我们应该时时停顿下来,回望自身,而不被俗世的苦劳所累,不在这条河流中随波逐流。

欧文·沃姆,《白痴III》,2004(图片由欧文·沃姆工作室提供)/ Erwin Wurm, “The Idiot III”, 2004. Courtesy Studio Erwin Wurm.


欧文·沃姆,《忏悔室》,2003(图片由欧文·沃姆工作室/西班牙马德里Galeria La Fabrica提供)/ Erwin Wurm, “Confessional”, 2003. Courtesy Studio Erwin Wurm/Galeria La Fabrica, Madrid, Spain.

欧文·沃姆,《精神分析II》,1999(图片由欧文·沃姆工作室/Dirk Pauwel/比利时勒芬的STUK – Kunstencentrum提供)/ Erwin Wurm, “Psycho II”, 1999. Courtesy Studio Erwin Wurm/Dirk Pauwel/STUK – Kunstencentrum, Leuven, Belgium.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