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成品的二度绘画性” 工业生产的艺术留痕
发起人:陆小果  回复数:0   浏览数:1300   最后更新:2017/02/06 19:58:03 by 陆小果
[楼主] 陆小果 2017-02-06 19:58:03

来源:798艺术 文:王薇


今日美术馆2号馆“现成品的二度绘画性—余秋呈个展”展览现场


步入今日美术馆2号馆的展厅,即刻被一种工业废墟式的景观所包围。一层入口处堆积的生产废弃物映衬着墙面图像中简陋的厂房,如同一段无声的开场白,清晰地表明了“现成品的二度绘画性-余秋呈个展”的生成语境-一个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制造现场。


事实上,这样一个围绕着工业、资本、生产等问题展开讨论的展览与创作者的个人背景息息相关。作为箱包、鞋帽、配饰设计师,并拥有产品生产工厂的余秋呈对中国制造业的现状无疑有着比旁人更为透彻的了解。而艺术家的身份又促使余秋呈对生产劳动过程中的种种现象及其背后的根源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并最终通过作品呈现了一种中国制造业的残酷美学。

《羽》81×107cm 综合材料 2015年


展厅一层的几部视频影像真实呈现了一个商品生产工厂的环境场域及日常劳作景象,将观者直接带入作品及观念的发生源头。一组倚墙而立的装置作品颇为引人注目,该组作品以废铁制成的树脂桶堆砌而成,艺术家在最上一层的桶中分别放置了几尾金鱼。金鱼的美丽灵动与铁桶的低廉粗陋形成了视觉及认知上的强烈反差,逼仄恶劣的生存环境侵蚀着游鱼的生命,从而引发一种强烈的不快。而作品背后墙面上所显示的字眼:王健林、周建林、赵建林……使作品中存在的某种质疑变得不再隐晦。


展厅二层的宽敞空间主要展示了余秋呈的装置绘画作品。放眼望去,悬挂于墙面上的不同作品呈现出一种抽象的形态,并在整体上显示出基调及风格的一致性。当缓步走过每一件作品时便会发现,构成作品的材料,如废纸板、铁丝网架、塑料残片、有机玻璃板……均来自产品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物件或产生的痕迹。正是这些现成品构成了余秋呈作品中的“色彩”与“结构”。

《回音-3》80×120cm 综合材料 2016年


具体而言,余秋呈装置绘画作品中的色彩基本上来源于工人制作产品过程中无心遗留下的色彩痕迹。这些呈现在不同物质上的偶然生成的颜色最初并非是艺术创作的产物,它们被余秋呈视为具有绘画性的现成品加以应用。在一组名为《疑》的作品中,覆盖于现成品绘画之上的铁丝网成为了作品的直接结构形式。在将生产痕迹或生产工具转换为艺术材料的过程中,余秋呈正是通过在原有的物质基础上进行介入式的涂绘、拆解或重组,实现其作品中所谓的“现成品的二度绘画性”。


此次展出的部分作品体现了艺术家对真实工业事件的直接介入,以及对事件当事人的精神干预。这更加显明了其作品不仅仅是在形式上对生产的借用,而是深入到对资本的质疑与反思当中,这使得余秋呈的作品在具有特定形式感来源的同时,亦显示出对社会学、经济学范畴的指涉与探讨。(文/ 王薇 图/今日美术馆)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