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artnet年度艺术机构回顾 | 长征空间:提出一个创造性的模型
发起人:天花板  回复数:1   浏览数:1542   最后更新:2017/02/09 16:48:16 by guest
[楼主] 天花板 2017-02-06 20:14:31


来源:artnet


长征空间2017年新展“平面震颤”现场。图片:致谢长征空间


按照artnet每年新春伊始的传统,我们会对艺术机构和艺术家的过去一年进行回顾,然后展望刚刚步入的2017年。


2016年11月的上海,artnet颁发了首届年度艺术大奖。这是全球史上首个靠数据说话的艺术大奖,是一次对建立新价值体系的大胆尝试,更真实系统地反映出了艺术生态的选择。年度画廊机构奖的评选以模型结果排名前50位艺术家的代理画廊为数据,统计占比最高的机构而得出最后的结果,长征空间在当晚荣获了这项大奖。


长征空间由卢杰于2002年在北京798艺术区建立。而在空间成立前,由卢杰发起并担任总策划,和邱志杰共同执行策划的“长征计划”,邀请百余位中外艺术家参与的“一个行走中的视觉展示”。在2016年年终之际,“长征计划”获选《Frieze》杂志创刊25周年25件国际代表作品之一,《Frieze》的编辑Amy Sherlock表示到“之后的长征无论是从一间非盈利机构或是再后来的商业画廊,他们都在不断的变动中持续地运作着。可以说,它为艺术机构的运营在传统的西方艺术市场范式之外,提出了一个创造性的模型。”


长征空间的2016年


窥视秀
2015年12月12日– 2016年1月31日

图片:致谢长征空间


展览于2015年末开幕,集合了六位活跃于当代艺术创作领域的年轻艺术家——陈天灼、何意达、胡庆泰、林科、唐狄鑫、杨沛铿,通过不同的媒介和途径,他们为“窥视秀”带来了多元创作和近期实践的新作。展览本身没有在主题或内容上作特殊限定,展览现场也为艺术家提供相对独立的空间,借力于艺术家形态各异的创作路径,达成一种开放和聚焦并行不悖的展览方式,一窥每个艺术家此刻的思考和工作。


王思顺:启示

2016年4月28日 – 5月26日

图片:致谢长征空间


王思顺的“启示”呈现了他在全世界收集的像人物肖像的石头作品。它们先后从俄罗斯、法国、意大利及中国各地所收集。不同大小、形态、颜色、纹理的肖像石头仿佛是来自各种世界和地域、族类和身份、历史和未来的生命,以及其内在价值诸如神圣、高尚、丑陋、邪恶……汇集而成互相冲突和交汇的世界。


陈天灼:自在天

2016年6月9日 – 7月10日

图片:致谢长征空间


“陈天灼:自在天” 是陈天灼在长征空间的首次个展,与其最新“歌剧”作品《自在天》同名,灵感起源于古今印度社会中家喻户晓的梵文宗教诗《薄伽梵歌》(Bhagavad Gītā)。展览中呈现《自在天》的影像,以及近20件全新装置作品。


其舞台剧似的表演融合了多种舞蹈元素,如印度传统舞蹈,现代舞,以及不同的音乐风格,如电子乐, Hip-pop,Trap, 古典乐与传统印度音乐,同时借用对演员身体、形象的改造,演出现场设计及对不同舞蹈种类和音乐的糅合,把一个个普通人转换为艺术家设想中的神,并加入了更为盛大的仪式场面。


张慧:张慧

2016年7月22日 – 9月7日

图片:致谢长征空间


距张慧首次呈现绘画的个展已过去整整十年,这次展览也将是这位艺术家创作生涯的第三次重要转折。第一次转折出现在2006年的“局部地区”,他以绘画为主的作品在长征空间展出,表明了他艺术创作媒介的转向——从以现场感转至以平面绘画为主要手段的叙述模式;第二次转折出现在2009年的“二十一层半”中,张慧以“创造一种存在”的方式取代“表达已存在着的东西”,继而在“空地”(2012年)和“广场”(2014年)中,张慧反而尽量控制形式语言的部分,逐渐“拾回”描绘方式,创建一种可以成立的结构形式。“拾回”的开启也直接促成了此次个展。 “拾回”的工作方式,及相继被纳入的“承认”、“结构”被作为他近期工作和此次个展的三个关键词,既承接着过去展览中的转向和探究的逐步加深,也直接指向对未来工作的开启。回归到作品中,张慧希望能够开启一种新的观看方式——在对过往的观照中,对结构有所延展和丰富。


开始之前结束之后II

2016年9月17日11月27日

图片:致谢长征空间


2014年,长征空间群展“开始之前结束之后”借用了T. S.艾略特经典诗篇《四个四重奏》作为引子,引发另一种观看——即对作品中所蕴含或潜藏的时间性的探究。这个起点指向多元的终局,它可以落脚于对一件作品的与众不同的理解,也可以是对艺术家整体创作线索独辟蹊径的体悟,甚至激发出恒定状态下的偶然震颤。2016年,长征空间推出“开始之前结束之后II”,展出13位/组艺术家极为少见或是从未面世的装置、影像、绘画作品。其中一部分作品是艺术家早期或过往创作中有转折性或是指向性的作品;另一部分则是全新创作。


[沙发:1楼] guest 2017-02-09 16:48:16

来源:artnet


2016年artnet年度艺术机构回顾 | 北京公社:成为年轻一代探讨新议题的空间


北京公社。图片:致谢北京公社


按照artnet每年新春伊始的传统,我们会对艺术机构的过去一年进行回顾,然后展望刚刚步入的2017年。

 

2016年11月的上海,artnet颁发了首届年度艺术大奖。这是全球史上首个靠数据说话的艺术大奖,是一次对建立新价值体系的大胆尝试,更真实系统地反映出了艺术生态的选择。年度画廊机构奖的评选以模型结果排名前50位艺术家的代理画廊为数据,统计占比最高的机构而得出最后的结果,北京公社在当晚荣获了这项大奖。

 

这个建立于2004年的画廊,在一开始就以阐释和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为己任。一直对当代艺术中的新变化保持着敏锐观察和积极参与,近几年随着新鲜血液的输入,北京公社已经成为年轻一代艺术家探讨新议题的重要空间。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个画廊刚刚过去的2016吧。


北京公社的2016年


梁硕:无隐禅院

2016年3月8日—4月30日


图片:致谢北京公社

 

艺术家梁硕在北京公社的首次个展,此次展览的“无隐禅院”是继北京公社的个人空间项目“女娲创业园”、“托普欧乐居”之后再一次针对“展厅”这个概念的全新尝试。“无隐禅院”是清代沈复《浮生六记》里记载的一个破败中的寺院,梁硕根据文字描述恢复其空间意趣。艺术家通过展厅向公众呈现了一个即兴的、在地的、临时的、体验的一次性事件。“无隐禅院”是梁硕对于文字描述的视觉转化,也是对园林语言的个人理解。相比以往的现场性作品,这次在操作方面的难度更加强化了:基于画廊现有的空间和物质条件,化限制为契机,就地取材。搭建的大部分材料,都是画廊以往艺术项目或库存的遗留物品,艺术家的任务则变成如何使之在新的语境里充当恰当的词句,以及如何在紧迫中集结游荡的经验。这也是他对“限制生自由”这一方法的再次操练。

 

于吉:黑山

2016年5月13日—6月18日


图片:致谢北京公社

 

于吉的创作以雕塑和装置为主,亦涉及行为及影像。于吉近年在项目创作中频频涉及关于自然介质、地景,以及与身体对抗、相交、反馈的关系,通过其丰富的创作形式以及不断尝试与他者的合作中找寻更为复杂和交错的艺术语言。

 

马秋莎:沃德兰

2016年6月25日—8月6日


图片:致谢北京公社

 

展览名称“沃德兰”取自北京昌平九十年代斥巨资建造的巨型游乐园的名字,也是英文单词“Wonderland”的汉语音译。这座充满了奇观与雄心的巨城被寄予了热烈的期望,号称当时的“世界第一大乐园”,却由于复杂的原因而烂尾,直至荒废数十年后被悄然拆除。

 

赵要:最后一个鸡蛋

2016年8月25日—9月25日


图片:致谢北京公社

 

 “最后一个鸡蛋”展示了现代人身体里面住着的“两个人”-自然的人和理性的人。在城市文明建设进程的过程中,人们在潜意识里蕴藏着很多对自然、有机、生命感以及对于理性的精神依恋。展览把鸡蛋和曲线图相结合,也是将自然情结与理性相结合,展示了人类精神层面对可控和不可控的两种情节的结合。

 

 

尚一心:一一

2016年10月20日—12月3日


图片:致谢北京公社

 

尚一心的创作包含绘画与装置,艺术家一直在尝试使用不同的媒材来表达其艺术想法。此次展出的三件装置作品,是他自2008年以来开始尝试使用灯光等媒材来进行实践的最新呈现。光、物、影之间相互牵制、相互塑造、相互改变的关系是尚一心一直感兴趣的命题,并通过不断的实践,讨论观看与被观看、个体与群体、逻辑与认知之间的关系。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