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古巴裔移民,101岁时以惠特尼美术馆的个展战胜了时间和偏见
发起人:babyqueen  回复数:0   浏览数:2158   最后更新:2017/02/11 20:21:57 by babyqueen
[楼主] babyqueen 2017-02-11 20:21:57

来源:TANC艺术新闻中文版 Laura Xue


美国新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的一系列公开言论与政策导向所透露的性别偏见、种族主义以及对移民的排斥给美国社会带来动荡、抗议和不安时,一部以现年101岁、刚刚结束在纽约惠特尼美术馆个展的古巴-美国抽象、极简主义艺术家卡门·埃雷拉(Carmen Herrera)为主角的纪录片《跨越百年的展览》(The 100 Years Show)则讲述了这个古巴裔女性移民艺术家如何在复杂的美国艺术与社会环境下求生、抗争,并最终以创作和坚持战胜了偏见和时间的故事。美国总统的最长仼期与一个艺术家的创作生涯相比而言,后者透露的生命力,终于让人在焦灼的时代情绪之外找回一些乐观。


纪录片《跨越百年的展览》(The 100 Years Show)是一短短30分钟的影片,其主角是现年101岁、刚刚结束在纽约惠特尼美术馆个展的古巴-美国抽象、极简主义艺术家卡门·埃雷拉(Carmen Herrera)。曾经执导了纪录片《艾未未:永不道歉》(Ai Weiwei: Never Sorry)的年轻纪录片导演艾莉森·克雷曼(Alison Klayman)从多个视角记述了这位年过百岁的艺术家长达将近一个世纪的艺术创作历程,以及是如何在过去10年间突然受到艺术界的关注和认可的。克雷曼在影片中记录了艺术家的日常生活与创作,以及与多位艺术家好友、助手、策展人、画廊主进行的对谈,将这位“可能是当今艺术界年纪最大的当代艺术家”(注:来自佳士得拍卖行2014年对埃雷拉的介绍)真实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卡门·埃雷拉纪录片《跨越百年的展览》(The 100 Years Show)预告片,视频来源: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

影片从埃雷拉的第一人称视角以及通过对其好友、助手、策展人以及画廊主的采访为观众拼凑出了一幅对于埃雷拉详尽的刻画。卡门·埃雷拉于1915年5月31日出生在古巴哈瓦,父亲是古巴著名报刊《世界报》(El Mundo)的创办人,母亲是该报的记者,同时也是一名激进的女权主义者。埃雷拉自幼年起就对绘画产生了极其强烈的兴趣,但是根据她的回忆,母亲却从未对她的艺术创作表示认可或支持。埃雷拉在23岁时通过亲友结识了来自美国的英语教师杰西·李奥闻肖(Jesse Loewenthal)。两人迅速成为好友,随后慢慢发展为恋人。两人在哈瓦那成婚后便移居美国并定居纽约。

1949年,卡门·埃雷拉与丈夫杰西·李奥闻肖在巴黎,图片来源:CARMEN HERRERA


埃雷拉在影片中称,自己早期的艺术创作相当传统、保守。1948年,埃雷拉与丈夫前往法国巴黎。当时,二战后的巴黎充满了狂热的艺术家和音乐家。在那里,埃雷拉逐渐发掘了对于包豪斯风格(Bauhaus)的兴趣,并开始关注包括几何抽象主义艺术家约瑟夫·亚伯斯(Josepf Albers)、俄罗斯至上主义(Russian suprematism)及其创始人卡济米尔·马列维奇(Kazimir Malevich)、美国抽象艺术家埃斯沃兹·凯利(Ellsworth Kelly)等在内等艺术家的创作。

1948年的卡门·埃雷拉,摄影:Victor Laredo,版权归属艺术家本人

卡西米尔·马列维奇《黑与白,至上主义创作》,1915年


有趣的是,据埃雷拉回忆,当时在巴黎,自己主要结交的都是艺术家,而埃斯沃兹·凯利总是和音乐家们混迹在一起。至于埃雷拉究竟为何执迷于利用直线、边角以及极具秩序的几何图案进行创作,影片中收录的一段埃雷拉1994年的采访对此给出了答案。她说:“我想给我们生活的这个混乱的世界里添加一些秩序。


1953年,埃雷拉与杰西回到纽约。然而,当时以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为代表的奔放狂野的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 expressionism)正在纽约城中大行其道。当我们今天回头审视那个时期就会意识到,极简主义要再经过若干年时间的磨合才会成为艺术界的主流。因此在当时看来,埃雷拉的创作显然过于超前,也因此陷入了关于“绘画作为物”(painting as object)这一对于绘画形式的探讨之中。


另一个十分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埃雷拉并非是当时唯一一位进行极简创作的艺术家。包括利昂·波克·史密斯(Leon Polk Smith)、埃斯沃兹·凯利、弗兰克·斯特拉(Frank Stella)以及巴尼特·纽曼(Barnett Newman)等在内的一系列若干年后名声大噪的艺术家事实上都已经在进行极简创作。而对于埃雷拉来说,在同一时期相同语境下的艺术领域,她所面临的阻挠不仅仅是创作风格与所处时代的错位,更包括了1950年代甚至至今艺术界对于女性艺术家所缺乏的认可与接纳。

《卫报》的记者 Simon Hattenstone 在采访卡门·埃雷拉时称赞埃雷拉一生坚持艺术创作的故事为我们做出了示范埃雷拉却回复道:“我不是一名教师。作为一个范例,或许是,但我的一生不值得被学习。”图片来源:The Guardian


埃雷拉在片中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已故画廊主罗斯·弗里德(Rose Fried)曾在未与埃雷拉见面的情况下表示出对于埃雷拉作品的欣赏。埃雷拉因此前往罗斯·弗里德的画廊登门拜访,希望能够获得在其画廊举办展览的机会。然而罗斯·弗里德对埃雷拉说:“你虽然可以像其他艺术家一样创作,但我不能给你举办展览,因为你是一个女人。”即使事情已经过去数十年,埃雷拉在谈及女性画廊主由于性别原因拒绝为女性艺术家举办展览的遭遇时仍然不免相当激动。


与此同时,1959年爆发的古巴革命虽然影响了当时相当一部分古巴艺术家的创作,但对于埃雷拉的创作风格所造成的影响却微乎其微。因此,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她作为一名古巴裔艺术家在当时语境下对时局的回应与个人影响力。


惠特尼美术馆的策展人达娜·米勒(Dana Miller)在影片中提到,从学术角度来说,埃雷拉的作品理应被收录进1959年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举办的“16个美国人”(16 Americans)展览中。该次展览展出了包括贾斯培·琼斯(Jasper Johns)、埃斯沃兹·凯利、罗伯特·劳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以及弗兰克·斯特拉等在内的16位美国艺术家的作品。但是现实中,无论是埃雷拉的女性身份,还是她作为古巴裔身份,都影响了她在当时社会情境下的艺术成就和发展。

埃斯沃兹·凯利在“16个美国人”展览中展出的作品《鹰》(Falcon,1959),图片来源:Betty Parsons Gallery

弗兰克·斯特拉在“16个美国人”展览中展出的《高高的旗帜》(Die Fahne Hoch!,1959),该作品现收藏于惠特尼美术馆,图片来源:Leo Castelli Gallery


影片因此触及到了艺术界中相当敏感的性别议题。性别议题从来都是艺术界中政治角力的主角之一,而关于女性艺术家在艺术界、博物馆内话语权的讨论从未停止。上个世纪80年代成立的激进艺术家小组“游击队女孩”(Guerrilla Girls)就曾经受纽约公共艺术基金(Public Art Fund)的委托创作了一系列名为《女性是否仍然需要赤身裸体才能进入大都会博物馆?》(DO WOMEN STILL HAVE TO BE NAKED TO GET INTO THE MET. MUSEUM?)的告示板海报。

游击队女孩儿,图片来源:Guerrilla Girls


该系列海报分别于1989年、2005年和2012年统计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现代部门中的女性艺术家的作品数量,并比较了博物馆内裸体像的性别比例。横跨超过2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在这三个年份中所有的女性艺术家作品分别少于总作品数量的5%、3%和4%,而呈现的裸体女性肖像占总裸人像的比例分别是85%、83%和76%。这一系列的海报通过直观刺眼的数字向观众抛出了对于女性艺术家在艺术领域话语权直白的提问。而对于埃雷拉来说,她的经历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这一仍在持续中的问题的缩影。


游击队女孩《女性是否仍然需要赤身裸体才能进入大都会?(1989年版)》,图片来源:Guerrilla Girls

游击队女孩《女性是否仍然需要赤身裸体才能进入大都会?(2005年版)》,图片来源:Guerrilla Girls

游击队女孩《女性是否仍然需要赤身裸体才能进入大都会?(2012年版)》,图片来源:Guerrilla Girls


早期艺术市场关注度的缺乏却在某种程度上给予了埃雷拉进行不断探索和创作的自由。埃雷拉开始受到市场的大规模关注是在千禧年初期。埃雷拉经由多年好友、艺术家托尼·贝卡拉(Tony Bechara)推荐,临时补救了纽约画廊主费德里科·赛维(Frederico Seve)组织的一场拉丁艺术三人展。当时,赛维对于埃雷拉一无所知,更没有意识到“只喜欢与35岁以下的艺术家打交道的纽约艺术市场”会迎来一位时年89岁高龄的当代艺术家。


2009年,94岁的埃雷拉在位于英国伯明翰的 Ikon Gallery 举办个展,展出了大量自1940年代起至今的绘画与纸上作品,包括极其能够反映埃雷拉对于绘画形式、色彩以及几何构图探讨的黑白作品《对角线》(Diagonal,1952)、双色几何构图《绿色与橙色》(Green and Orange, 1958)以及随后被惠特尼美术馆收藏的双联画《白色与绿色》(Blanco y Verde,1959)。


卡门·埃雷拉《对角线》(Diagonal, 1952)在纽约展出现场,该作品被私人藏家收藏,图片来源:Stuart Whipps/Ikon Gallery


《白色与绿色》分为两部分,绿色三角的长边将上下两块画布分割开来。下面的画布呈全白色,巧妙而又大胆地融入进了画廊的白色墙面。《白色与绿色》及其整个系列可以说是埃雷拉在1950年代对于绘画作为物、画布作为作品组成部分,以及对于展示空间与艺术作品之间关联的探讨。策展人米勒在片中说:“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尤其是在1959年。”


卡门·埃雷拉《白色与绿色》(Blanco y Verde,1959),该作品现收藏于惠特尼美术馆,图片来源:Lisson Gallery

《绿色与橙色》(Green and Orange,1958)在迈阿密展出时的现场图,该作品被私人藏家收藏,图片来源:Stuart WhippsIkon Gallery


埃雷拉在过去10年间逐渐开始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内进行展出,多个艺术机构相继收藏了埃雷拉的作品。除了惠特尼美术馆之外,沃克艺术中心(Walker Art Center)在策展人奥尔加·维索(Olga Viso)的主导下收藏了埃雷拉1971年的雕塑作品《未命名》(Untitled,1971)。这件雕塑由两部分构成:较小的蓝色木质长方体被架立在较大的蓝色长方体上面。


作为一件1971年创作的作品,这件雕塑显示了埃雷拉对于抽象、极简主义在形式与内容上的探索,并挑战了当时观众对于绘画与雕塑之间边界的认知。目前,收藏了埃雷拉作品的艺术机构还包括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赫希洪博物馆及雕塑园(Hirshhorn Museum and Sculpture Garden)等。

《未命名》(Untitled, 1971)于 Ikon Gallery 展出时的现场图,图片来源:Ikon Gallery/Stuart Whipps


现年101岁的埃雷拉仍然保持着每日作画的习惯。已故丈夫杰西在世时替埃雷拉悉心保留了她所有的创作,这得以让当今博物馆的策展人和研究学者们拥有丰富的历史资料并以此对埃雷拉进行系统的研究。每天,埃雷拉指导着陪同多年的助手曼努埃尔·贝尔杜马(Manuel Belduma)进行大部分实际操作方面的工作,这样的工作关系有如晚年的马蒂斯(Henry Matisse)指导助手创作剪纸系列一样。


纽约惠特尼美术馆“卡门·埃雷拉:视觉的线条”(Carmen Herrera: Lines of Sight)展览现场,图片来源: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


策展人米勒在提到惠特尼美术馆埃雷拉个展时强调,此次展览将着重强调“她(埃雷拉)创作这些作品的那个特定的时期。她与很多其他创作相同主题的艺术家曾在同一时期创作;并不是在十几年后追随了谁的脚步。她当时就在那里,探索着这些主题和想法......与弗兰克·斯特拉、卡门·埃雷拉、埃斯沃兹·凯利一起。”

影片开始时,埃雷拉引用了一句家乡的名言:“如果你一直等的话,车总会来的”;在影片末尾,当被问及对于在惠特尼美术馆举办展览作何感想时,埃雷拉说:“是时候了。我会说,是时候了。晚一些总比永远不会发生好。”埃雷拉的际遇不免让旁观者隐隐感到对于当代艺术市场讽刺的一击。然而面对市场近年来的迸发,如今101岁的埃雷拉只是淡淡地说,现在她有经济能力雇佣三个护工料理自己的生活了;她可以不用去养老院终老,而是可以一直住在对于她的创作最重要的家中继创作下去了。(撰文/Laura Xue)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