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修·伯利塞维兹:比起画廊代理合约 建立信任更重要
发起人:colin2010  回复数:0   浏览数:870   最后更新:2017/03/08 22:58:14 by colin2010
[楼主] colin2010 2017-03-08 22:58:14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彭菲


BANK空间创始人马修·伯利塞维兹(摄影:Rhiannon Florence) 图片由BANK空间提供

  【编者按】:在西方画廊业发展的百年历史中,逐渐形成的画廊与艺术家的代理机制,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更充分的创作条件和空间,也为艺术成就和思想的传播提供了与现代社会更有效对接的方式。同时,也为画廊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提供了发展的基础。

  在不同的国情背景和市场背景下,各个国家的画廊发展状况各有不同,中国现代画廊业在快速发展的30年间,也逐渐形成了画廊与艺术家之间的代理机制。那么,“代理机制”在中国的发展线索和正在发生的现状、变化和问题是怎样的?雅昌艺术网就此话题,和业内专家进行了交流,展开“画廊代理制”的系列探讨。

  此次,上海BANK空间创始人马修·伯利塞维兹和我们分享他的从业经验。

  马修·伯利塞维兹,美国人,2007年来到上海。在成立BANK空间之前,他曾供职于上海沪申画廊。除此之外,他曾是一名媒体人,拍过影片、出过书、策划过展览,长期致力于文化产业。BANK空间不到三年,但伯利塞维兹经历了很多画廊主都需应对的问题:他曾模糊画廊的身份,没有第一时间建立代理意识;他的空间曾因种种原因被迫关闭,一时中断展览计划;今年2月,他所经营的BANK空间,和韩国阿拉里奥画廊同时在上海推出一位艺术家的展览,目前,这类合作方式,在国内还非常少见。

  2013年,在上海当代艺术馆8周年展览上,身为展览策展人的伯利塞维兹曾向雅昌艺术网透露,要做一个“内容更有趣、更实验”的空间。事实上,一系列展览,如徐冰“阅读室发布《地书之书》”(2014)、廖国核“马上有良心”(2014)、陈天灼“野餐 天堂 婊子”(2014)、欧阳春“渣滓”(2014)、耿旖旎“神爱俗人”(2015)等,都显示他的实验理想。

  回忆过往,伯利塞维兹表示:“我那时还觉得,艺术行业还挺保守的。大家为什么都要规定好,什么是美术馆,什么是画廊,什么是艺术中心?后来才知道代理艺术家的重要性,它可以规避一些潜在的矛盾,对艺术家长远的发展,也是有利的。”

  下面,我们听听他是怎么说的:

陈彧君“故土不乡愁” BANK空间展览现场

雅昌艺术网:这次陈彧君在BANK空间和阿拉里奥画廊同时举办个展,你们是如何与艺术家建立跨画廊的合作的?

  马修·伯利塞维兹:BANK空间在一、两年前开始接触陈彧君,当时我们还在香港路的一个老建筑里,空间氛围和艺术家的部分作品有共通的地方,都是和历史有关系,所以讨论要不要一起做些什么。当时柯恩画廊撤出上海,陈彧君也有意向拿整幢楼做作品,但后来我们被“赶”走了,所以计划终止,但一直和他有联络。去年10月、11月左右,我带白兔美术馆的朋友去陈彧君的工作室看作品,当时馆方看中10多件,但他一开始不想把作品卖去国外美术馆,因为没有来中国展示过。所以我们就说,要不然在BANK做一个展览。

  阿拉里奥画廊那边,我后来听说它们美术馆在两年前收藏过他一些作品,也在和他谈代理的事宜,当然我之前是不知道的。阿拉里奥的创始人金先生思维比较开阔,他觉得我们有不一样的资源,其实是可以合作的——我在上海,同时在美国和欧洲有朋友;他主要在韩国,资源主要集中在亚太,又在国外有画廊和美术馆。所以,这种尝试是一步步商量后决定的。在合作过程中,也有不断需要调整的部分:开幕时间如何错开?海报、媒体资料如何准备等。总之,这次合作还是比较愉快的,我们还在商量,以后是否有机会一起在北京找一个空间,给陈彧君做另一个展览。



陈彧君“故土不乡愁”  BANK空间展览现场

雅昌艺术网:两家画廊同时推出一位艺术家,如何建立共识?

  马修·伯利塞维兹:很少有两家画廊同时举办一位艺术家的展览,如果有,通常是跨区域进行的。这主要牵涉到作品代理权的问题。如果两家画廊各做各的,那都想要一样的作品怎么办?藏家去哪家画廊买比较好?这都是很实际的问题。针对这次展览,我们分别负责各自展出的作品:我们虽然有大部分作品被白兔美术馆收藏,但还有一部分陈彧君近年未展出的可售作品;阿拉里奥画廊展出的近九成作品已收藏,3楼的装置由它们负责。

  我们达成共识,BANK空间是陈彧君国内的代理画廊,阿拉里奥是韩国的代理画廊,同时做一些海外的推动。当然,我们也可以把他的作品带去海外的艺博会,这是比较自由的,但在代理区域上,目前划分得比较明确。

雅昌艺术网:一般来说,如果两家画廊同时给一位艺术家做展览,是如何分成的?如果藏家通过A画廊的介绍去了B画廊买画,是如何分成?

  马修·伯利塞维兹:普遍来说,在确认代理作品之后,画廊和艺术家是5-5分成的;如果涉及作品的制作费,需要扣除制作费进行分配。要是遇到你说的情况,那母画廊会提成10%-20%,但具体数据是要谈的,没有明确的规定。

雅昌艺术网:如何定义母画廊?

  马修·伯利塞维兹:根据不同的情况而定,客户有需要,我们就带他们过去。这主要还是看,能不能和其他画廊谈得下来。

雅昌艺术网:您认为,两家画廊在同一个地区合作,会成为未来的一种新的形态吗?

  马修·伯利塞维兹:这不容易。但是我们也很希望其他区域或海外的画廊做我们的艺术家,大家一起推动,对双方都是好事。

艺术家Marina Abramovic在BANK空间(现已搬离)的银行大楼前

群展“The BANK Show,Vive le Capital”展览现场(BANK 外滩空间 现已搬离)

雅昌艺术网:您认为,国内画廊的代理机制处于什么阶段?

  马修·伯利塞维兹:其实才刚开始起步。国内画廊只有20几年,过去一切还很模糊,画廊主、艺术家都在摸索行业的规则,很多人最近几年才明确所谓“代理”是什么,包括我自己也是如此。最初,BANK空间不是画廊的规格,主要是做一些有趣的、实验的项目。我那时还觉得,艺术行业还挺保守的,大家为什么都要规定好,什么是美术馆,什么是画廊,什么是艺术中心。后来才知道代理艺术家的重要性,它可以规避一些潜在的矛盾,对艺术家长远的发展也是有利的。所以这次和阿拉里奥一起推陈彧君,也是我们的机会——以前大家不清楚我们的定位,也不了解我们代理哪些艺术家,现在身份逐渐清楚了。

雅昌艺术网:现在业内是否有一个明确合约协议,来圈定或约束画廊和艺术家的合作?

  马修·伯利塞维兹:我们会有合同,但画廊和艺术家更多是靠“君子协议”。因为一旦涉及一些问题,还是可能会出现超出合同范围内的事。

雅昌艺术网:一般合同上会对双方有哪些制约?

  马修·伯利塞维兹:以代理艺术家为例,通常合同会写明,艺术家的代理区域有多大,在所制定的区域里,我们需要管理作品库房,为艺术家提供可行的推广方案,比如做展览、出画册、去艺博会;与此同时,我们也要避免在代理区域内存在其他的销售渠道。不过,对于分成结构,一般画廊不会在合同里写明白。特别是和不同画廊进行合作时,更多是靠商量。

雅昌艺术网:国内外画廊在代理模式、分成结构,以及合约制度上有差别吗?

  马修·伯利塞维兹:当代艺术领域,国内外的代理方式和分成模式是差不多的。但海外有很多第三方机构,如基金会,可能在作品投资和管理上有更多方式。合约这块,每家画廊的情况都不一样。我们也常常在看到海外A画廊做了某位艺术家后,B画廊有一天发出邮件:我们荣幸宣布,xxx(艺术家名)在画廊举办个展……他们用的词是“represents”(代表),这就意味着说:艺术家是我们的。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合约可能是一种保障,但也已经失效了。我们呼吁专业的代理机制,但更需要建立彼此的信任。

雅昌艺术网:比起上一代,现在画廊和艺术家有更多选择的机会。有些足够有想法、足够成熟的艺术家甚至不需要画廊了。您认为,画廊和艺术家的关系正发生哪些变化,两者的代理合作模式需要做哪些调整?

  马修·伯利塞维兹:画廊和艺术家肯定不仅仅是商业关系,它更像是谈恋爱。我们常说,艺术家是自由的。打个比方,原来你有个男朋友,但相处过程中,你遇到一个更有实力的男人,那么,你可能会动摇,甚至决定放弃原来那段关系。艺术家和画廊也是一样。所以,当遇到这样情况,纸本合同的约束力是有限的。画廊能为艺术家做的,是关注市场、关注艺术家的发展,争取给他们带来更多机会。

雅昌艺术网:针对全权代理艺术家,画廊通常做哪些推广计划?

  马修·伯利塞维兹:首先是个展和群展,一般我们对于国内全权代理的艺术家,2-3年会举办一次个展,群展数量则是根据展览主题、艺术家档期和作品来确定的。

  展览之外,海外驻留项目是画廊一直在为艺术家争取的。通常来说,驻留项目不会增加画廊的成本,因为它采取的是邀请制;同时,驻留机构看重的是艺术家的作品,而不是画廊的资历或身份。因此,这对艺术家——特别是年轻艺术家来说,无疑是个好机会。一方面,新的创作环境激发他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在全球化时代,你的同行、对手已经面向整个艺术家群体了,他们需要听听各个方面的声音,也可以得到更多潜在的机会。

  除此以外,给艺术家印画册、把他们作品带到美术馆、带到各个艺博会上也是一种方式。画廊销售作品是个相对静态过程,艺博会是直接检验市场、甚至海外市场的途径。

雅昌艺术网:谈到艺博会,BANK画廊自2013年以来,在这个方面做了不少努力和推进。最早(2014年),你们同时参加了3个上海本地艺博会(艺术都市、ART 021、西岸艺博会),之后去了北京(CIGE)和巴黎(Asia Now)。去年去了台北(福尔摩沙艺博会)、摩纳哥(Artmonte-carlo)等地,似乎在不断扩宽国际路线?

  马修·伯利塞维兹:前几年,我们每年参加3-5场艺博会,在不同区域试水。其中,欧美地区主要带个展,比如Paris Internationale带的是Oliver Herring,摩纳哥Artmonte-carlo带的是赵刚,加州Paramount Ranch带的是廖国核;港澳台和本地艺博会则是根据规模选择,比如台北101福尔摩沙艺博会带的是耿旖旎的个展,西岸则是Austin Lee、陈彧君、Heidi Voet、靳山、欧阳春和郑皓中。这么一轮下来以后,我们今年的方向是挑战大型的艺博会,小型艺博会先不考虑了,一方面大型博览会更专业权威,对艺术家、对画廊都比较好。今年目前已经定下的是香港巴塞尔艺术展,我们正在申请FIAC和Frieze New York。

雅昌艺术网:您来上海已经有10年了,回忆过去十年当代艺术的发展,国内画廊机制有哪些变化?

  马修·伯利塞维兹:我不敢说十年变化,因为我最早是媒体人,但也听说行业里的一些乱象,比如有些人会比较不认可画廊的工作,会直接去艺术家工作室谈合作、买作品;也有画廊对艺术家不那么诚实。以前,大家不会问艺术家“你是哪个画廊的?”现在再和他们聊,一开始就有意识,知道哪些人是没顶画廊的,哪些人是艾可画廊的,哪些人是磨金石的。现在正在往好的方向走,但要彻底透明化的制度,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雅昌艺术网:谢谢。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