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设计上海”,遇见未来生活的样子
发起人:babyqueen  回复数:0   浏览数:1468   最后更新:2017/03/13 21:41:16 by babyqueen
[楼主] babyqueen 2017-03-13 21:41:16

来源:artnet


Plug & Hug是一个多感观照明装置艺术,它邀请大家与它近距离互动。观众可以与每个巨形泡泡拥抱,拥抱可使其发光。被给予越多的爱,它就越明亮。图片:照片由“设计上海”提供


3月8日,为期四天的“设计上海”于上海展览中心正式拉开帷幕。在前一天晚间的藏家预览酒会上,“限量设计馆”总监摩根·莫里斯(Morgan Morris)与胡润百富榜创始人胡润(Rupert Hoogewerf)发言致辞,称中国高端人群的整体数量和财富积累已达相当规模,这也意味着其对个性化的设计产品有着日益增长的实际需求。正是顺应着这样的潮流,“设计上海”在近年来不断扩大规模,始终保持与诸多国际顶级设计品牌的深入合作;同时它也多少增强了民众对于设计重要性的理解和认同,推动着中国人对于设计的认识持续向前迈进。

胡润百富榜创始人胡润在藏家预览酒会上致辞。图片:致谢作者


本次“设计上海”共展示350多个国际顶级设计品牌及知名艺廊的作品,品牌数量创下历年新高。相比过去的“当代设计馆”、“精典设计馆”和“限量设计馆”分区,此次更增设了“厨卫设计馆”和“办公设计馆”两大展馆。本届“设计上海”在延续对全球顶尖设计和中国新锐设计的关注的同时,也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和亮点。


打破艺术与设计的隔膜


在“限量设计馆”,我们可以看到老牌画廊杜梦堂(Galerie Dumonteil)带来的一系列家居设计作品,附近则摆放着艺术家张鼎的互动装置作品《18个立方体》。除了张鼎的作品之外,还有不少兼具设计作品和艺术作品双重特性的装置散布在展会场馆以及展览外延的“设计上海@新天地设计节”中。


去年由Patra Krausova为Lasvit设计的的玻璃灯装置Supernova和挪威设计师Kim Thomé打造的图腾柱Zotem印象犹在,而今年“设计上海”显然准备继续这种设计与艺术的跨界。如果说艺术的种子曾经在古时通过设计而萌发壮大以至于另立门户,那么今天“设计上海”似乎正试图打破这层后来的隔膜,让艺术与设计在杂糅中呈现出更加丰富的面貌。它不单邀请像杜梦堂这样兼而收藏艺术品和经典设计作品的综合性画廊参展,也促成艺术家及设计师合作生产具备实用性和美感、同时激发人们思考的跨界作品。


例如,设计画廊Gallery ALL通过设计师之眼和手艺人之手,以“模仿”为题,带来一组媒介传统但题材先锋前卫的设计作品;它近乎于一个完整的小型当代艺术展,展现了中国模仿文化与私人经验结合后投射在手工艺设计品中的模样。法国顶级瓷器制造商Bernardaud则与包括亚历山大·卡尔德、夏加尔、赵无极、卡拉·沃克、杰夫·昆斯等在内的九位(组)艺术家本人或其基金会合作,设计出代表不同艺术家经典风格的、可以兼被使用和观赏的盘中艺术。对极具实力的高端收藏者来说,被具有美感、同时尤为独特的设计产品包围将变得和欣赏纯艺术一样重要,收藏珍版的设计精品或将成为他们接下来的重要目标。“限量设计馆”中将工艺和创意发挥到极致、模糊艺术与设计边界的作品,正契合着这种蓬勃生长的需求。

Bernardaud以杰夫·昆斯作品为灵感的瓷器产品。图片:致谢作者

张鼎《18个立方体》,镀钛金不锈钢立方体,人造水晶托盘,黑色人造水晶。观众可以用艺术家提供的黑色人造水晶或人和自己的随身物品,以任何方式对待作品。观众将通过自己的行动,完成对艺术品价值的干预和消解。图片:致谢“设计上海”



带动展会之外的全城设计热潮


继去年与上海新天地成功合作后,“设计上海”将从今年开始,与上海新天地共同启动为期三年的深度合作。2017年,双方将一同打造“设计上海@新天地设计节”,希望能够结合未来城市的概念,突破展会本身的局限性,扩大优质设计的影响辐射,真正打造一个有生命的“设计都市”。从2017年3月6日至3月19日,上海新天地各个区域将上演一场以in Future为主概念的设计节。其中,艺术与设计叠加的态度依然得到彰显,反映着技术、设计与艺术在当代的复杂合流。设计节的主策展人宋涛表示,希望转变以往设计展以商业、品牌为主导的模式,而是更深入地与艺术结合,全面展现设计师的创造力。

设计上海@新天地设计节作品分布图。图片:致谢“设计上海”

“设计上海”的专属巴士将往返穿梭主展馆上海展览中心与上海新天地之间。图片:致谢作者


回想藏家预览酒会上胡润的话,再看看散落新天地各处、极具创意而又格外亲民的好玩设计,足可判定“设计上海”的野心其实远不止于他所陈述的部分;展会固然希望为高端的藏家和购买者与设计师之间搭建桥梁,同时也盼望带动设计对于普通民众的影响力。突破展会局限、在空间和时间上跨度更大的户外设计节,让设计场景化地融入城市地标中,使得原本可能比较艰涩的设计语言转译为一种丰富的、充满乐趣的体验装置,也让公众得以零成本地与先锋艺术和设计开展对话。

“龙树”运用立体光雕技术(3D Projection Mapping)将设计上海2017主视觉形象生动呈现。设计上海2017主视觉形象“龙”由14件各具特色的设计精品组成,分别来自全球各大顶级设计品牌。图片:致谢“设计上海”


展中展“MINI Living”、特别策展项目“一个旅行箱的设计考古学”、由个人经验出发的“晒上海”公益设计项目以及“网络长凳”、“梦之鸟”、“龙树”、“铁锤竖琴”等设计作品,从方方面面将新天地合围成一个包含不同维度体验的“临时设计博物馆”。“设计上海”还安排了专线巴士往返穿梭于“设计上海”主展馆上海展览中心与上海新天地之间,沿途停靠精心挑选的设计品牌展厅、博物馆及地标建筑等,观众可在任意站点上下车。由此,品牌的商业筹谋、设计本身的魅力、多样化的项目探索实现汇流,在唤起城市居民新鲜感和对设计的热情的同时,“设计上海”也在打破门槛,走入城市,为自己的平台培养更广阔的受众。


明天的设计走向何方


设计论坛无疑是“设计上海”的重要一环。它借设计师们的视角给出针对当下设计潮流的或微观或宏观的种种分析,让展会不仅仅是品牌的新品推介和买家的询价交易,而包含了更多对设计趋势的探讨。


2017年的设计论坛将中国的设计置入全球化的背景中,围绕“全球化设计,全球化工艺,全球化生产”的主题提出了新的问题:如今的中国设计在全球市场中究竟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如果说曾经中国扮演的是一个埋头苦干的代工者角色,那么如今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本土设计行业经历了一轮迅猛的发展,中国的美学和设计概念是否已经开始影响全球的设计走向?在奢侈品及高端设计产品的领域,手工艺的价值被不断发掘,它是否已经成为机械生产背景下我们对抗千篇一律、保留产品人性化一面的唯一有效手段?而数字化的革新究竟帮助我们更方面地迎合消费者差异化的购买需求,还是导向了高度同质化的产品生产?这些都是设计论坛总监艾丹·沃克(Aidan Walker)认为论坛应当具备的题中之义。


论坛的各项内容几乎全部紧扣“中国设计”的出发点。30位在设计领域成绩卓著的演讲嘉宾中,包括了凯瑞姆·瑞席(Karim Rashid)这样久负盛名的当代设计巨星,杨明洁这样常年于设计领域耕作的中国设计专家,还有傅厚民(André Fu)、青山周平这样目前炙手可热的中青代设计师。正是通过他们在论坛上的讨论,才能将“设计上海”带向一个更新的高度:这将不但是一个吸引普通观众和实力买家的展会,同时也乐于同业内的人士分享看法,交流心得,乃至生产一些有助于推动行业进步、指向未来设计的学术果实。

设计论坛的演讲嘉宾包括各个设计领域的杰出代表。图片:致谢“设计上海”

展会期间将以微型展览的方式发布2017-2018年度的中国设计趋势。图片:致谢“设计上海”


中国设计师杨明洁创设的设计顾问公司YANG DESIGN在展览中展示了2017-2018年度的中国设计趋势研究,就色彩、材质、表面处理等方面给出未来设计的提案。展期间还将颁发“理想家未来大奖”,以“一千日的预言”为主题,围绕创新、灵感、功能性、影响力、情感表达以及未来预见性这6大标准,巡礼在这一年涌现的出色创造与设计典范。此外,“设计上海”还同往年一样设置了“中国设计新锐平台”,邀请10位(组)中国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新锐设计师展示他们的作品,角逐“中国最佳设计新星”大奖。将于2017年3月8日在“设计上海2017”展会期间举办盛大庆典,揭晓奖项。总之在这样一个“重复即死亡”的行业中,一切都紧锣密鼓地指向未来;在这个层面上,“设计上海”或可在完成展会基本的商业对接功能的同时,为设计行业内的专业人士提供一个窥探未来趋势的重要窗口。

“中国最佳设计新星”参赛者周圆作品。图片:致谢“设计上海”


文:鲍文炜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