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 Leckey:绿幕类型学
发起人:小白小白  回复数:0   浏览数:1597   最后更新:2017/04/14 10:45:08 by 小白小白
[楼主] 小白小白 2017-04-14 10:45:08

来源:艺术界LEAP 凌明


艺术家陈佩之曾写道,平息一个人的想法最确凿的方式就是将它们 “偶像化”——模糊地再现已知之物,让它们与那些使生命经验变得有趣和复杂的矛盾与冲突隔绝开来,被封存的想法变得不可变、难以渗透,如同偶像一般。在英国,偶像和偶像崇拜有着明确的历史,与宗教、政治和消费主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今天的偶像可以是大众明星、艺术家、甚至是品牌。对偶像的建构和恋物癖,以及它们所引发的各种崇拜形式,透过科技和数码文化的棱镜折射出来——这或许便是马克·莱基(Mark Leckey)作品的根基。

《愚物普址》(UniAddDumThs),2014年

“愚蠢之物的普遍可寻址性”

(The Universal Addressability of Dumb Things)

比利时布鲁塞尔WIELS当代艺术中心展览现场,2014年


去年十月,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PS1艺术中心举办了马克·莱基在美国的首个回顾性个展。这一涵盖甚广的展览细数了这位53岁的英国人二十年的艺术生涯。展览将莱基生活中不同事件的关键因素重新摆上舞台,赋予那些向特定亚文化致意的作品新的情境,而英国之外的观众可能并不熟悉这些文化。尽管于2008年获得极具声誉的透纳奖,莱基在艺术圈之外(尤其在英国之外)仍鲜为人知,但在他的故乡,众多奖项已为他赢得许多关注和欣赏。他1999年创作的令其一举成名的录像作品《芙蓉天使让我硬核》(Fiorucci Made Me Hardcore),取样了拍摄于多个夜店的拾得录像,英国70至90年代的地下舞文化便是从这些夜店发迹。录像的背景音乐带有强烈的怀旧意味,如今被认为是最强有力地封存了那个时代的作品之一,甚至对于没听过这些舞曲的人来说也出奇地熟悉。莱基本身也是一名音乐人,他曾宣称音乐录影带是最激动人心的艺术形式。通过采样和拼接这些与传统艺术相比更接近音乐创作的方式,《芙蓉天使让我硬核》有一种冲力,在更广阔的层面上启发共鸣,探索科技如何改变了我们与文化互动的方式,即我们如何渴望、如何消费、如何记忆,又如何重现它。这件作品诞生于Youtube这个无限量的在线视频素材库之前,可以说领先了一整个世代的艺术家的创作,对后者来说,书写历史已经成为了一种与当下同步的实时状态。

《芙蓉天使让我硬核》,1999年

录像,15分钟


科技对我们感知物质文化的影响是莱基在创作中持续考虑的问题。当他被邀请为海沃德画廊2009年的巡回展系列策划一个展览时,他将一堆看似毫无联系的物件精心组装起来。在 “愚蠢之物的普遍可寻址性” 囊括的众多怪物中,有一个人类肠胃里的不消化物制成的奇怪物种、秘鲁纳斯卡地画的航拍照片,以及因斯坦利·库布里克电影《发条橙》而出名的男性生殖器形状的艺术品 “摇晃机”。这些形态各异的物件共存于真实和虚拟世界的特性吸引着莱基,他将它们用一种类似珍奇柜的方式展示出来,称它们为 “幻影物件”。它们游走于物质与抽象概念之间,因为网络环境的发展而显得愈加多余。在名为 “物联网” 的系列作品中,一些 “智能物件” 被镶嵌在一团错综复杂的电器和感应器线路中,促成了物件之间信息的持续传递。这一在虚拟状态下建立的持续连接削弱了物件在真实空间的存在感。莱基的 “愚蠢之物” 可被看作那些因其一成不变的简陋、神秘和不合时宜而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事物。在莱基自己的类型学中(通过一种他类比于网络搜集的 “策展” 过程),这些事物抵制物性,即西方现代化课题中强调的以等级和二元性为根据的事物分类。“愚蠢之物” 排斥这一系统,它们显然属于一种更为手动和主观的认定过程。

《愚物普址》,2016年

愚物普址” 加文·布朗画廊展览现场,罗马,2016年


在莱基为展览汇编的各种愚蠢之物中,他的雕塑创作《大箱子雕像幻影》(BigBoxStatuePhantom)十分引人注目。这件作品是他自2003年开始创作至今仍在持续的系列中的一件。它由一组音箱组成,从三个音域发出噪音。作品受到牙买加音响系统的启发(电子部件组装和混音技术最开始在五十年代的金斯敦流行起来,随后扩展至全球),尝试解构我们对于视觉的偏好,将听觉和声音的形象重塑。《大箱子雕像幻影》最早在泰特不列颠展出时,被放置在雅各布·爱泼斯坦的石刻 “雅各布与安吉尔” 对面,后者是美术馆的永久馆藏。莱基作品的规模戏仿了爱泼斯坦的雕塑,意在启发两座大型雕塑之间的对话,以此重新激活了一个对于莱基而言毫无生机且难以理解的物件。这件作品在莱基的创作中有一定的代表性,体现了他对于公共雕塑作为艺术与文化之间不断演化的介质的考量。宣称 “对现实世界的事物有意见”,莱基认为它们的语言与存在既有压迫感也是僵化的,而他的作品则不断尝试在事物之间注入张力从而将其激活。

《大箱子雕像行动》(BigBoxStatueAction),2003年

伦敦泰特不列颠美术馆展览现场


莱基对于纪念碑和公共雕塑的研究,以及对于 “死媒介” 的长期恐惧也促使他不止一次地尝试将自己 “纪念碑化”。2011年在蛇形画廊举办的其事业中期的回顾展上,他公开向策展人承认了自己内心的渴望:他想要被崇拜,并且完全占有他的研究对象,因为这些支撑了他对于物件和事物的持续探索。这也许为莱基的某些作品提供了解读,在这些作品中他寻求与物件建立亲密关系——可能是最接近将自己变为物体的方式。例如《珍珠视野》(Pearl Vision)(2012)便是一种自我塑像,其中艺术家碎片化的画面映射在一组架子鼓镜面般的表面上。更值得注意的是,在《绿幕冰箱行动》(GreenScreenRefrigeratorAction)(2010)中,莱基人格化了一台三星牌的冰箱。在绿幕的背景前,我们看到了冰箱在想象的内容,它们以光鲜亮丽的图片库视觉呈现,配以莱基数码变音处理后的旁白。作品内容取材于广告用语以及电器使用说明,幽默而不乏邪恶地描绘了这台三星冰箱另类的“品牌世界”宇宙观。莱基还在其中亲自吸入了冰箱制冷所需的气态烟雾,印证了艺术家为了与他身边的科技融为一体(或者,借另一位评论者的优雅说法:为了 “溶解成像素”)所愿意付出的代价。

《珍珠视野》,2012年

录像(3分10秒),耳机、桌子、鼓护罩

《绿幕冰箱行动》,2010年

表演现场,加文·布朗画廊,纽约,2010年


莱基对于不朽的渴望,以及通过生物与科技的加速融合达到不朽的意图在新作《梦幻英国儿童,1964-1999》(Dream English Kid, 1964–1999)中得到了终极表达。这件作品在去年的利物浦双年展上第一次亮相。作品基于一种假设,即我们所经历的一切事物都在它们发生的那一刻被存档。这部自传式的作品主要通过在Youtube网站上找到的视频片段重新勾勒了艺术家的一生。作品被安放在离他的出生地伯肯海德(利物浦城外的一个郊区)不远的一间旧工厂里。相对于选择具有明显时代痕迹的视频片段,影片选择的材料更为隐晦和感性,并时常伴有狂热的节奏。作品标题标出的日期中,1964年是莱基出生的年份,而1999年是他因《芙蓉天使让我硬核》一举成名的年份,这两个日期囊括了艺术成为他生活主要关注点之前的岁月。《梦幻英国儿童,1964-1999》有着显著的多面性,因为它从极其多元的参考域中汲取素材,并不时地涉及莱基早年与音乐和锐舞文化的交集。影片的音轨后来由一家唱片厂牌单独以黑胶版式发行。让影片饱含能量的还有它对深邃时间的指涉。它的时序表达既依赖于印在电影胶片上的日期也借助日月星辰的图像,暗示着在艺术家存在之前的时间也是这宇宙天地的一部分。

《梦幻英国儿童,公元1964-1999年》,2015年

4:3电影胶片、5.1环绕声,装置,23分钟


评论者对莱基的品牌迷恋和消费崇拜不乏质疑,针对批评他不予苟同。莱基寻求的并非是对资本主义的直接批判,而仅仅是承认我们沉浸在其中的事实。对于莱基而言,品牌造就了超越自我的方式。成为芙蓉天使、迪奥或三星便是超越自身。品牌提供了一种机制,使我们得以栖居于其他的自我与社会阶层中。见过莱基的人都知道他乐于以新形象示人——记者们从不放过任何机会描述他独特的长发、上翘的胡须以及他标志性的珍珠耳坠。尽管他保持着对物质和世俗世界的偏爱,他对事物的热忱是多变且充满好奇的。这并非是在扁平化地解构我们的生活中由事物、物件、生物和品牌构成的网络,将它们放在莱基的艺术高台之上,而是在促使这些图腾、偶像和观念互相碰撞、混合与转换。


文|凌明(Ming Lin)

翻译|吴凡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