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伊东丰雄 曲水流思”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正式开幕
发起人:叮当猫  回复数:1   浏览数:2088   最后更新:2017/04/24 08:58:57 by guest
[楼主] 叮当猫 2017-04-22 20:52:44

来源:烟囱PSA


2017年4月22日,“伊东丰雄 曲水流思”正式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开幕。开幕活动包括了新闻发布会和开幕仪式。感谢各位嘉宾、建筑师、学者、媒体朋友们的出席与参与,和我们共同顺着曲水、撷取流觞,交流多元的建筑思想和文化。


本次展览是普利兹克获奖建筑师伊东丰雄的全球首次回顾展,展出了其工作室自1971年成立以来所有重要作品。展览将从2017年4月22日至7月23日,在PSA七楼的10号展厅呈现,欢迎大家前来参观!沿着伊东丰雄的作品思想流,进入他灵动、感性、开放的建筑视野。

新闻发布会


今天的开幕活动由新闻发布会拉开序幕,伊东丰雄携两位工作室的同仁与媒体朋友们进行交流。伊东首先向大家具体介绍了本次展览及他的建筑理念,本次展览名为“曲水流思”,来源中国古代习俗“曲水流觞”。对于他而言,不断流动的河水就像时间一样,在不同的时间中,人、事件、思想也都在发生变化,所以他的建筑理念也会随之相应改变。

在媒体问答环节中,伊东与媒体分享了其事务所日常工作的情况,建筑和结构、艺术、社会的关系,并给年轻的建筑学者们提供了建议。


伊东丰雄建筑设计事务所通过员工们以及外界人士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反复的实验和推敲后,集思广益,共同合作完成每一个项目。

对于伊东而言,我们正处于一个科技发达的现代世界中,所以可通过现有的技术为建筑带来全新突破。而现代主义建筑的尽头似乎快要到来,所以他尝试着不断寻找新的方向。他注重建筑与所在地的关系,也重视建筑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他近期正在努力让日本一个少子化与与老龄化严重的大三岛地区重获新生。


伊东建议年轻人们要抛弃固有的、西洋化的建筑思维,通过自己的思考,勇敢的在建筑设计传达自身文化的精神。


开幕仪式


下午5点,“伊东丰雄 曲水流思”的开幕式在展览现场举行,出席本次开幕式的嘉宾包括了伊东丰雄先生、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龚彦女士以及日本国驻上海总领事片山和之先生等。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龚彦女士代表PSA发表开幕致辞,PSA自2013年起开启了“建筑与城市”展览和研究方向,已举办了逾十个重要建筑展及讨论会。她非常高兴PSA在今年的春天可以举办伊东丰雄全球首次回顾展。希望观众们可以在他感性、灵动的设计中,感受到其不羁的建筑思想。


昨天,中国成功发射了天舟一号,之后将与天宫二号对接补给。随着航天科技飞速的发展与进步,我们不由地会发问:扎根于地球的建筑在未来会变成什么样。PSA之所以关注建筑展览,是因为无论建筑还是艺术,皆为人类文化的痕迹与证据,同时也是物质世界的再现。所以这正是PSA将“建筑”,这样一个社会综合装置作为这些问题讨论现场的意义所在。


伊东丰雄先生非常高兴今天可以看到大家来临开幕现场,他也感谢PSA、日本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宁波华茂教育集团、Delta等多方对本次展览的支持。“曲水流思”是他首次举办全面的回顾展览,之前所做的展览都是阶段性的。他希望通过这个展览为之前的设计生涯进行一个小结,并开启他对未来建筑的全新探索。


伊东丰雄的建筑思想不断地随着时代、社会等问题而改变,就像蜿蜒曲折的流水。而在本次展览中,不仅展出了他及其事务所过往的全部重要项目,还呈现了这些项目的创作、思考过程。他希望这些展现可以为年轻的建筑师与学者们带来启发与帮助,并鼓励他们进行自己的设计,他也希望所有观众都能喜欢本次展览。


日本国驻上海总领事片山和之先生表示他非常高兴能在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的今年,看到“伊东丰雄 曲水流思”展览的举办。伊东丰雄曾于2013年获普利兹克建筑奖,他的作品在全世界范围内深受喜爱。伊东还是一位成功的教育者以及社会关怀者。片山和之先生衷心希望对建筑有兴趣的朋友们都能前来观展,期待通过本次展览,中日两国的艺术文化交流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以上照片皆为“伊东丰雄 曲水流思”开幕式现场


展览现场


▲PSA“伊东丰雄 曲水流思”展览现场


“伊东丰雄 曲水流思”的展厅中央呼应展览名,特地放置了一张流水型的长桌。长桌之上按时间顺序划分为六个阶段,向观众呈现伊东丰雄建筑设计事务所56年间的逾30个项目的130多件作品模型。





▲伊东丰雄建筑设计事务所过往项目的模型局部,PSA“伊东丰雄 曲水流思”展览现场


在长桌的内侧中有一间“穹顶闲室”(Relax Globe),作为观众的休息区域,你可以躺在伊东丰雄设计的豆子沙发里,观看象征其建筑设计与结构衍变过程的影像。



▲“穹顶闲室”外部与内部,PSA“伊东丰雄 曲水流思”展览现场


展厅的一角,还有一间“小剧院”(Theater Corner),其中放映着伊东丰雄本人阐述设计理念的影像。跟随着他的娓娓述说,你可以慢慢摸索他及其事务所的发展历程。



▲“小剧院”外部与内部,PSA“伊东丰雄 曲水流思”展览现场


展厅的墙面上呈现了伊东丰雄过往重要项目的设计图纸,作为长桌桌面上抽象图纸的衍生。让参观者可以通过个体的尺度,测量、感知其建筑内在所蕴含的力量。

▲PSA“伊东丰雄 曲水流思”展览现场


展览信息


伊东丰雄 曲水流思

展期:2017年4月22日-7月23日

地点:PSA 七楼10号展厅

票价:60元,预售票40元(预售票购买截止于4月22日前)

优惠票:10元(持有效证件在校学生及教师,仅现场购买)


继“篠原一男”、“反高潮的诗学:坂本一成的建筑”及“藤本壮介 未来之未来”展览之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再次推出普利兹克奖得主,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全球首次回顾展“曲水流思”。通过对日本现代建筑师的个案研究,反观中国建筑和社会和人文的关系,提供积极的交流和应对之道。


本次展览将于2017年4月22日至7月23日,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7楼举行,将展出伊东丰雄建筑设计事务所(ToyoIto & Associates, Architects)自1971年成立以来所有重要作品。


[沙发:1楼] guest 2017-04-24 08:58:57

来源:TANC艺术新闻中文版 Laura Xue


▲ 伊东丰雄谈“伊东丰雄:曲水流思”


上海。4月21日,日本建筑师、第13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金狮奖得主、2013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伊东丰雄(Toyo Ito)全球范围内的首次个人回顾展“曲水流思”(Toyo Ito: On the Stream)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开幕。此次展览是继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为日本建筑师篠原一男(Kazuo Shinohara)、坂本一成(Kazunari Sakamoto)、藤本壮介(Sou Fujimoto)举办个展后再次为重量级日本建筑师举办的个人展览。此次展览将展出至7月23日。


伊东丰雄
Toyo Ito

日本当代建筑师

曾获普利兹克建筑奖、日本建筑学院奖、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金狮奖等重要奖项

代表作有八代市博物馆、仙台传媒中心等


“伊东丰雄:曲水流思”展厅现场


展览全面回顾了伊东丰雄自1971年成立伊东丰雄建筑设计事务所(Toyo Ito & Associates, Architects)至今46年以来所有重要的作品,包括银色小屋、仙台媒体中心(Sendai Mediatheque)、台中大都会歌剧院、“大家的森林”歧阜媒体中心,以及最新在中国进行的宁波华茂国际教育图书馆等项目。


▲ “伊东丰雄:曲水流思”展厅现场


展厅中央流水型的长桌上展示了大量相关建筑的模型,而受“大家的森林”歧阜媒体中心启发的“穹顶闲室”(Relax Globe)则被流水型桌面环抱——当观众踏入穹顶内,或在伊东丰雄设计的豆子沙发上坐卧时,就可以同时欣赏到投影到穹顶内部的伊东丰雄建筑设计的几何造型。展厅内同时设有小剧场,放映伊东丰雄的相关纪录片。


▲ “伊东丰雄:曲水流思”展览现场“穹顶闲室”外观


▲ “伊东丰雄:曲水流思”展览现场“穹顶闲室”内休憩、观赏的观众


“还历”之问


从加入“新陈代谢派”(Metabolism)创始人菊竹清训(Kiyonori Kikutake)事务所、到1971年自立门户之初成立的工作室“URBOT”(即“Urban Robot”,城市机器人),再到伊东丰雄建筑设计事务所,现年75岁的伊东丰雄在接受《艺术新闻/中文版》专访时谈到此时举办回顾展的重要意义,并谈到日本文化中“还历之年”这一人生重要的分水岭。


“我在1971年开始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工作室,至今已经过去了46年。于是我觉得自己的一些想法已经经历了一个轮回。我不知道中国有没有这个说法,人这一生中,当年满60岁的时候便迎来了自己的‘还历之年’,意味着干支一轮都轮过了,人生一轮也都轮回过了,接下来要重新开始自己新的人生。”这一节点成为伊东丰雄创作生涯的重要“分水岭”,使得伊东丰雄得以在自省和回望中“重新起步,开始做一些全新的事情”。


▲ 伊东丰雄的早期作品银色小屋


1960年代的日本经历了战后的经济复苏,欣欣向荣的社会面貌给当时年轻一代的建筑师们带来了对“未来都市”的无限遐想。以菊竹清训、黑川纪章等建筑师为首的新陈代谢派于1960年提出了建筑模块化后通过不断调节来保持自我更新这一大胆畅想,并在东京的中银胶囊塔(Nakagin Capsule Tower)上得到最前卫的实践。


▲ 始建于1970年的位于东京的中银胶囊塔是新陈代谢派最具有代表性的体现,图片来源:Wikicommons


然而,1970年大阪世界博览会中呈现的“未来都市”却给了当时年轻的伊东丰雄重重一击。“大家对于大会所要打造的‘未来都市’很失望,觉得未来都市就是这么个样子啊”,伊东丰雄在采访中回忆起当时的失望之情。因此,伊东丰雄仅在一年之后就离开了菊竹清训事务所,自立门户成立了最初名为“URBOT”的工作室。


▲ 1970世博会首次在日本举办,其主题为“人类的进步与和谐”,代表了渴望发展现代技术和创造更高生活水准的可能性,图片来源:艺术中国


有趣的是,伊东丰雄成立的“URBOT”的初衷绝非憧憬未来,而是为了勾勒一个“从未来梦想中沮丧而归的机器人”的形象。伊东丰雄将在眼前熄灭的未来之光比作从中银胶囊塔上跌落的建筑模块,而与此同时建造的首个私人住宅项目“铝之家”则可以被视作对于这一幻灭未来的讽刺。


▲ 伊东丰雄在接受《艺术新闻/中文版》专访时通过手绘解释新陈代谢派没落的未来以及 URBOT 成立的初衷,即对未来悲观的想象


铝这一有别于玻璃、不锈钢的生产材料以轻盈、柔软的形态包裹在房屋的木质结构上,并非为了创造未来感,而是好像给跌落在地的新陈代谢派沉重的一击。凹凸不平的表面再次强调“URBOT”——“失落机器人”这一身份与角色。1979年,伊东丰雄将工作室更名为伊东丰雄建筑设计事务所,并开始迎接198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下的建筑需求。


▲ 伊东丰雄的首个私人住宅项目“铝之家”


对话自然

 

1980年代起,伊东丰雄的实践逐渐从私家住宅逐渐转向公共项目,涉及范围包括博物馆、消防局、剧场、体育馆等。其中,1995年至2000年间,历时五年设计、建造的仙台媒体中心(Sendai Mediatheque)成为伊东丰雄建筑师生涯的里程碑。此时的伊东丰雄不仅开始逐渐从现代主义的纯粹建筑转向动态建筑,将视角投向自然而非局限于纯粹几何结构,并自此提出了在建筑中“少一点纯粹的美,多一些活力与乐趣”的设计理念,探讨自然与建筑之间对话的可能性。


▲ 仙台媒体中心


伊东丰雄指出,在当代建筑中,自然和建筑之间似乎被分界线完全隔开,在这样的情景之下,将两者的关系融合起来始终是他思考的问题。因此在仙台媒体中心项目中,伊东丰雄在建筑内部竖立起了13根粗细不等、形状酷似海藻的独立“管柱”构造以供支撑并贯穿共七层的整幢建筑。“管柱”结构不仅能够让自然光线洒进室内,并且提供了新鲜空气上下流动的通道。


▲ 仙台媒体中心模型细节


与此同时,在平面设计上,“管柱”代替了传统墙面,因此能够自如地分割每层的平面空间,为身居其中的观众提供了最大化的视野,在最大程度上创造了人与自然对话的机会,正如日本传统木质结构建筑中室内与室外、自然与建筑之间浑然天成的模糊界限一样。


▲ 伊东丰雄在接受《艺术新闻/中文版》专访时通过手绘阐述自然与建筑之间的阻隔,以及自己是怎样在实践中模糊两者的边界的,摄影:Laura Xue


不过伊东丰雄也指出,诸多当代建筑的需求——例如空调等机械设备在很大程度上在实施层面限制了效仿日本传统木质结构的可能。然而经过仙台媒体中心这一成功实践后,伊东丰雄仍在条件限制的情况下近可能拉近自然与建筑的关系,为两者之家开辟更多对话的空间。


▲ “大家的森林”歧阜媒体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中,仙台媒体中心内部流线型的结构得以有效回应地震波动,进行结构调整,在形成一种相对的动态平衡的状态下将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最小化。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被视为伊东丰雄在当代建筑的语境下与自然建立起的对话。


建筑为谁?

 

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后发起的“众人之家”(Home-for-All)项目成为伊东丰雄建筑实践的又一重要分水岭。伊东丰雄通过与受灾地区居民对话来试图通过建筑手段实现社区和家园重现。“众人之家”的首个案例在仙台以日本传统小木屋的形式呈现,为当地居民提供了聚会、对话、重新展望未来的场所和契机。


▲ 东日本大地震后,伊东丰雄在日本岩手县陆前高田市盖起的“众人之家”建筑,摄影:Kumiko Inui,图片来源:Disegno


在2012年第13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作为日本馆的策展人的伊东丰雄策划了名为“建筑。在这里可能吗?众人之家”(Architecture. Possible here? Home-for-all)的主题展览,集中展示了“众人之家”在仙台进行的第一期以及在陆前高田市进行的第二期研究成果,展示了包括来自受灾最严重的陆前高田市的摄影师畠山直哉(Naoya Hatakeyama)的摄影作品,建筑师乾久美子、藤本壮介以及平田晃久为“众人之家”进行调查研究和诸多建筑模型。


▲ 摄影师畠山直哉拍摄的家乡陆前高田市在灾后的场景

 

伊东丰雄尤其指出,2011年发生的地震虽然是惨痛的灾难,但是对于无论是年轻建筑师还是自己而言都是难能可贵的机会——尤其当我们翻开当今的建筑杂志,看到越来越多以自我为中心的建筑设计时,建筑师究竟能为受灾居民建造怎样的房子?“众人之家”不仅向当今年轻一代的建筑师,也向伊东丰雄自己提供了一个思考建筑原点的自省的机会:建筑究竟是为谁而建?是为了给建筑师看吗?


▲ 2012年第13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作为日本馆的策展人的伊东丰雄策划了名为“建筑。在这里可能吗?众人之家”(Architecture. Possible here? Home-for-all)的主题展览,摄影:Naoya Hatakeyama,图片来源:domus


伊东丰雄给出了这样的回答:“不是的,建筑师应该将眼光投向社会。”为了进一步拓展这一社会需求,伊东丰雄还于2011年成立了面向成人和孩童的“伊东建筑塾”(Ito Juku)。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前往位于濑户内海的大三岛——当本地的年轻人选择离开,社区的概念逐渐被淡忘时,在伊东丰雄的带领下,建筑塾的学生与当地居民共同思考、质询如何重新构建社区、重建家园。

 

伊东丰雄在4月22日举办的讲座“建筑的探险”(Advanturous Architecture)中再次提到了此次展览取名“曲水流思”的寓意:在不同时代的社会情景变化中,建筑也在作出相对的思考与回应。过去四十多年的创作实践让他不断经历着问询和思考。此时举办的回顾展在集中展示伊东丰雄建筑实践的同时,也让这位建筑师得以回到建筑原点,在当今社会、建筑的语境下重新审视建筑的本源。(采访、撰文/Laura Xue)


伊东丰雄:曲水流思

Toyo Ito: On the Stream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 | 展至7月23日

上海市黄浦区花园港路200号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