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建业的“香蕉”试验:把景物画成肖像画
发起人:platformchina  回复数:0   浏览数:1323   最后更新:2017/04/29 10:15:57 by platformchina
[楼主] platformchina 2017-04-29 10:15:57
我喜欢的工作方式是在画布上反复修改,覆蓋的过程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在这个过程中去确立我和画面、创作以及绘画之间的关系。


毕建业,湿滑,布面油画,45.5x60cm,2015


毕建业的绘画之路像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博弈,与自己,与画布,与社会,与艺术史,与终极价值或其他新的问题。自2008年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到如今,他逐渐找到自己的表达方式:从早期的《拾荒者》、《废园》系列中个人体验的具象表达,到2011年的立方体系列,试着减少叙述,再到2013年的《包》、《表》、《刻苦器》、《两个口袋》,削减情节的同时,保留某些具体物件,投身对绘画性探讨。苏伟称之为“一条具有合法性的当代画家之路”,而对毕建业来说,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过程。


“油画创作和好莱坞写剧本差不多,它有很多固定的结构、元素和套路,其余的部分取决于创作者自身的个性、能力和修养。无论绘画、音乐、电影,不同艺术归根结底是技术(至少绝大部分是),技术是熟能生巧,是天赋,也是生涩和愚笨。”


像鲁美的一些校友,宋元元,付经岩,黄亮,毕业后,毕建业留在沈阳生活与创作。他们不急着去“介入”或发声,而是用绘画的方式来回应周遭的现实。在毕建业看来,“绘画跟社会发生关系的机会不是很大,至少像我这种类型的不是;我觉得绘画可能跟自己的关系比较大,创作的过程是相对自我的,但作品出来你不能说没有社会性。”


一开始,毕建业更关注内容“叙述性的东西比较多,比较感性”,毕业之后,生活环境和个人心境都有变化,过去“命题作文”式的绘画不再能满足他,随着面临的问题改变,关注点也转移到了画面本身。“内容在画面上承载着个体的生命体验,同时也在修正一些东西;面临每个具体问题时,每个形象的选择,用笔的方式,空间的表现,颜色的搭配等等,都成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考虑的因素。”


毕建业工作室局部 “笑网”


“如何把景物画成肖像画?”2013年,毕建业自问道。解决方式是编造有“表情”、有“情绪”的壳去代替人物,烂香蕉自然地成为肖像主体的一种。从此,香蕉成了他画布上的常客,躺着的香蕉、站着的香蕉、“半裸”的香蕉、变黑的香蕉……在工作室的一面墙上,毕建业用铁丝制作了一个置物架,造型各异香蕉“驻扎”其上,有点像速写课上端坐的模特。


实际上,这些悬在墙上香蕉很少有机会成为模特,因为毕建业作品中的香蕉造型大多都是编造的,“它们的形象都太夸张了,而这个夸张的程度是由画面构图决定的。”


毕建业, 黄昏的海边, 布面油画,80x60cm, 2015-2017


毕建业, 秋风, 布面油画, 80x100cm, 2015


毕建业, 果肉, 布面油画, 49.5x60cm, 2014-2015


买回来的香蕉有两种命运,一种是观察颜色和造型,趁新鲜吃掉;一种是充当“模特”,画完后烂到招虫子,被丢掉。“我要像艺考生背颜色一样,把自己创造出的形象自由地运用,让它成为一个可以随意加工的模板,但它一定不是一个符号。画到后来,“模特”就是之前完成作品中的香蕉了,画过的形象就是我的参考书。”


“勤奋”是毕建业经常收到的评价,他每天都会去工作室,一周通常工作六天,他提供的原因很朴实:“休息超过一天,调色盘上的颜料就不好打理了。”某个傍晚,回家路上,他拍下走在前面的一群建筑工人,发了条朋友圈,配文道:“收工的唯一区别就是不用背工具回去。”绘画是一桩脑力活兼体力活,构思完成后,为了一气呵成,中途不能歇太久,有时,他感觉画画比踢半天球更累。


“创作的初期到现在的创作一直在经历变化,从主题的变化,技术上的细枝末节,到对绘画的判断都在一点一点地改变;有时候这个过程看起来有些跳跃性,但实际上,所有的尝试对我都有意义。绘画是一份比较特殊的工作,但它不是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这份工作在生活里和吃饭喝水一样重要。”


毕建业,落叶,布面油画,100x160cm,2015


从高中初学绘画到现在,毕建业保持着对绘画的热情与专注,“美是待更正的地方”,这样的开放性,让毕建业画里的香蕉,落叶,运动员或其他静物人物风景,拥有了第二次生命。


相关动态

站台中国将携毕建业近作参加艺术北京2017。

时间:2017.04.29 - 2017.05.02

展位: B15

地点:全国农业展览馆,北京


毕建业,1985年出生于辽宁丹东,2008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工作生活于沈阳。近年主要个展有:《刻苦器》,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北京,中国(2012);主要群展有:《GOOOOOOOOOOOOOOOAL!》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2016);《迁禧》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北京,中国(2015);《第三届香港巴塞尔艺术展》,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香港,中国(2015);《折桂枝-2014中国新锐绘画奖》,Hi艺术中心,北京,中国(2014);《“写生”项目》,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北京,中国(2013);《丛林——弥漫的形态:相对论》,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北京,中国(2013);《画室》,M50艺术空间,上海,中国(2013);《再绘画》,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北京,中国(2012);《社会体验与精神叙事——东北青年艺术生态展》,蓝顶美术馆,成都,中国(2011);《FAT ART 2011——十四重门》,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2011);《关于绘画的十九个个展》,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北京,中国(20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follow us

如需要更多信息,请关注我们以下平台

官网 Website : www.platformchina.org

微博 Weibo : 站台中国

微信 Wechat : 站台中国 platformchina

Instagram : platform_china


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Platform China Contemporary Art Institute)于2005年在北京成立,经过多年发展,其成为集实验性和开放性的当代艺术交流和研究的综合性艺术机构。作为一个艺术的发现者、观察者和参与者,站台中国一如既往的参与和支持艺术家的艺术实践和艺术生态的建设,积极并深入参与着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进程,持续推动着当代艺术国际间的对话与交流。2015年底搬入798艺术区,并于2016年成立两个实验性艺术项目——“dRoom”和“艺术呕吐”(Auto Art Sale),通过项目力图尝试不同领域和媒介的连接测试机构本身及当代艺术的容量和可能性。


中国当代艺术的发现者、观察者和参与者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