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高倩彤“逼真主义者的灵感”6月24日马凌画廊
发起人:展览预告  回复数:0   浏览数:846   最后更新:2017/06/11 18:34:45 by 展览预告
[楼主] 展览预告 2017-06-11 18:34:45

来源:马凌画廊



主  办  方 马凌画廊

艺  术  家 王卫、高倩彤

日  期 2017-06-25 ~ 2017-08-20

城  市 上海

地  址 徐汇区龙腾大道2879号2202单元

开  幕  式 2017/6/24 17:00


展览前言

逼真主义(Mimeticism)是一个为这个展览而发明的思想工具。逼真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别在于:后者有无穷无尽的可能定义及实践方法,而前者则只沿着一条狭窄的道路一往无前 —— 逼真只有一种技术性标准,一种迷人的让人不断往之靠近的完美境界。有一个广泛流传的故事,宙克西斯(Zeuxis)和帕拉西奥斯(Parrhasios)是两位了不起的希腊画家,某天,两人想一较高下。宙克西斯先展示他所画的一幅葡萄藤树,其精致逼真的程度竟然吸引了小鸟,小鸟误以为那是真的葡萄,纷纷飞下来朝向画面啄食,宙克西斯洋洋得意。接下来,轮到帕拉西奥斯,他邀请大家进到房间里,他的作品是在房间的墙上画了一大块帘幕,而不知情的宙克西斯进入房间时,便说:“那么,现在让我看看你在那后面画了什么?”当宙克西斯此话一出,两人之间高下立判。宙克西斯的画只能吸引小鸟、欺骗小鸟,而帕拉西奥斯却成功地欺骗了宙克西斯。这个故事说明“逼真”这个技术标准是纯生物性的,并不讲求思想内容。


这个展览提出的构想是:在通往逼真主义的道路上几乎总是会出现一些灵感,让我们有幸地走上歧途。从这个构想出发,王卫和高倩彤的工作,正是在不断给我们示范背离逼真主义的灵感,当然,也经常透露出逼真主义本身的可亲可爱之处。


现实主义对于王卫及其同辈中国艺术家绝不陌生。他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新中国现实主义教学的总部。王卫的前辈,那些八十年代掘起的中国艺术家,早已以背离“现实主义”(其实很大程度是一种逼真主义)为解放艺术和思想的方法,他们发展出新的艺术形式,抽象艺术、装置、行为艺术、录像、文本等。而王卫一代跟他们前辈的区别在于,他们更为清醒地意识到,需要背离的是逼真主义,因为中国的现实主义艺术教育只停留在技术训练,而并没有对现实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这种形式主义(无论何其当代)的麻醉力不比逼真主义少。对王卫来说,回到现实是艺术的当务之急,但他并不急于发现新的艺术形式,而是如何使用不同的当代艺术语言去介入新的社会现实。


于是,王卫致力于观察现实,并在其中不断发现一种常识之中的真实的夹缝和边缘。他观察日常景观中最不被注意的部分,像个普通人以他们最简朴直观的判断,逐渐构成了我们身处其中的世界的庞杂的毫无“中心思想”的样子,这是王卫关心的核心议题,也是我们所处时代的特点。为了这次展览,王卫动用了他惯用的两个意象:镜像和马赛克。镜像其实就是逼真主义者所追求的境界,也是现实主义艺术的常用方法(看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的现实主义大师,会以画一幅充满复杂镜像的现实主义油画,来彰显他们高超的技艺)。但是王卫的镜像有至少两个特点,其一,他所选择反映的不是任何“有趣”的景象,而往往只是展览现场本来样貌的其中一块;其次,他的镜像并不逼真,只是用廉价的马赛克砌成的真像的一个次等拷贝,他的目的是让人们在终于发现作品反映的是他们所处的空间之后,得以重新去关注及思考这个空间本身。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