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上海——感知地缘艺术 7月2日开幕
发起人:展览预告  回复数:0   浏览数:1499   最后更新:2017/06/13 20:54:14 by 展览预告
[楼主] 展览预告 2017-06-13 20:54:14

来源:iSGO生活家


在x上海——感知地缘艺术

顾耀峰

将人间变成地狱的原因,恰恰是人们试图将其变成天堂。

——荷尔德林


1

1891年,高更前往塔西提岛,在这座几乎与当时文明完全无关的“野蛮人”的小岛上,高更为世人留下了一批殿堂级画作。他与莫奈毕沙罗等印象主义艺术家的决裂,人们虽然普遍认为是在1887年,但彼时仅体现在他个别的作品和个别愤慨的言辞上,支撑起他成为新一系统代表艺术家的,恰是塔西提时期数量庞大的作品,如果没有这些作品,高更亦将和其他众多平庸的反对者一样,在历史长河中再无声息。

高更 《沙滩上的塔希提女人 》  布面油画 69x91.5cm

1891年 巴黎奥赛博物馆藏


美国二十世纪现代主义诗歌先驱之一,艾米莉·狄金森,从25岁起,就蜗居在出生地马萨诸塞州的阿默斯特镇,几乎足不出户。直至去世,她三十年的诗歌写作过程大多在出生的房子中度过。虽然留下诗稿一千七百余首,但在她有生之年,仅有7首诗歌公开发表,人们在当时无从得知她的诗歌究竟有多重要。


是的,这是难以从教育、师承、所经历的事务等方面对他们进行评说的两个艺术家。在常规的判断系统中,对艺术家构成影响并可进行评述的要素不外乎以下几点:一、受训过程(教育);二、成长经历(体验);三、前辈好友(人际);四、重要转折(事件)。这四大要素充斥在当今几乎每一篇艺术家的评传之中,很少例外。

毛唯辛 《知识胶囊》 视频  时长:17分钟  2016


所有的批评家都会承认,除却这些显性要素之外,还有一些隐性的特质也对艺术家构成重要的影响,例如,艺术家的性格天赋,例如,艺术家对金钱或权势的渴望,再例如,艺术家对时代潮流的消解或迎合能力。上述这些词,并不意味着带有贬义和情绪,而只作为一种因素,影响到了艺术家对作品的定位。就我个人而言,并不认为“低俗”的动机就一定与伟大的作品无关,比如齐白石,终其一生,就只想把画卖得更贵、更多,这种仅为稻粱谋的动机亦能让老先生画出众多足以传世的作品。

计文于和朱卫兵 《眼力要好》 107x38x22cm

铜丝,填充棉,泡沫,布,线,眼镜架  2014


那么,地域、地缘的影响,在当今,必须重新作为一个课题,带入到影响当代艺术家创作的思考之中。一如19世纪的当代艺术家高更、狄金森,很难设想他们不在塔西提、离开出生地后仍然能有如此建树。

马良 《西游记》  90x60cmx3张

三联摄影-数码摄影及输出 2008


2

艺术家通常很难准确知晓在何种地缘下创作出的作品是怎样的面貌,艺术家通常只能感知到,在不同的地缘中,他“似乎有些不同”,但是,“不同”在哪里,说不清楚。这是一种感受型的结果。批评家同样如此,也无法在艺术家盖棺定论前,能极其精准地判断出艺术家受地缘影响的结果是什么,但在理性剖析后,批评家能得出较为准确的方向性的结论,这是“术业有专攻”的结果而非其他。

刘溪 《旅雾150930》90×25cm 艺术微喷 2015


“在x上海”,“在”,现代汉语中不同语境里呈现的词性有动词、副词、介词、助词……古代汉语中也有作为名词存在。在本次展览中,它作为名动词存在,即:在,表示一个位置的确立,是为名词,同时,它亦表示抵达、到达某个区域(而非时间),是动词。用英语表述的话,大体类似于“in”和“at”的结合。上海,表示的就是字面意思:“上海”这个行政区域,当然也表示“上海”这个地理区域。将这两个词集合但又有分隔符,要表述的是:“抵达到(上海)这个既是地理区域又是行政区域内,艺术家受此影响是什么”。

庞海龙   《大棒 》  42X10X65cm

牛角  铸铜  哑光喷漆   2015


很明显的是,上海的很多当代艺术家,关心的是艺术语言的混搭,不那么关心单纯的艺术面貌;关心的是同一母题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不那么关心母题之间有何巨大差异;关心本我在不同语境中的碰撞,不那么关心单一的本我或语境其本质是什么。当然,别处的艺术家在个体上也有相似的表现,但可以说,国内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地方的艺术家群体,有比上海艺术家群体更注重“越界”“跨领域”的尝试和体验。我们并不能说上海所有的艺术家都百分之百都如此,这个命题的成立就好比说“黑色人种普遍更擅长跑步,”你无法用博尔特(棕色人种)经常拿奥运冠军刘翔(黄色人种)破世界纪录为例来反驳,因为前者讲述的是普遍性、数量的共性,而后者是个别特例。

胡友臣《2015年11月20日》 150x180cm  布面综合材料


作为行政区域的上海,与北京相比受体制性的权力影响较小,与广州深圳相比城市发展又相对较为按部就班,这一特征投射到艺术家身上,是艺术家对政治性题材、社会性题材的淡漠。在晚清民国时诸多殖民地延续后的呈现又使得上海比其他城市更容易宽容西方的人文观念、以及审美倾向,所以艺术家们私下的相互评价中,时常会出现“洋气”一词。作为地理区域的上海,紧临江浙,百多年来开埠较晚而发展最快,是以它有着“自我完善、自我建立”的基因,并无须非得有历史或地域中有相应的传承点而才能使劲,上海的当代艺术家极少像岭南、北京的当代艺术家那般从民俗、从理论中寻找依据,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理解成上海当代艺术家是“一边忽略艺术史、一边书写艺术史”。需要说明的是,所谓“上海当代艺术家”并非实指上海籍艺术家,而是在上海已经定居数年以上的艺术家,甚至它还包括外籍来沪的艺术家。

梁浩杰 《patch F-4》 40X40cm 布面丙烯  2016


3

地缘艺术和地域艺术最大的不同在于,地缘艺术是因受地理位置、行政区域、城市(也包括农村,为方便表述仅以城市指代)动态发展而形成的艺术指向,它是多方合力下的一种动态性表达。而地域艺术则在某一时间段内相对稳定,它跟历史、风俗、事和物的传承有关,例如金山农民画是典型的地域艺术,离开金山、离开上海,它会成为无根之术。

黄赛峰《空盒游戏之回》110X120cm  布面油画   2016


我有意放弃在本文中对个体艺术家的论述,而只对艺术家群体作一概述,是因为,地缘对艺术家的影响毫无疑问存在,这是本次展览的立足点之一,之二是,地缘性的具体影响,这个体艺术家身上表现并不截然一致,俗话说“一样饭养百种人”,其道理就是吃米饭长大的和吃馒头长大的人有不同,但同样吃米饭的人彼此间也有差异。在当今,地缘的影响常常会被误读为地域的影响或者拉帮结派,显然这并非本文和本次展览希望呈现的面貌。因而,我们希望的是通过本次展览,观众可以再多一个解读艺术家的角度和武器。

翟轩弘《衍之三十一》64x64cm 2017


地缘性的表达,在我们的策略里,这是开始,并且我个人会始终控制在“笼统”这一层面上。笼统在这里不是坏事,而是一种姿态,是一个尺度。还可以打个比方:windows系统在电脑界作为系统性平台一统江湖数十年,它就是一个“笼统”的层面,这电脑上具体的工作需要通过各个应用程序才能完成,各个应用程序,就是各个艺术家。


最后说明一下:题首的荷尔德林的诗句,与本文、与本次展览、与参展艺术家,并无必然的直接的关系。但是,不妨尝试一下,有它和没它,从阅读的空间感和语义的开放性联想上,是否有不同。它的存在,即如地缘对艺术家的关系一样:似乎看不出相关,一旦取消,世界就变了模样。


“在×上海”艺术家联展

IN×SHANGHAI


主办机构 Organizer:

iSGO Gallery


策展人 Curator:

顾耀峰 苏冰


参展艺术家 Artists:

卜金  蔡广斌  陈丹阳   陈航峰  丛丛  

高珊  顾奔驰  郭庆玲  胡友臣  黄赛峰  

计文于+朱卫兵  江宏庆  蒋乃骏  

梁浩杰  刘溪  马良  毛唯辛  宁佐弘

庞海龙 SALVO PASTORELLO  三水

宋兮  于幸泽  翟轩弘  朱敬一 赵航


开幕时间 Opening Ceremony:

2017年7月2日 16:00


展览时间 Opening Hours:

2017年7月2日-8月2日

(周末前往需预约)


展览地点 Venue:

iSGO Gallery

上海市长宁区天山西路567号R108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