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曼彻斯特亚洲艺术三年展开幕
来源:艺术眼
展览日期:2014.09.27 至 2014.11.09
主办单位:白盒子艺术馆
展览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797路B07号
策 展 人:崔灿灿
艺 术 家:沈少民
这是一个由失败而得出的展览。从2013年9月开始,我和沈少民便开始讨论,应该呈现一个什么样的展览?在一年的时间里,我们产生了7个关于这个展览的方案。最初,每一个新的方案都似乎都是最终的结果。而随着讨论的深入,我们所期待的结果已不再受制于如何做一个好的展览,我们开始宽泛的、漫长的讨论展览和自我、社会、历史之间的关系。不断的遭遇对方案本身的怀疑和否定,实施任何一个方案都变得毫无必要,它又回到了讨论的最初。
一个艺术家的个展是呈现物化之后的视觉标本?还是呈现个体生动而又分裂的思考、认识和方式?展览去除了过往形式中惯有的美学趣味和传播法则,试图重返被物化之前的时光中,回到它在脑海中的那个可疑的念头。
选择放弃一种经验的必然性时,所得到的自由,并不是艺术的自由,而是人参与世界的自由。即便它从未被实施,也一直面临相似,但它仍是个体真实的痕迹,关于人存在的可能性和复杂性。
艺术在个体生命中何时结束?个体又在何时拥有和掌握艺术?我们怀疑,我们从未拥有过艺术。我们所拥有的只是自己的方式,是表达的自由,也是偶然的回应。它通过持续的怀疑实现,也通过怀疑而结束。怀疑在此时此地是我们介入艺术的自由活动。在悖论之处,我们既没有背影,也没有必经的前路,但我们仍然选择结束那些教条的、无聊的、安全的经验,即便来临的是行动的失败。
杜尚宣称他的生活是他最好的艺术,这样一个世界纪录始终保持。艺术家们拒绝重复,不断挑战,创新成为一个“魔咒式”的接力。人们幻想着通过一个展览或是作品来确认自身在艺术历史中的独特,然而渴望永恒前卫的念头,即是保守衍生出的另一种经典式需求。
对于这个展览而言,我们并不愿意重蹈覆辙的去什么都不做,然后宣称我们拥有艺术。我们仍对艺术保持热情,观念的原创与重复并不是一个困境,我们更愿意公开的去呈现、谈论这个困境。
或者说,这个失败的展览所表达的是:接受失败,并呈现失败,远大于获得了好的艺术。我们放弃了作品,却拥有了无视禁忌的自由和雄心。
崔灿灿
可算追到了1968年,还只是一知半解,别感动啊。
展出的是第八个方案?还是有结果嘛,而且还成功了。
这是璀璨璨的个展!
你们干艺术的也不容易啊,整天努力地想方案,一个,又一个。其实也挺容易的,最后把方案展出来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