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的革命者终究成了当初的被革命者?
发起人:点蚊香  回复数:0   浏览数:1681   最后更新:2019/07/02 11:32:18 by 点蚊香
[楼主] 点蚊香 2019-07-02 11:32:18

来源:绘画艺术坏蛋店  邸特绿


在今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上看到两个影像作品,印象不错,因为我一直很关注今天这个时代里影像作品的传播和版权问题,开始我以为都是年轻艺术家作品呢。

Christian Marclay和Arthur Jafa


一个是1955年生人的美国、瑞士籍艺术家Christian Marclay的作品,还有1960年生人的非裔美国人Arthur Jafa作品。两个艺术家做的影像作品有一个共同特征是其影像资料都不是自己制作的,而是拿别人的影像和网上的视频当做自己作品素材叠加和拼图而成的。Christian Marclay曾经说:我在没有任何版权的情况下,剪了12000部电影作为我的作品。


Christian Marclay的48部战争电影

手机现场随拍1分47秒

Arthur Jafa的白色专辑

手机现场随拍3分38秒


回国后我想网上搜搜他们的作品看,发现他们俩还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网上完全没有任何其影像作品的资料。不谈两位艺术家作品的表达,就说他俩这种做作品的行为吧,明显都是不在乎影像版权的态度上进入其作品制作的,完了却对自己作品的网络传播保护上把控的非常严密。我觉得他们是这届威尼斯双年展里两件“打脸”作品经典案例呈现。


在今天这个互联网时代很多出了名的视频艺术家销售版权后只能在买了版权的博物馆展出其作品,很多欧洲美术馆管理严格到你在现场都不能录像的。互联网时代这类影像作品更像是一个电子文件的存在,但是由于传统的艺术品销售体系导致这些作品只能变成仓库里落了一层灰的U盘或者在白合子里做高逼格躺尸,有名、有资本支持的影像作品传播可能还算凑合,但是年轻艺术家的呢?其实从这点小事可以放大到不止影像艺术家还有大部分做行为的做不容易变现作品的年轻艺术家身上,他们不得不配合这个腐败的体系跟着所谓“学术”“资本”混。总之事实是:由于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理由直接导致今天本来特别容易在互联网上传播的作品,传播率比他妈的雕塑还低。


鲁迅说:今天视频作品的悖论就是人性的展示,口头反版权有道德优势,私下保护版权可以赚钱,两头都不能落下。这他么的才是人啊!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