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赵刚龙美术馆(西岸馆)个展“Domestic Anxiety”
发起人:colin2010  回复数:0   浏览数:742   最后更新:2021/05/16 22:09:29 by colin2010
[楼主] colin2010 2021-05-16 22:09:29

来源:长征空间


正在展出


Current Museum and Global Exhibition


赵刚:Domestic Anxiety

策展人:鲁明军


2021.5.16–7.18

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

赵刚:Domestic Anxiety

文 / 鲁明军


这是赵刚酝酿已久的一个展览。这些年,他一直在等待这样一个机会,期望以一个决绝的方式将自己彻底暴露在公众面前。


长年饱受抑郁和焦虑折磨的他,在习惯性的情绪发泄中常常口无遮拦,对亲近的朋友和亲人更是少有顾忌。对此他从不自责,自责只会让他变得更加压抑和焦躁,最终只有绘画才是他缓解情绪最好的方式,甚至已成为保证其身体机能正常运作的一个要素。事实上,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和张伟、朱金石、周迈由、马德升等“无名画会”和“星星画会”艺术家们一起探讨艺术、参与展览的时候,赵刚就没有将绘画当作一个对象,而是看作他身体和生活的一部分。他很少为某张画焦虑,他焦虑的只是自己身体的不适和内心的不安。也正因如此,画面反而处处流露着他最真实的情感和意念。








“赵刚:Domestic Anxiety”展览现场

龙美术馆(西岸馆),2021,摄影:夏木


展览由两组新作构成,一组是画幅不大的“抽象”,另一组是画幅超大的“静物”。前者偏形式,后者重图像。前者来自文本,后者就是厨房、餐厅的一角。如果说抽象是一种精神实践的话,那么静物写生指的便是他的日常肉身行为。二者都源自他的生活和经验,但本质上的差别,也已暗示其不自觉的分裂和焦虑。

历史上,特别是20世纪中期以来的“抽象”都是大幅甚至多有巨幅,反之,静物在艺术史上似乎一直都是小幅的,极少看到三、四米见方的静物画。这样一种反转和颠倒,对艺术史、包括我们的视觉经验构成了一种挑衅;我们固然可以说,这是有意地放大物质、缩小精神……但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艺术家真正关心的是,当物质膨胀到极致的时候就会转化为精神,而当精神萎缩到极致的时候也会转化为物质。在他眼中,“抽象”画中那些有序的线条和块面就是饮食男女的情欲,而“静物”中的“酒瓶”、“果蔬”和“肉”则是圣像、幽魂和纪念碑。此时,前者成了静物,后者才是真正的抽象;绘画成了食物,肉身经验(饥饿、欲望、匮乏、过剩等)才是真正的艺术。赵刚提醒我们,这不是一个画家的游戏,而是一个煮夫的焦虑,一个彻底失去平衡的生命的真实写照。殊不知,这恰恰重申了一个古老的艺术史命题——艺术家的性格及其“土星之命”;即,忧郁、孤独、好沉思的被认为是“不详”的“土星”性格,如何使艺术家摆脱时代和环境,创造出独特的艺术。

“Who am I?”是赵刚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浪迹四方的他对于身份、种族和阶级尤其敏感。可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他最深恶痛绝的恰恰是政治正确,而且从不讳言自己是一个政治不正确的“怪胎”和“杂种”。也或许,正是这样一种极性人格,让他觉得一切宗教、理性和伦理的规约都是人类罪恶的根源。所以,他一直处在痛苦和挣扎中,一直在幻想,假如有一天回到原始的情感结构,他又会如何自处和他处?他会因此得到彻底的解放吗?







“赵刚:Domestic Anxiety”展览现场

龙美术馆(西岸馆),2021,摄影:夏木

返回页首